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培印 昌陆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后浇带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后浇带形成与具体适应环境的温度变化和结构不均匀沉降或者混凝土的收缩因素紧密相关,根据要求预留在建筑梁板和墙等结构间有一定的宽度,历经一段时间后形成的再浇筑的混凝土带。探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施工工艺有助于促进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提高,对现浇混凝土本身收缩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有害性裂缝意义极大。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工艺应该作为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应重新审视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2.1 杂物清理难度大
房屋施工是一个整体的工程,建筑每一层面积较大,各个部分之间也预留了后浇带的区域。但是,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多,现场杂,很难对预留的部分进行提前保护,施工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杂物,这些杂物就会堆放到预留地带,有一些杂物落入不容易清理的地方,要想清理干净,则会很费劲。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进行彻底清理的,这样,会对后期的施工产生影响,结构也会不稳定,质量得不到保证。
1.2.2 容易导致梁板上部开裂
建筑的楼层较高,梁板跨度就会加大,这也会导致后浇带无法顺利进行。悬挑状是后浇带断开位置梁板的情况,进行施工时,要固定则非常困难,如果不能进行现场稳固支撑,施工后就会导致梁板上部开裂或后浇带下挠,影响了建筑的安全。
1.2.3 后浇带临时防护施工困难
后浇带施工都是在后期进行的,塔楼封顶、两侧结构单体沉降稳定后,才能对楼体进行后浇带浇筑。为了保证整体工期不受影响,多是采取“先回填基槽,后浇筑后浇带”顺序,而当前的建筑物,均带有地下室结构,地下室的外墙需要沉降后才能进行后浇施工。而在实际的工程中基层深、土压大,这样,后浇带临时防护就会非常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工期。
合理选择施工时间是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关键。究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具有收缩性的特点,且大多数收缩现象发生的时间为混凝土施工结束后的60d 内,因此,合理选择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时间关系到技术应用的效果。针对施工技术方面的差异,工作人员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确定施工时间。如在高层建筑或裙带房施工时,应该明确建筑沉降情况后选择施工时间,通常情况下,在建筑不再沉降后方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此外,为了使后浇带施工的作用实现充分发挥,施工单位还要对后浇带施工期限进行明确规定。建议施工单位应该依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定施工期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的期限不会超过60d。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应做好充足的技术准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施工时间;(2)确定材料种类和数量;(3)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此来保证施工设计与标准相符。与此同时,在施工结束后,还要准确预测其功能,然后与记录进行比对。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后浇带的位置、功能、施工环境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的施工技术。为进一步提升后浇带施工的质量,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包括施工技术要点、注意事项、质量要求等。此外,施工人员应该熟悉并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施工图纸和技术规程,并了解配筋的位置,在保证施工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行补充和完善。
想要充分发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价值,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十分关键。通常情况下,在选择后浇带施工材料时,应遵循以下规格:(1)选用中埋式止水钢板时,最好选用规格型号为3mm×400mm 的折形钢板条;(2)选用钢丝网时,最好选择30×30型钢丝网以及密目钢丝网,同时,还要保证两种钢丝网的搭配使用;(3)选用砂子时,最好选择中砂,并将其内部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且泥块含量不得高于1%。此外,还要重视对粉煤灰、添加剂、止水带等材料的控制,所选材料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在材料入场前应该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如果检查不合格,应禁止其入场。
在设置伸缩后浇带的过程中,应控制后浇带的设置间距,一般情况下,这个间距应该小于40m,大于30m。并保证后浇带能够贯通顶板、墙板和底部。在剪力墙附近设置后浇带时,需要对其方向进行控制,促使其与房梁正交。此外,还要将防水层加设到外墙、底板中。
在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用垂直缝控制施工技术,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紧实度,具体表现在施工人员可以使用钢钎振捣施工裂缝,从而使施工裂缝缩小,直至消失。在这一环节中,检测冲洗工作的质量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对混凝土浇筑温度和工序进行合理控制,以此来提升后浇带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性。通常来讲,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最合理的温度为10℃,在这个温度条件下,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结合度最高。此外,施工单位应尽量压缩施工时间,最好将施工时间控制在72h 之内,这样一来,有助于对混凝土干裂和裂缝等常见问题进行预防。
后浇带施工的基础是垫层的处理环节,基础垫层施工中,依据施工现场的实况及施工设计图纸,明确后浇带垫层标定,垫层高度设置为5cm~10cm,间隔50m设置1个积水坑,便于后续后浇带施工的杂物及积水处理。选择材料是影响后浇带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选择运用添加了膨胀水泥和膨胀外加剂的混凝土,用于减少后浇带施工中的混凝土收缩导致的裂缝问题。在房屋建筑工作中,对材料的选择应严格把控,施工之前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定量的早强减水剂,保证混凝土的配方合理性。施工中要保证沉降时间,待初步沉降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浇筑工作,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合理缩短时间。
模板施工属于后浇带施工中的核心组成环节,应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图纸实施制作,选择的模板应是钢丝网模板,需要对其中网格以及钢丝直径做好对应的检查工作,保证网格大小均匀,钢丝直径必须保持一致,如果钢丝网间隙过大则易导致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变差,使得钢丝的直径存在差异。浇筑过程中受力不够均匀,会使钢丝网模板易造成损坏。需要将钢丝网模板的两侧位置固定牢固,且紧密度应适中,便于更换或拆除。针对双层钢丝网的使用,应事先将其固定,避免出现混凝土浆溢出。
在后浇带施工中,钢筋材料的控制及间距的控制是后浇带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除了必须控制好间距以外,后浇带浇筑的核心工作在于保证建筑工程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对时间的设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选择后浇带的施工间距,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应用多元的计算方法确定。例如,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会波及后浇带间距的伸缩,有关调查显示,对钢筋数量的控制及其形式会影响后浇带的间距,所以必须结合后浇带的功能性质严格筛选钢筋,在保证钢筋达标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后浇带模板施工要严格顺序,对于混凝土未浇筑或没有完全凝固的,不能随意进行模板拆除,全面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房梁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房梁变形,影响建筑的结构。后浇带位置选择非常关键,一般情况下,对受力小的部分做后浇施工,而对于强受力的结构,则不适合进行后浇施工,位置设计不精准,整体受力结构就会支复杂,很可能导致受力真空,影响建筑的稳定安全。
混凝土浇筑需要严格程序,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均匀,会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进行整体施工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振捣过程对预留后浇带影响,保证后浇带大量混凝土不出现流失,要严格振捣作业标准,离后浇带预留位置要远,这样,才能提高振捣效果,保证整体质量不受影响。
后浇带施工需要全面保证细致,初凝后应清理缝隙杂物,保证各部分美观,避免出现后期鼓包的情况,给后期处理带来难度。要对缝隙间水泥凝固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发挥应有的作用。后浇带整体施工结束以后,需要对各部分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对预留缝隙修补弥合,通过科学的材料选择,保证修补效果,确保材料能够紧密和周围混凝土连接到一起。最后,再对后浇带修补的部分做好遮盖,良好的保护能够提高后浇带结构强度。
后浇带技术是建筑行业应用中最为主要的技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全面做好设计,合理科学组织建设,精准计算水泥自身膨胀收缩率,才能发挥出后浇带的功能,全面提高房屋建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