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苗
同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在当前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屋作为不动产在不断增值,房地产公司争相建造房屋,这就使得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的数量不段增加。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会占用大量资源,如果要减轻资源短缺的问题,就必须遵守与土木工程施工有关的环境保护措施[1]。根据与土木工程施工有关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坚持环境保护和节能的理念,可以节省大概一半的资源。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还要依靠有关部门对旧民用建筑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环保材料,贯彻落实相关的环保节能观念,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目标。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一直是政府部门头疼的问题,附近居民会遭到很大程度的危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烟雾,噪音和建筑垃圾等,甚至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一般而言,土木工程施工时对居民造成的影响甚至大于某些资源密集型工厂。因此,在建筑中实施节能环保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民的健康,改善人民幸福指数,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近年来,在节能环保方面,太阳能技术的发展最为明显,而且对各行业、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阳能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能量大、普及性高、无污染,或从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时,太阳能节能环保技术的操作和安装都非常方便,主要是将太阳能散发出来的光和热量收集起来,再转化为热能和电能,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对电能和热能的基本需求。将其用于土木工程中,比如现在已经有的太阳能建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技术方面我国的太阳能技术相对成熟,在减少土木工程能源消耗与浪费上起到了显著成效[2]。
(1)负责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维修设备并进行维护工作,认真检查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当天的工作量,并且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迅速清理残留物。(2)大力推广太阳能技术,避免造成电力等二次能源的损失。太阳能可以用于发电,也可以存储电能。这不仅可以优化土木工程建设,而且可以确保土建工程产生更多的社会生态优势。(3)运输沙石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灰尘,这会破坏环境。因此,可覆盖裸露的土方,尽可能远离人员聚集的地区,从而可以防止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
外墙节能环保技术主要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中,在保证建筑墙体各项功能的前提下,解决建筑墙体采暖能耗问题,所以外墙节能环保技术也就是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其功能在于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改善和调节室内温度、防止墙壁出现潮湿等问题。近年来,外墙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新技术,以新型材料作为辅助,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保温性与隔热性,而且实践也证明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建筑节能效率,对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以及耐久性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地源热泵技术的环境效益更大。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无处不在的资源,同时,地热温度相对稳定,效率较高。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使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比电供暖的能效更高。此外,使用地源热泵技术不会产生废气和废水,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现阶段,我国各类资源和能源都在骤减,为了将节能环保技术广泛推广,必须做好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发,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只有多研发节能环保材料才能,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利用,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耗问题,使建筑领域得到长足发展[3]。所以,建筑企业应该重视并联合相关部门走好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发,为居住者营造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为了促进土木工程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企业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节能环保管理机制,做到明确权责,使节能施工环节的有序进行。同时,企业应该完善奖惩机制,对未落实节能环保标准的施工过程及时停工处理并改进,对于表现良好,认真做好节能环保施工的人员给予奖励,起到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的作用,而且这也是节能环保技术宣传的重要手段。
将节能环保技术有效应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需要强化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确保节能环保理念深入落实到实践中,真正起到节能环保作用。因此,首先需要从施工单位管理者和施工队伍入手,做好节能环保宣传工作,比如可以通过短视频、例会等,使管理者和施工人员能够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并做好新技术施工方法的培训。同时管理者也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施工环节中节能环保理念及其相关技术得到运用。
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保持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建筑理念到建筑体系,必须考虑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环保施工技术的最佳途径。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和施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