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陈燕莹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多种情境创设展开教学导入和调度,已经成为共识。特别是在创设形式上,教师大多有创新意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展开具体操作,赢得丰富的操作效果。小学生对一些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创设手段有敏感性,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具体设计,利用立体性信息进行感官冲击,都能够赢得丰富的教学调度效果。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深挖文本内涵,对学生学情认识到位,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设计方案。在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情境内容有更多梳理和认识,阅读问题、有趣故事、诵读演绎、媒体展示、游戏竞赛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师还需要做深度探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也不是所有故事学生都喜欢,这里涉及一个内容选择的问题。即使是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信息,教师也要做筛选,唯有学生接受度更高,这样的情境设计才有显著的调动效果。
创设教学情境未必都需要教师来操作,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其激发效果会更为显著。如教《白鹭》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预习任务:利用多种信息手段,搜集关于白鹭的故事,将相关故事讲述给大家听。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课外准备的故事内容。学生大多有准备,参与热情很高。有学生讲述“白鹭夸腿”的故事,白鹭感觉自己的腿最美,便对小鸭子炫耀,小鸭子领白鹭去拜访小燕子、啄木鸟、鸵鸟,当白鹭看到人家的腿都有特定功能,知道了自己的认识有问题。也有学生讲述白鹭和大雁的故事,虽然故事很简单,却能够给课堂注入丰富动力。
教师为学生设计故事展示活动,将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因为是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自然有更强的契合性,学生利用信息渠道展开故事搜集时,已经建立了相关认知,与课堂教学形成了对接。教师让学生参与情境设计和展示,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意识,这个内容选择是成功的。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形式选择时,教师需要展开深入的教学调查,不能随意在网络上下载一些电子课件,直接播放别人的课件是不能保证调度效果的。学生呈现不同群体性,不同课堂也有不同现实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做出设计,筛选情境展示形式,提升情境设计契合性。问题投放契机、提示方式不同,其启迪效果也会不同。游戏和竞赛的多元融合,也可以获得不同的激发效果。
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时喜欢照搬他人的设计,这是不可取的。如果真需要借鉴,也需要做出一些创新设计,以提升教学适合度。如教《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在课堂阅读之前,拿出一张珍珠鸟的图片,展开了教学:这是一张珍珠鸟的图片,仔细观察一下,每人用一句话来加以描绘,采用接龙的方式向后传递,拿到图片要说一句话,后面的同学要注意前面人说了什么,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学生听说有接龙游戏活动,自然开始兴奋起来。教师发下图片后,对学生提出一些注意事项,规定了观察时间。学生拿到图片后,都积极观察,找到突出特点,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
教师利用一个接龙游戏展开语文课堂,将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集中到图片上,而且要求学生有观察有描述,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其教学调度效果是极高的。特别是不能与他人重复,这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个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独出新意,利用一张最为普通的图片展开设计,成功调动学习气氛。
情境投放时机研究时,教师需要打破惯性思维,不是所有的教学情境都在课堂之初投放。课堂教学情势瞬息万变,何时投放情境设计最为合适,教师需要有综合考虑,唯有抓住最佳时机,才能赢得最佳调度效果。当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当学生陷入思维瓶颈之时、当课堂学习气氛沉闷时、当面对新学习内容时,都属于情境投放重要时机,教师要做出及时的处置,让教学情境发挥更丰富调度效果。
教学情境设计和投放没有规定时间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投放决定,只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励和启迪,这样的时机选择就是适合的。《将相和》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在课堂之初展示情境内容,而是在故事梳理时,为学生展示视频信息,并设计不同阅读任务。如“完璧归赵”学习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相关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讲述主要情节内容。学生观看了动画之后,对相关内容有了重点认知,在具体讲述时,都能够进行合理整合。为给更多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轮流讲述相关故事情节,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认真倾听学生讲述,并给出一些学法指导。
在故事学习之前,教师为学生投放动画片内容,给学生带来直观信息冲击,学生对动画片之类的信息有特殊接受兴趣,自然能够准确记忆相关情节内容,在具体讲述中形成能力历练。教师投放与学生讲述有机结合,生成崭新教学契机,其助学作用更为显著,说明教师情境设计投放是比较理性的。
情境设计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有拓宽自觉性,对设计内容、设计形式、设计范围展开深度研究,以提升教学情境设计品质。常规教学情境是重要选择方向,一些不常用领域也需要涉及,这样可以形成更丰富调度效果。如手机连线,这是最为新潮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师事前做好联系,在课堂中选择最适合的人进行现场连线,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展开现场互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全面的体验感。
教学情境设计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只要能够形成教学激发,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这样的设计就是成功的。在教学《慈母情深》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为学生设计一个现场连线的环节:咱们现场连线一位母亲,让她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或者是做家务情况,大家仔细聆听,看谁能够听出一些门道,对母亲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电话接通后,教师将视频打开,与这位母亲进行视频通话。学生顿时骚动起来,纷纷猜测是谁的母亲。当这位母亲介绍自己时,课堂显得特别安静,都在用心地聆听和感受。通话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逐渐有了思路,很快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点。有学生说,这位母亲介绍自己的职业,我们明显感觉到她的艰辛,每天还需要做那么多家务,让我们想起自己的母亲,真是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教师与学生家长连线,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更强震撼力。从学生表现可以发现,教师借助家长连线展开教学发动,切准了学生学习心理。现场连线没有发生更多事情,看上去是简单的介绍情况,却给学生带来心灵触动,这便是教学情境设计手段改变的结果。
学生感性思维比较敏锐,教师针对学生体验实际做出对应设计,利用立体、多元信息展开重点冲击,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激趣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学习环节,在不断感知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多媒体、游戏、竞赛、故事、问题、演绎、诵读等,都可以成为情境设计的选项,教师要深入教学展开对应研究,为学生设计适合的情境设计方案,形成准确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