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王元元
课堂提问是最基本的教法运用,教师在问题设计时,需要关注其基本属性的呈现。教师深潜教材展开深入研究,能够设计出针对性更强的问题;在设计方向选择时,注重提升问题的启发性,其助学效果会更强劲;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问题设计体现层次性,让更多学生都能够受益;问题要有涵盖性,需要有广阔的经纬空间,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符合学生学科认知需求。另外,教师提问需要有更多观照性,还要有解读启迪的意图。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一要提问,二要指点。
化学学科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深潜教材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对课堂问题设计展开深度研究,找到文本与生本的思维对接点,以提升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同时,教师占据学科认知高地,自然有更宽阔的教学视野,利用问题进行学科调度是最基本的手段,对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是最基本的意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学问题务必对应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设计为重要教学起点,利用问题进行教学调度,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问题核心,并在不断探索思考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
课堂问题设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知,深潜教材展开深度研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相关问题的关涉性、启迪性、层次性进行深度解析,以提升问题设计的适配性。课堂教学涉及许多内容和实质,如何利用问题展开调度、让学生顺利进入学科核心,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以《水的组成》一课举例,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设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将电解水实验、氢气和氧气检验等作为教学重点,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在不同教学环节进行问题投放。如课前预习阶段,教师的问题是:水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水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设计实验时再次投放问题:电解水实验包括哪些步骤?氢气如何收集和检验?氢气具有什么样的属性?实验前为什么要加入一些硫酸或者是氢氧化钠溶液呢?……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逐渐进入学科学习之中,对课堂主要内容有了统筹把握。
以上教学中教师问题设计和投放都是比较合理的,教师能够围绕课程核心内容展开,突出了问题的针对性,顺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课堂问题难度系数不高,其调度作用十分显著。学生对水有生活认知基础,自然有主动研究的热情,加之电解水实验比较直观,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探索主动性,这都是重要教情信息。教师抓住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展开对应设计,其问题有极强的对接性,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利用问题展开调度和组织,需要切准学生思维取向,这样才能激发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建立启发认知。教师问题设计要和学生思维高度契合,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其助学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避免出现过于简单化的现象,如果问题没有思考的深度,人人都能顺利解答,那学生就不能从问题中获得更多思考的力量,这样的问题设计必然是低效的,甚至会滋生学生的厌学情绪。
教师问题设计除了要体现针对性,还要赋予其启发性,唯有成功调动学生学科思维,才能形成课堂调度力量,促使学生顺利进入研讨环节,对相关化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自然构建完善的学科认知基础。如教授《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时,教师结合实验进行问题设计:铁钉与硫酸溶液放到一起,会发生剧烈反应。不妨猜想一下,反应前后,其质量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将所有参加实验的物质进行总量计算,反应前后会保持平衡吗?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开始跟进思考和研究,课堂气氛立刻调动起来。教师让学生对所有化学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归结质量守恒定律,这个问题设计带有启发性。学生需要对更多化学实验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梳理,这样建立起来的学科认知会更为牢固。
教师利用问题展开教学,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启迪性问题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对学生形成多向冲击。同时,教师设计问题带有启动性,让学生产生更多关联思考,学生从个例到范例进行推演思考,自然形成学科认知。本次教学中,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全新的认识,这说明问题设计和组织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范畴。学科教学离不开问题支持,故教师应该科学设计问题,这样才能形成教学激发,让课堂教学顺利打开。
学生学力基础、学科悟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研读上,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和反馈。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对学生学科认知基础有更细化的了解,以便对课堂问题的提出进行优化设计。教师不妨为学生准备难度不一的问题,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不同问题的布设,或者投放多个任务,让学生自由进行选择,以此来体现课堂的分层教学目的。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的学科悟性自然也存在差距,为了防止学生学习群体化乱象,教师需要有因材施教意识,针对学生个性问题进行调度,以提升课堂教学契合性。
教学问题有多少启动力,不仅要看问题启迪性,还要看问题覆盖面。能够广而概之的问题,其助学效果必然会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投放问题时需要有学情意识,以提升问题设计的契合性。在教《金刚石、石墨和C60》相关内容时,教师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结和分析,对学生认知基础展开深入研究,结合相关内容做问题设计和投放:物质分类属于旧知,你还能够有记忆吗?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这句话对吗?同种元素能不能组成不同种物质?能够列举出实际案例吗?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很快就有一些新发现——从物质分类开始归结,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利用臭氧和氧气对比,红磷和白磷对比,说明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对应评价,确保课堂学习顺利推进。
学生对课堂问题有不同的敏感性和接受度,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对应调度,让学生自由回答课堂问题,给更多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解读问题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教师要求学生回顾旧知,其问题难度相对较小,让学生列出实例来证明相关实验,这样的问题有一定难度。问题呈现梯度型,这是比较合理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有效激活学生学科思维,形成崭新的学习启动力。
课堂问题设计是一门学问,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有开放意识,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作为自然学科之一,关涉诸多领域的内容,如果教师投放出来的问题,其答案不唯一、其解法有更多选项、其策略应对呈现个性化,那么这样的问题便带有开放性,学生对此也更有研究热情。因为问题带有开放性,对一部分学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能够调度学生学科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教学驱动力。另外,拓宽问题经纬度,属于延伸性学习范畴,教师要注意把握延伸的方向,还要观照问题的适合性,以成功对接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在课堂执教过程中,延伸域度展开问题设计,需要找到正确的延伸方向,以成功调动学生学科思维。如教《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室提取二氧化碳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并现场展开实验操作,让学生对学科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基本掌握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之后,教师以问题形式投放课外实践任务:我们见证了实验室制作二氧化碳的过程,如果借助生活条件,你能够成功制造出二氧化碳气体吗?展开丰富联想,做出更多学习探索,实施生活操作,将实验方案写下来,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利用生活条件展开实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实验成果,并在课堂展示时将实验方案完整地写下来。课堂评估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情况进行专业点评,将课堂研究气氛推向高潮。
教师用问题展开延伸设计,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实验操作的机会。从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推出的实验探索任务具有代表性,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知。教师以问题形式进行延伸训练设计,其设计有更强的创意性,学生都有主动探索的欲望,能够利用生活条件展开化学实验,这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自然有丰富的调度力。学生进入生活实验展开对应探索,其学科思维更活跃了,探索气氛已经建立,形成的学习动力会更为强劲。学科教学有自身规律需要遵循,教师必须有对接意识,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这样才能建立主动学习认知基础。
化学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能够获得丰富内驱动力。在问题设计和应用时,教师要有观照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对学生学情展开深入调查、对问题关涉域度展开科学研究,以提升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教师在进入问题设计执行阶段,也需要对问题展开科学评估,以提升问题的调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