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子尧 邢 婧 沈阳工学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然而,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大网络平台纷纷崛起,各种专业型服务类APP也在不断增加,为大众的饮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程依托于网络,致使食品的监察工作难度较大,导致一些不法者为了一己私利,在食品上大做文章,进而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如何妥善解决网络食品安全问题,还网络食品界一片宁静,是相关从业者所急需思考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网络食品”一词,属于一类新兴词汇,从字面意思可知是与网络相关的食品。笔者认为,在当前,网络食品主要可以分为这几类,即网络餐饮、网购食材、网络商业性食品等,网络餐饮是指通过网络餐饮平台点餐,网购食材是通过各大网购平台选购果蔬等未加工或经简单加工的食材,而网络商业性食品则是一些带有商业性包装的食品如零食等,但无论哪一种,都需依托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了买家与卖家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价格的协商、食品的收发、付款与售后等,都需依托在强大的网络平台[1]。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在网络食品安全领域,其整体形势一片良好,但仍有极小一部分人员,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通过网络平台等,向消费者销售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进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其一,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近几年出台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在法律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的同时,不断加强对网络食品的监察工作,告诫那些心存侥幸的网络食品商,要遵纪守法,不能将损害他人利益作为为自己换取金钱的筹码。其二,在各大平台及APP方面,以时下使用人数众多的外卖APP为例,虽然在建立之初,商家的申请门槛较低,但在后续过程中,平台不断进行商家信息核查,并通过缴纳保证金等形式,约束本平台的商家,以使其充分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其三,在网络食品消费方面,由于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精进,以及各类电子设备功能的完善,使得网络食品逐渐成为了“中青年”人群的宠儿,无论是日常食材,亦或偶尔的午餐或晚餐等,网络食品都成为了其首选,从这里也可看出,我国网络食品市场是十分庞大且前景可观的[2]。
网络是一个虚拟之地,链接消费者与商家的网络平台,应该在这种环境下,以身作则,在管理方面多做工夫,避免因管理上的疏忽,造成大众利益受损。其一,要坚持以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为基准,严格审批和复查商家的申请资质,一旦发现问题,需视情节严重与否,酌情处理。其二,在食品销售方面,以网络餐饮为例,一定要加强对商户的资质评审,并组建食品安全巡视小组,不定期对各个地区的商家进行实地考察,查看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其三,要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宣讲,通过各类直播或录播APP,将视频传递给商家,以提高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识。
与食品相关的政府部门,是食品安全的维护者与执法者,因此,其一定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做好本职工作,维护大众的利益。其一,要做好职权规划,避免职权重叠,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给企业平台和商家带来不便;其二,不断完善与网络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其作为约束与管理商家的依据,其三,组建网络食品巡视组,对网络平台进行线下监察,同时,也要对其旗下的商户进行抽查,进而从根本上杜绝网络食品安全事件[3]。
网络食品市场的消费主力军是中青年,因网络选购的多样性与价格优势,让很多消费者逐渐成为了网络食品市场的忠实粉丝。然而,作为消费者,不应因平台监管、政府监察,而放松警惕,自身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包括食品的选择、消费维权等。还应避免盲目消费,在网络食品购买方面,应量力而行,不要只注重价格,做好咨询后,再选择是否购买。
综上所述,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完善,完成了食品从线下向线上销售的模式转变,而网络环境的虚拟与复杂,让网络食品行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笔者相信,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在各大平台的严格管理下,我国的网络食品市场,一定会发展的更好,线上食品销售,也必定会成为未来食品行业的主要途径,并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