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屠 苑
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的学生们都“宅”在家里,经历了漫长的寒假。考虑到孩子们待在家里憋闷,更担心“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钢琴宜手熟而忌手生”,我决定开启钢琴线上教学。
2月1日起,我便开始在网上陪伴学生练琴,正式通过网络连线一对一上课。
不得不说,这种尝试在最初几天是给过我惊喜的。一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提高。如我平时教学时要求孩子们带好书、带好笔,面对面上课时,会在他们作业上弹错的地方打上标记,现在孩子们必须自己找到那一小节、那个地方画上记号。二是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增强。因为是视频上课,孩子的专注力一下就集中了,平时偶尔摇头晃脑、心不在焉的情况也很少再有。三是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易突出。因为是线上教学,视角都集中在一个局限的屏幕里,关注点只能是孩子们的手,比如,孩子们在用1指演奏时完全没有“立”住的意识,手腕和手掌随着1指力量的带动直接往琴键上“垮”,我马上意识到是自己在平时教学中提醒和督促不够,也是下一步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是,随着线上教学的不断推进,一些“硬伤”“短板”越来越突出,虽然我克服种种困难,发挥自我潜能,但经历二十多节网课之后,越来越觉得这样“隔空打牛”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利于儿童早期的钢琴学习。
一是音质失真。钢琴的声音清脆明亮,现场即使随便弹奏也仿若“大珠小珠落玉盘”,特别好听。可是在视频中,听到的却是音质粗糙的电子声音。这种声音,不但老师听起来不舒服,孩子们听着同样比较刺耳,久而久之,会形成对钢琴声音的反感或抵触,乃至失去对艺术的喜爱与热情。
二是网络延迟,以致声形错乱。哪怕是5G网络,也会有一定的延迟感,更何况线上教学普遍使用的是家庭用网的手机,这种延迟导致声音和图像不能同步传送。因此,孩子们感受不到指法、声音等方面的细节改变,不利于学习的提升。
三是感知困难。其实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幼儿初期的钢琴教学,大家主要都教什么?除了学习正确的识谱、读谱、掌握正确的节奏这些最基础的音乐知识,最重要的是正确的演奏方法,这里又包括最基础的手形和演奏姿势,以及连奏、断奏、落—提方法的反复训练,再就是演奏时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正确发力,等等。这些需要在现实的大场景下对儿童的弹奏进行整体观察,只有现场教学既立体又多面、既整体又细节、既互动又有序、既声形又有情感地推进,才能让课堂充实又有质量。比如孩子弹琴的力量,也就是触键方式的正确与否,在线上,老师纵有千双眼睛也会无力感知。教是如此,学同样如此。学生在线上学习时,也无法感知到老师现场示范、局部细节纠错、规范重复练习等方面的细腻体验,既看不清、又难得懂、还不走心。这样的教学与学习,状态、质量与效果可以想象。
四是鞭长莫及,以致互动艰难。有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初学C大调两个八度的音阶,并且是在一个八度已经弹得非常好的基础之上了,结果经过三节网课的学习,至今无法练对指法。为什么练不对?钢琴老师都明白,他们控制不了在哪里换3指和4指。还有就是学生在弹奏时摇手腕,因为人都会“趋利避害”,面对困难时选择最简单的方法,用手腕弹琴比用手指弹琴容易和轻松太多,即使老师隔着屏幕喊破嗓子,小孩子也未必真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如果面对面,肢体有所接触,体会就会深刻得多。这样的例子在线上教学经常遇到,师生虽然一屏之隔,但由于缺少现场组织教学的一些手段,那种威严感与指导力会大打折扣。
五是隔屏以对,无法感情交流。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是最好表达情感的方式,学好音乐的人内心是丰盈的、感情是丰富的,不是简单敲出音符就能称之为演奏钢琴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虚拟空间和单向视听,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感情交流被屏幕阻隔,无法感受双方用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哪怕老师的示范演奏,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正确地诠释出来,但隔屏之后,还是不能完全调动孩子们的情绪与感情。这是在线教育难以克服的硬伤之一。
六是效率太低。线上教学比起现场教学,效率是大打折扣的。这些天,我只能挑那些音符、节奏、音乐表现力都较为简单的曲子教,即使这样,推进起来也是非常缓慢的。如“小汤”第四册最后的那首《水仙》,是完全没法教的,因为左手跨越右手,各种变换位置,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基本上稀里糊涂。而如果面对面手把手教,很多努力练琴的孩子一节课就能教会,一周就能回好作业。
“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作为一名钢琴老师,在疫情期间开展一对一的网络视频教学,只能是困难时期不得已的办法。实践过后,更知师者不易。钢琴课,特别是儿童学琴,还是需要手把手地面授,需要老师的示范演奏。对于网上的一些廉价网课,建议家长们还是慎重购买。同时,也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师生一起弹琴,沉醉在艺术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