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超 范斌斌
摘要:本文从如何打造莱州湾地域特色的海边民宿设计为出发点,集中研究与讨论如何继承与发扬其鲜明的港口文化,融入现代人新颖的生活方式,让其与时俱进,有更好的传播载体。
关键词:海港口文化;归属透畅感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2-0075-01
1 方案总体介绍
本方案在充分的结合当地人文港口船文化,自然景观莱州湾,生态环境资源发达的渔业,吃住玩的业态形式后。以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基地周边有力资源,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海平线的美景,设计出一个赏景度假体验型的海边民宿。
2 设计分析
2.1首先功能性上。要满足住宿,游玩,餐饮。重在“体验”,对一个地方的最直接的记忆就是味道。所以餐饮空间是本方案的一个重点:品尝当地特有海鲜味觉上的体验,跟当地人一起赶海港口丰收海鲜触觉和视觉的体验。
2.2当地特有语言的精炼提取利用。修船,船骨架:这种修船方式是海边常见的行为,壮观的船骨架结构是港口所独有的,在内部空间展现还能体现其结构之美。船板老船木甲板等都可以很好地利用。
坡屋顶:小体量,通透性,很好的解决当地气候问题以及采光问题。连续性的坡屋顶建筑形式与大海抽象的海浪相呼应。
天井空间:中间开敞透畅的天井空间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建筑空间中,良好的横向观景体验下又给体验者竖向空间的体验。让处于建筑空间体验者大限度话的与大海对话。
2.3方案选址。本方案选址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海庙港口附近。选址三面环海,其中一面近毗邻港口,可以遥望到港口的船只,观景效果绝佳。本方案选址在这里的目的也是让游客近距离的接触到港口体验当地的生活生产方式,尽最大限度的让建筑的每个空间都可以看到海景,让建筑与海岸线浑然一体。
2.4方案设计定位。本方案运用海边的代表性元素船和海浪为主线,结合当地的坡屋顶的建筑形式,进行抽象和提炼,充分的利用到方案的空间中,营造趣味性比较强的海边民宿空间。空间大面积运用白色和木色,这样营造出的空间,质朴、简洁、舒适。绝大部分的空间都采用巨大的玻璃窗框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看到海景,软装方面利用棉麻类草席类制品,使空间营造出温暖质感。
2.5功能区分析。大堂接待区:首先我们进入的空间是大堂接待区,接待区是餐厅和住宿区的中间区域,拥有独立的内部交通。接待区的设计的非常简洁,接待台的背景是用深色的木料波浪性的线条组成,与顶部的波浪线条连接在一起形成起伏的动态感,给人一种在大海里的感觉。
餐厅:餐厅是整个空间的重点表现区域,主要以船为主要元素。在照明上,采用重点照明与区域照明相结合。材料上,主要是充分运用船的各个部件,例如老旧船木甲板等等。此外,运用船杆为柱间分区,大胆,设计感强。家具选用简洁大方的原木家具,与整个空间沉稳的步调相一致。
包間:
为了营造一种相对隐蔽的空间,此区域与大厅区域划分明确,但对于此空间本身来说还是延续了整个空间的开放性设计,将原本常规的封闭性包间空间变成模数化的盒子空间。灵感也是来来自于海边常有的室外休息空间亭子,包间三面全是通透玻璃围合,半透明的窗帘作为遮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决定空间的开敞性这样可以既满足了相对的私密性,也为顾客提供了多种选择。在这种隐隐约约的模糊中,使整个空间更加灵动,打破了原有空间的沉闷感,增加了开敞性。部分包间直接悬挑出室内空间,通透的落地玻璃,将室外的景色更好地融合到室内,借助室外造景,营造出室内空间自然舒适的氛围。
吧台区域:餐厅的吧台内嵌在整个中岛里。中岛作为整个空间的支撑性体量,也是整个空间得背景。在界面的处理上很简洁,甲板木材整铺。中岛内嵌各种空间功能,隐藏的楼梯空间,对外的洗手间,内嵌的吧台区域,厨房卫生间的交通空间。吧台区域选用白色的背景墙使整个木色的界面中有亮点而又不突兀。
乱柱散座区:此区域包含散座就餐,趣味玩乐,休息区的功能,内部有由中岛进入层区域的独立交通。由停泊在港口的船只作为灵感。一根根看似无序的船杆矗立在整个空间内部,而散座在乱柱间的餐桌就像一条条停泊的渔船。因为笔直的船杆在视觉上有竖向延伸的效果,所以我没有继续延续中心区域的坡屋顶,而选择平顶。空间内部比较复杂顶部界面比较简洁形成对比。乱柱局部做了重点照明星星点点,为了烘托气氛。
特色天井休闲区:当地居民特色是四合院的民居形式,中间的天井区域是人们公共活动交流区域,记得夏天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天井里和家人朋友一起玩扑克吃西瓜,每家每户的天井院落里都有一口井,一颗石榴树,寓意“财如泉涌”,“多子多福”为了还原当地的生活方式,儿时的乐趣记忆。我在方案的内部设计了这个空间。也是为了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
结论: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摩天高楼丛生,城市之间能够用来区分的应该就是城市边缘的质朴带有地域特色乡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什么样地域造就什么样的文化。通过海边民宿的设计,普及莱州的港口文化,为传播莱州的港口文化搭建了良好的桥梁,让消费者在当地游玩的同时,感受海边港口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永健.东楮岛村海草房营造工艺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
[2]陶寿仁.浅析农村建房上梁仪式的传承[J].大众文艺:2013,(10):8-9.
[3]秦红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问题[J].中外建筑:2005,(04):42-43.
[4]张剑.从东楮岛村看传统聚落建筑本土化设计的低碳思维[J].装饰,2015(3):132-133.
[5]杜春宇,汪利.基于伦理功能的中国传统建筑探究[J].城市建筑:2015,(09):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