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东
卡尔·皮尔逊(1857—1936)是英国应用数学家,生物统计学家,近代数理统计的奠基人,被公认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问世后,关于进化的本质争论不断,在这方面,皮尔逊深受高爾顿(达尔文表哥,“优生学”一词的发明者)与威尔登(皮尔逊研究生物统计的同事)的影响。1889年,高尔顿出版了著作《自然遗传》,书中概括了关于遗传的“相关”和“回归”概念,明确思考它们在研究生命形式中的可用性和价值。皮尔逊对高尔顿的“相关”和“回归”概念十分着迷,认为这是一个比因果性更为广泛的范畴。皮尔逊在接下来的15年内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奋战在这一前沿领域。他结合格雷沙姆讲座和大学学院统计理论的两门课程,对来自生物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统计资料作了图示的、综合性的处理,讨论了概率理论和相关概念,并用掷硬币、抽纸牌和观察自然现象来证明它们,这期间发表了18篇《在演化论上的数学贡献》的系列文章。他引入“标准离差”术语代替麻烦的均方根误差,并论证了法曲线、斜曲线、复合曲线,建立了后来所称的极大似然法,把一个二元正态分布的相关系数最佳值p用样本积矩相关系数r表示,称其为“皮尔逊相关系数”。
到40岁的时候,皮尔逊已经两次获得达尔文奖章,并且还是皇家科学院院士。但同时出现了一个问题,他在皇家科学院宣读过的获奖文章,却由于数学知识过多,被生物学家们认为不适合在生物杂志发表。于是,1901年,由高尔顿成立的生物统计信托基金慷慨资助,高尔顿、威尔登以及皮尔逊三人共同担任编委,统计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生物统计》就此诞生了。皮尔逊大力参与管理工作,倡导促进统计成为数学一个独立的分支,组建高等研究机构以培养更多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
1932年7月,皮尔逊通知大学学院,他要在翌年夏天辞职退休。校方同意了他的辞呈,但为他依旧保留了一个办公室。只要有可能,皮尔逊还像以往那样按照学院的作息时间规律地生活和工作。1935年,皮尔逊的精力明显衰退:“当我们正想专心工作时,我们却太老了。”繁忙的工作耗尽了他的体力,尽管他依然渴望为他献身的事业继续尽力。直到弥留之际,他还坚持看完了《生物统计》第28卷的几乎全部校样。
1936年4月27日,皮尔逊去世。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在发的讣告中这样评价他的教学工作:“没有哪个学生能够忘记皮尔逊上的课是多么的清晰易懂;他的另一个学生在《泰晤士报》上说他上课从来不需要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