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洁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 363000)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相继提到“乡贤文化”概念,《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报道“乡贤”这一群体及其文化内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乡村发展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自此“乡贤”和“乡贤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其对乡村振兴的价值与作用。但也存在认知偏颇的现象,例如认为“乡贤是传统的产物,现阶段已没有乡贤和乡贤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环境与条件”[1];乡贤文化仅仅是简单恢复传统乡绅制度等等。只有正确认识乡贤文化,才有可能挖掘并发挥乡贤文化巨大价值和潜力,以文化先行,助力乡村振兴。
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对乡贤文化的研究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有着现实意义。但当前学界关于乡贤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乡贤文化内涵、乡村社会治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乡贤的文化价值及其经济社会效益关注度不够[2](P6)。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贤文化如何发展,特别是如何将古今乡贤与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实施结合起来,如何将乡贤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尚未成为热点。不仅如此,学界还存在乡贤文化共性谈得多,个案谈得少的问题。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视角,基于个案调研,分析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动力及价值,以此探究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乡贤”称谓开始于东汉,是国家对德高望重的官员,或有所作为、垂范乡里的社会贤达、士绅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意指本乡本土有崇高声望、有才德、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而受乡民尊重的贤人”[3]。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新乡贤”一词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的主体范围则更加宽泛,是指在新的历史时期逐渐成长起来的一批乡村德才兼备的人。2014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会上强调“要发挥新乡贤在涵育文明乡风中的引领示范作用”[4]。
无论是传统乡贤还是新乡贤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地域特征,即地域身份归属本乡本土之人;二是德行特征,即拥有令人仰慕的美好的道德品格,如孝慈、德行、仁厚等,或是出众的才干学识;三是声望特征,即受乡人推崇和赞誉,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威望[5]。
乡贤文化是以优秀传统乡贤文化和现当代新乡贤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文化和精神,既包括文物文献等物质载体,也包含了事迹传说以及热爱乡土、维护乡村社会公序良俗的精神载体。它根植于本土,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6]。乡贤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蕴涵在祖祠家庙、各类建筑物以及村志谱牒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村规民约、乡风民俗、传统技艺、家风家训、爱国爱乡情怀等。
乡贤文化作为一个精神文化地标,连接乡土、凝聚乡情,优良的乡贤文化是乡风文明的重要滋养,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号召力,无疑是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期,保护与传承好优秀乡贤文化,既能延续传统乡贤文化精华,以此来敦风化俗,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提升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也有利于感召更多新乡贤投身于家乡建设,促进新时期乡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选取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玉湖陈氏乡族作为个案,探讨玉湖陈氏乡族的乡贤文化及其内涵,分析其对泉港界山镇乡村振兴所发挥的推动作用。泉港区“玉湖陈氏”,是指现在居住在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东张行政村、玉湖行政村以及相邻的近十个自然村落的陈姓家族。这些家族出自同一祖先,据其族谱记载,其先祖是居住福建省莆田市城关玉湖的陈氏,称为“莆阳玉湖陈”,其子孙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南宋时,玉湖陈氏涌现出两名丞相和八位太师,由此扬名莆阳大地,享有“一门二宰相,九代八太师”的美誉。在南宋灭亡后,莆阳玉湖陈氏奔走福建的莆田、仙游、福清、惠安、泉港、漳浦,广东的潮汕、湛江,以及海南的雷州,台湾的台北、高雄等地安家落户。泉港东张村和玉湖村陈氏繁衍至今,历时700多年,其开基祖陈节(字谊忠),系陈仁(一世祖)的第九世裔孙。泉港玉湖陈氏族谱详细记载莆阳玉湖陈氏的历代谱系和宗祠资料,继续沿袭莆阳玉湖陈氏的世祖谱系辈序、方言、风俗人情,“两地宗祠修缮扩建或举行晋祖等活动,两地往来十分密切”[7]。泉港区玉湖陈氏后裔“遵循先祖陈俊卿‘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治家育人格言”,世代教育子孙读书向善,发奋成才,人才辈出。泉港玉湖陈氏清代及以前的先贤既有忠义抗元报宋的陈谊忠、旌表烈女陈婶妈、好善可风陈玉、致富建业陈雨兼、望重乡闾陈淡生等[8](P36);近现代乡贤既有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陈金孙、陈宗连、陈捷麟等,也有民营企业家陈国元、陈剑波、陈国富等,还有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医疗、卫生、建筑等专业技术骨干,他们无不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实践证明,乡贤在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弘扬和传承传统美德、带头勤劳致富、热心公益事业,还以其才学专长、创业经验和经济资源反哺家乡建设,其中不少侨居海外的先贤也是祖国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是“海丝”路上的先行者。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是当地的知名华侨村,截止2018年,全村共有归侨侨眷1000多人,海外侨胞2000多人。海外侨胞捐资助力家乡公益事业累计达3000多万元。他们至元代定居于泉港玉湖之后,就不断有族人冒险出海,拼搏于万里海疆,在安家立业之余,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海外传播架设了跨时空的经济、社会、文化桥梁。
泉港玉湖陈氏乡贤文化是以陈氏乡贤为核心的泉港精神文化地标,是长期以来围绕着泉港东张村、玉湖村等当地陈氏乡贤思想、著作、事迹等所形成的榜样文化。泉港玉湖陈氏乡贤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泉港玉湖家庙、玉湖陈氏祖祠、各宗祠、东张宫、各类五间张大厦和南洋楼、玉湖中心小学等建筑物以及《玉湖陈氏家庙族谱》等村志谱牒;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泉港玉湖陈氏村规民约、耕读传家祖训、忠孝仁义家风和爱国爱乡情怀等。
回顾历史,泉港东村和玉湖村的发展离不开玉湖陈氏乡贤文化的滋养。有着深厚积淀的玉湖陈氏乡贤文化,也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一是寻根过去,深入挖掘、提炼乡贤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版《玉湖陈氏家庙族谱》《玉湖忠孝家风与“海丝”路上南洋楼》等书籍。二是积极促进乡贤文化形式创造性发展。2019年2月,在玉湖陈氏乡贤推动下,泉港区家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在东张村举办,邀请福建省内包括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50余位高校院所专家学者、文史工作者从不同层面对泉港区的乡村文化建设进行研讨和总结,为泉港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将乡贤文化元素纳入乡村建设,界山镇东张村将玉湖陈氏忠孝仁义的家训与家风与敬老尊贤的孝德文化、爱国爱乡的侨乡文化相结合,在村口设立文化墙,结合玉湖陈氏家训家风讲述孝德故事。与此同时,开展评选“孝亲之家”“尊老敬贤楷模”,在原有村容村貌的基础上,用乡贤文化扮靓新农村。四是激活历史,开发乡贤文化资源。东张村对现存18栋保存较为完整的乡贤所建南洋楼进行重点修缮保护,依托“文化+旅游”模式,增设民宿和南洋文化展示厅,开发集研学基地、南洋休闲文化、乡村特色小吃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东张村是全国文明村、福建省首批传统村落、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018年4月玉湖村被列入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名单,2018年11月东张村列入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两个村的建设在乡贤文化推动下正持续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步入乡村建设快车道。
新时代复兴发展路上的中国任重道远,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当前乡村建设需要贤德之人的文化引领,借力乡贤文化十分必要。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乡贤文化、培育和发展新乡贤文化,创新乡贤文化互动平台,充分挖掘乡贤文化内涵,能够有效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乡贤文化推进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根植乡土的乡贤文化除了学界和政府积极推动外,如何有效下沉和反哺,贴近生活,取得群众认同特别是取得年轻一代的认同,还缺乏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例如上述个案中虽然出版了乡贤文化相关刊物,但多为学术文献,内容不适于一般群众阅读,难以传阅于民。二是如何最大程度开发利用好乡贤文化资源,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当前乡村文化产业面临升级,如何充分利用好乡贤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三是如何充分调动乡贤投身乡村建设积极性的问题。如何引导乡贤有序参与乡村治理,让更多乡贤融入乡村建设,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发展问题。现仍存在乡贤文化建设平台(如乡贤相关的协会或是组织)不够完善,缺乏实际有效的管理运行制度。部分工作只限于节日恳谈、慰问以及公益慈善等,乡贤能动性激励机制还缺少有效的实施细则。四是如何培育好乡贤文化,使其文化价值取向能够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当下构建乡村“精神心灵家园”、涵育乡村文明新风的要求。现阶段乡贤文化特色还未能有效凝练,没能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营造向上向善社会风尚的文化力量和积极作用。
乡贤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重文化包围下,如何呵护和留住“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家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乡贤文化中提取优良成分,实现其从传统向现代的价值转化[1]。
乡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以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来传承和发展乡贤文化,对当今的乡土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大有裨益。
深度挖掘整理乡贤文化资源,全面梳理、系统整合古乡贤服务家乡、造福家乡的嘉言懿行,以乡贤文化滋养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开展先贤文化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乡贤认识和了解,利用主题文化公园、纪念馆和文化墙展示名人典故、道德故事,开展爱国爱乡、崇德尚善等宣传教育,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推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凝聚正能量。
1.倾听民间故事,访贤拜贤,整理典籍资料。在史料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古代先贤事迹,系统整理古乡贤服务家乡、造福家乡的嘉言懿行,提炼升华乡贤精神,并编辑出版。
2.推进乡贤风尚实体展示。加强打造乡贤展厅、乡贤长廊、本地名贤名人馆等,收集整理优秀传统乡贤文化流播、乡贤族谱家训家风、反哺社会以及乡贤人才返乡助力家乡建设的优秀事例,集中展示本地古今名贤风采,并向群众免费开放。对本地先贤编史立传,提炼乡贤文化精粹,修缮保护乡贤历史文化物质遗产,特别是古建筑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结合节日习俗开展探寻乡贤故居、感知乡贤精神等活动,以文化精神合力提升乡村振兴的内在凝聚力。
3.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选取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贤文化校本教材、三字歌进校园进课堂。组织参观文化礼堂、家风馆等主题教育活动,在主流报纸上设立专栏介绍乡贤。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以小品、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讲好乡贤故事。举行传承乡贤优秀家风等崇贤敬贤活动,通过宣扬优秀家风,提升群众对乡贤文化的认同感,以榜样力量增强文化精神影响力。
厚植新乡贤文化,培养有见识、有才干、有担当、能够扎根乡土的新乡贤。各乡镇建立新乡贤信息库,定期传递乡情乡事、社情民意。引导新乡贤有序支持和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连续不断的内生动力。建设好新乡贤文化阵地,开展新乡贤文化进中心、进家庭、进校园活动,讲好新乡贤故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彰显新乡贤道德精神,推动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
1.开展新乡贤选树活动。通过“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把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群众认可、作风正派、有号召力,积极参与地方管理,真正为群众服务、推动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士评选出来。表彰对家乡建设贡献突出的新乡贤和乡贤组织,增强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2.凝聚新乡贤。开展多种形式民间民俗和传统节日活动,提升新乡贤参与感,以乡韵乡愁留住新乡贤,感染凝聚新乡贤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实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最大化。
3.展示新乡贤风采。整理新乡贤代表人物及其典型事迹,集中全面宣传和深度报道,诠释新乡贤的精神内涵,挖掘典型事迹的核心价值观内核。评选“新时代乡贤排行榜”,将乡贤的正能量逐渐内化为村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自觉,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搭建平台载体,不断创新乡贤文化互动形式,增强乡贤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拓展乡贤传播平台。做好服务乡贤工作,激发乡贤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通过搭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平台、创新乡贤沟通交流平台,吸引并支持乡贤反哺家乡,协力振兴乡村。
1.拓展乡贤文化传播平台。积极组织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乡贤文化文艺作品,推出乡贤特色品牌项目,组织多样化的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如剪纸艺术、书展、演讲等,生动活泼地传播乡贤文化。充分运用“两微一端”加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开展“文明乡风·美丽家园”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活动,增强乡贤文化影响力。
2.搭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培育现代乡贤组织,建立乡贤理事会、乡贤联谊会,采用聘用乡贤调解员、乡贤宣讲员等形式,定期召开交流会、议事会等方式,邀请广大乡贤参与治理乡村和规范村规民约,推进乡风文明。
3.创新乡贤沟通平台。以乡贤文化凝聚人才力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慰问、拜访联谊等活动,吸引并支持乡贤通过各种方式在多个领域回馈故里建设乡村,与此同时赢得在外乡贤对家乡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建设。
提炼乡贤文化元素,创造性转化乡贤文化资源,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乡贤文化品牌。基于乡贤文化资源,实施乡村文化产业精品项目建设,积极促进第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集乡贤文化创意、生态休闲体验、特色工艺技艺交易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利用新兴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打造乡贤文化品牌
重视乡贤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重点放在修家谱、修祠堂、活化名人故居、非遗文化复兴等。将乡贤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文化旅游和产业开发融为一体,把乡贤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提高当地的文化影响力和招商引资的形象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乡贤文化特色品牌。
2.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利用乡贤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将乡贤文化与文化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养生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创意开发,打造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
3.实施乡村文化创意产品推广行动
围绕乡愁乡韵乡情,开发乡贤文化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加强“互联网+”特色产品和工艺品的生产营销,加大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利用云技术等方式形成文化产业化的科技支撑。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产业模式,促进优秀乡村文化品牌走出去。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乡贤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乡村振兴重要的软实力,乡贤文化是乡村振兴重要的精神文化纽带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新时代条件下,要积极弘扬和发展优秀乡贤文化,赋能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的动能,注入新鲜血液,也让历史永续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