北派幻术宗师韩秉谦

2020-12-03 18:39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杂技与魔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戏法西洋魔术

文(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图︱作者提供

中国魔术现代化转型于清末民初,其突出表现在中外魔术的融汇与交流。这时期西方和日本的魔术团体纷纷来华,中国魔术师也走出国门去学习和交流,中国魔术的中西合璧现代化转型逐渐成熟。“国外杂技、魔术的引进意义深远,可以说,清代流行的杂技与近百年引进的外国杂技互相补充、结合、融化,奠定了现代杂技、魔术、马戏的基础。”①在出国交流的魔术师中,韩秉谦不仅在国外展演中国戏法,还积极地将洋魔术移植到了中国。

一、移植洋戏法到中国

据相关资料,韩秉谦(1874年—1935年)出生于河北唐山滦县韩家哨的戏法世家,于清末民初组织北京戏法团赴海外巡回演出,在演出的同时努力学习欧美魔术,回国时带回一批现代魔术道具和技法,并引进了现代舞台魔术表演的新形式。

1904年,韩秉谦开始在北京天桥卖艺。1906年,他与侄子韩敬文、徒弟张敬福、吉敬禄等人在北京创办万福堂戏法班。1909年,韩氏叔侄为清政府南洋劝业会督办李观誉演出,由于艺术精湛,被特授“双龙功牌”,并得到了赴南洋群岛演出护照。1910年,韩氏叔侄与几名徒弟及翻译组成“彩庆堂班”,从上海出发到新加坡,后辗转到南洋群岛,为华侨演出,受到南洋华侨的赞赏。

据《滦县文化志》记载:1912年,韩氏叔侄乘船前往西欧,首先到法国边境,当局拒绝办理入境手续,他们只好偷偷地在边境上为边民演出,后经一位华侨通融才正式签证入境到达巴黎,中国古彩戏法首次进入欧洲。在欧洲艺坛上站住脚是很难的,但韩氏叔侄凭借高超的技艺,在外国人面前不亢不卑落落大方,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无论是在大都市的剧院、体育馆,还是在游艺场所,只要有他们演出,观众场场爆满。韩敬文表演的古彩戏法,竟能丝毫不露破绽地从大褂里掏出十多件生活用瓷器皿,这与西洋魔术背着观众、借助道具相比技高一筹,韩氏戏法在国外顿时名声大振。报界也大肆宣扬韩氏戏法的神奇,各国的剧场老板争先前来邀聘,各地观众都以先睹为快。

韩氏叔侄从荷兰、越南到泰国等国家,从巴黎、柏林、伦敦、华盛顿、巴西利亚、新德里到香港等大城市演出,历时六年多,在与各地同行进行的艺术交流中,不仅学到了西洋魔术,也带去了中国戏法。在英国演出时,有位同行看了他们的表演非常钦佩,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毫无保留地给他们讲解西洋魔术的奥妙,还把自己设计的道具拿出来让他们看,并赠给了他们。西洋行使韩敬文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认识到光、声、电、化应用在魔术表演上的效果,为后来传统戏法熔中外艺术于一炉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韩氏师徒长期在北京、天津、湖北、四川等地献艺,系统地将西方魔术介绍给中国观众,对中国现代魔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1921年4月2日的《汉口新闻报》载:“新市场韩秉谦君,本中国第一魔术大家,其技术之精巧,实惊乎天一师、天胜娘之上,久为中外人士所称许,故韩君自在新市场订立合同献技以来,颇待各界游客之欢欣。”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韩秉谦、韩敬文率团在上海演出时,将现代西洋魔术与中国戏法相结合,具有了现代都市艺术观念和意识,无论节目品种、演出形式,还是道具制作、灯光音乐的加入,都吸收了大量的欧美元素。

二、韩秉谦的西洋戏法

韩秉谦利用西洋魔术设备和表演形式,揉进韩门幻术重技巧、重表演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韩秉谦西洋魔术风格。据《北京志·文化艺术卷》记载,20世纪初至抗日战争前,韩秉谦在北京天桥、前门一带的小剧场演出中西技艺相结合的现代魔术,节目有《染巾》《一球化四》《七星球》《升牌》《换影》《魔神点将》等。在表演的同时他还招收弟子传授魔术技艺,并与记名弟子傅正天等联合创办《缪斯》魔术丛刊,为现代魔术研究开了先河。③

刘叶秋《京华琐话》有较为详细的描述:韩秉谦时常在北京演西洋戏法,穿西装大礼服登台,所演节目花样甚多,与穿长袍掏大碗的中国戏法不同,使人耳目一新。其最精彩者为水遁,台上置大水缸一个,满贮清水,韩秉谦绕缸疾走,突然跃入缸内,头下脚上,水花四溅。旋闻场外铃声,韩已手摇铜铃快步走来,衣履整洁身无滴水,观众惊叹不已。④

民国著名报人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中也有关于韩秉谦西洋魔术表演的记录:民国八九年间,汉口新市场有韩秉谦魔术团,每夜出演。韩尝挟此术漫游欧陆,故颇能推陈出新。一次予见其演空中悬人,甚奇!先命助手推一长凳横置台中,然后令一少女仰卧凳上,覆以白布单,四周边幅下垂,而头部胸部足尖由单内凸出,轮廓清楚。韩即于凳侧以双掌做捧托状,恐观众疑其有绳索系挂,乃取一大铁圈,从少女四周来回穿过,示无阻挡。此时观众皆以为少女仍在白布单内僵卧空中,韩牵布单角蓦然一掣,则布单立时坠地,空无所有矣。此幕少女遁去不奇,盖可自凳下逃走,所奇者,一幅软绵绵布单,而能硬挺挺悬之空中,所有凸出轮廓毫不变形,斯诚不可解。⑤

韩秉谦还首创硬币移动魔术,至今仍影响深远。美国“魔术巧技”网站(MagicTricks.com)中有栏目“谁发明了这些魔术”,列举了一些世界上杰出的手彩技法创造者,中国幻术师仅列两位,一位是发明变海碗魔术(Foo Can)的朱连魁,另一位就是发明硬币移动魔术的韩秉谦。韩秉谦的硬币移动魔术手法至今仍被魔术界广泛采用,如傅氏对韩秉谦的“大变金钱”“单解金钱”“群钱穿孔”“金钱脱绳”“七星聚会”等手法功夫均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研究和改进。⑥

三、北方韩派魔术宗师

韩秉谦的成功,一方面在于他继承了韩家门祖辈相传的中国戏法,另一方面是他向西洋魔术学习并不断创作出前人没有的新节目。他是北派魔术的优秀代表,他门下的弟子有:

敬字辈弟子:韩敬文、张敬扶、吉敬禄等;

记名弟子:杨保宗、蒋九如、傅天正等;

第三代传人:邓文庆、邓国庆、李志平、李平安、陈进才等。

这些弟子后来均成为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

需要指出的是,韩秉谦还是一位颇具爱国情结的魔术师。1911年5月5日的《大公报》有一则特别启事:“韩君且素有爱国之诚,常存挽回利权之念”。此则启事强调了韩秉谦的表演是出于“爱国之诚”,其目的在于“挽回利权”。1911年,韩氏叔侄在新加坡演出期间,正值孙中山先生在国内发动反清革命运动,革命志士黄兴等组织海外华侨为武装起义筹措经费,韩氏叔侄义演三天,将全部收入捐赠给华侨组织。韩秉谦游艺团还在缅甸仰光观音寺义演,得款不少,仅十个月就募集缅币28万多元,“先后电汇北京财务部”。⑦■

注释:

①傅起凤、傅腾龙:《中国杂技》,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83页。

② 彭翔华:《武汉民众乐园故事》,长江出版社,2017年,第155页。

③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文化艺术卷·音乐志、舞蹈志、杂技志》,北京出版社,2002年,第546页。

④ 刘叶秋:《京华琐话》,见《学林漫录六集》,中华书局,1997年,第188页。

⑤ 喻血轮:《绮情楼杂记》,九州出版社,2017年,第316页。

⑥ 幻心:《傅氏幻术》,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年,第124页。

⑦ 陈允敦:《辛亥革前后的南洋华侨》,见《华侨历史论丛第2辑》,福建华侨历史学会,1985年,第149页。

猜你喜欢
戏法西洋魔术
清代宫廷中式传统玩具与西洋玩具类考
魔术学
鸡蛋戏法
蔡伟民:首位把气功运用于西洋歌剧的歌唱家
李晓伟 于西洋绘画中融入中国精神
吸管悬浮
硬币戏法
庞大的魔术联盟
小小魔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