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吴百军
在开展中职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画出更加逼真、色彩艳丽的画面,一定要让学生对色彩理论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西方绘画不同于中国绘画,他们对于画面形体之间的关系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有人甚至认为“时间变了,相同地点的相同物体其色彩都会发生改变。”但这样的道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给学生设置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开展学习,更加直观地认识色彩原理,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很多中职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遇到这样一个难题:“自己的画面永远都画不亮,很多时候在刚点上一块颜色时看得很亮,但等干了马上就觉得它变暗了,且很难将其调整过来。”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还不理解色彩对比的原理。其实任何一块颜色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与其它颜色有了对比,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色彩之间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道理,教师可以尝试设置色彩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这一道理。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夜里寻宝”的实验活动,具体实验内容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先拿出一个自身发光的弹力球,让同学们在室内观看弹力球的亮度,并说道:“大家觉得这个弹力球的亮度强不强,还有没有电呢?”有学生说道:“不是很亮,估计快没有电了吧。”教师随后引导学生将窗帘全部拉上,使得室内变动漆黑一片,随后教师再次打开弹力球的灯光,这时大家却发现弹力球的光竟然如此之亮。实验至此做完,随后教师引导道:“大家懂得什么道理?”学生:“物体本身的颜色其实没有太大变化,但背景变了,其物体的明暗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再组织学生学习色彩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补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陌生的,尽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讲补色之间的关系,但很多同学依然不明白补色的道理。当学生对补色缺乏认识的时候,自然不明白补色的具体运用。其实补色在色彩绘画过程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比如画面明暗度的刻画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补色原理;画面调和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补色原理;画面对比过程中同样需要运用到补色原理。为此教师应尝试设置一些介绍补色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补色的运用价值,引导学生调出更加“和谐”的色彩。
比如某次上课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系列关于“补色认识”的实验。首先教师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手术室中的医生要穿绿色大褂,而其他医生都要穿白色大褂呢?”面对这个问题,没有同学能回答出来,随后教师引导道:“请大家仔细观看这张红色的纸,时间约2 分钟。”大家照老师说的去做。2 分钟后,教师说道:“下面请大家把目光转移到白墙上,请问你们看到的墙是什么颜色。”学生们看了一会儿后回答道:“红色。”教师:“对,这就是补色的原理。其实补色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一般来说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的阴阳面上。”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做实验,让学生逐渐对补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很多学生画色彩时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看出物体中的颜色”。对于很多初学色彩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颜色始终都是单一的,比如苹果就是红的、梨就是黄绿的、葡萄就是紫色的。因此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些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会在物体的不同位置绘制出不同的色彩。更加让他们难以理解的是在绘画这些物体时,尽管颜色很多,但整体画面却一点都不跳。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设置一些反射实验,让学生戴上一个“有色”眼镜,更加透彻地观察物体,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物体的认知程度。
比如某次上课时教师拿来一个白色的台球、一个不锈钢水壶和一个黑色的台球。随后教师将三个物品分别放置在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组织学生对这些物体的周边颜色进行观察。首先是不锈钢水壶,由于其反射能力很强,因此将水壶放下后周边所有的颜色都映射到水壶之上,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环境色对于水壶的影响,让学生明白环境色对于物体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环境对黑白台球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实验,大部分同学明白环境色对于物体的影响,也终于明白应该如何更好地通过色彩的选择提升画面效果。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色彩调和”一直都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一幅画面中需要强对比来更好地突出画面主题,为什么还要有色彩调和呢?”学生有这种疑惑是因为自己对色彩调和的重要程度尚不是很清晰。一般来说,色彩调和是用来调和画面中的色彩,将过于强烈对比的色彩中融入一个过渡色或相近色,从而更好地缓和色彩之间的转折强度,让人们更加舒适、平稳地欣赏绘画作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调和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设置对应实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色彩调和的认识程度。
比如教师先用红色、绿色两种颜色分别在一张画纸上的对应位置上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这幅画面的认识,有些学生看后说道:“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强对比,让我感到画面十分地‘跳’。”教师:“非常好,这样的强对比我们一般很少去使用,因为它太过于抢眼。”随后教师又拿出一张纸,在画面中仍然先画了红色和绿色,但在画面中留出一个空白区域,首先教师将红色与绿色混合在一起画在画面上,随后又将绿色加白色后画在画面上让学生赏析。有学生说道:“经过调和后的画面显得更加富有层次感。”最后教师总结道:“色彩调和其实就是对画面的一种缓和。就比如我们在爬楼梯一样,如果上一台距离下一台有2 米高,谁也下不去,这时就必须通过‘调和’的方式来衔接两层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楼梯的出现。”至此学生们终于明白了“色彩调和”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其它类似的“色彩调和”的实验,让学生明白“色彩调和”的若干调和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对这一知识点的整体把握程度。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将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结合在一起展开讲解,让学生明白对比与调和是画面处理过程中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两者缺一不可且互相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色彩调和”的认知度得到更大的提升。
总之在进行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绘画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然而由于年龄的限制,导致直接传授的途径是行不通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通过设置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色彩知识,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色彩。要想达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尝试设置色彩对比实验,让学生懂得“提亮”画面,设置色彩补色实验,让学生调出“和谐”色彩,设置色彩反射实验,让学生看清“复杂”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