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就需要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通过全面加强食品监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评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不安全的食品在市场中流通,维护消费者饮食安全。近些年,基层地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高效开展,从总体方面看取得了突出成果,但实际工作中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为此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构建完善的工作措施。
最近几年河南省商水县为了保证辖区范围内的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加大了对大型餐饮集团连锁单位、餐饮人数较多的服务单位的质量安全检测。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对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制度、进货台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贮存、生冷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冷菜间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同时,执法人员现场对卤鸭、酱肉等自制肉制品、生食海产品、自消毒餐饮具等进行监督抽样检查,并将所抽样品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
食品抽样检验不到位。食品抽样检测任务在各个地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落实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食品抽样检验种类较多,行业较多,在实际的抽样工作开展过程中任务艰巨,产品较多,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家庭小作坊的生产企业抽样管理难度更大。在进行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了微生物、理化性质、食品添加剂的添加行为等各个内容,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使得很多操作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现阶段由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操作环境和工作人员对检测技术的操作能力不足,经常会出现检测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
食品检验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拥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的机构主要是各个地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检验实验室,这其中包括了药品监管部门、农牧部门、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另外还存在着一些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他们共同承担了食品质安全检测工作。但是由于不同单位、不同实验室的自身技术水平和投入存在一定差异性,经常会造成最终的检测结果不统一,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整个质量安全检测十分混乱。
检测标准滞后性。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在食品加工行业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准并没有进行同步更新,依然沿用旧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检测标准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造成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机制。现阶段,我国关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相关法规仍然不是很健全,在今后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完善十分有必要。新时期就需要结合食品加工现状和生产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科学的卫生管理体系,并将其作为质量安全检测的标准,为食品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应该定期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其能够掌握先进的食品检测方面的专业技能。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应对问题的处置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进行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的学习,及时革新传统认知和知识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责任制度,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热情。
加快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跨地区跨国家的食品销售日趋频繁,这就给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通过构建统一化的检测标准,实现食品监测工作信息共享就成为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任务。通过构建统一化的食品检测信息共享机制,使得跨地区跨国家的食品监测工作成为可能,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促进整个行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