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模式研究*

2020-12-02 05:09郭淑敏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双创学科理论

郭淑敏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目前,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艺术创新人才,是高校艺术专业的重要课题。

艺术理论教学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中外美术史》《中外艺术设计史》《艺术概论》等核心课程,承担着提升艺术类学生文艺理论素养、开拓艺术思维、推动基本技能发展等层面的重要任务。艺术理论教学对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创新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理论的教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高校艺术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重点。法国高等艺术学校曾研发出“主题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把研究式的科研方法融会广通于线下教学课堂;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在“亚洲设计史”等史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具体研究课题带入课堂,旨在以项目推动实际教学效果。江南大学中国设计史课程则运用比较式教学法,提出“中国艺术设计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比较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等。总体来看,当今各国高校都十分注重对艺术理论教学的改革探索和可行性发展。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以及发展,201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两项公文,明确地将艺术学升级为独立学科。随着艺术学学科地位的提升,围绕该学科的学科定位、学科建设、学术建设等成为学界必须面向的话题。

然而,因长期以来“重技法,轻理论”的陈旧观念,以及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僵化、考核方式单一等诸多瓶颈问题,使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拟结合当下文化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现状,从教师的教学和师生的学习两个维度和层面,结合高校艺术理论教学的客观情况,分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等教学实践层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的艺术教育宗旨,综合分析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找出当前普通高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所在。具体而言,拟对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如下几方面的设计:

一、优化教学内容

201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推动发展的战略,推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在双创背景下,艺术理论教学应积极优化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致力于探讨艺术理论性课程与艺术应用性学科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当今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艺术理论课程与应用性学科普遍存在两层皮的现象。应从个性化教学视角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结合美术与设计学科的应用实践性特点,对艺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予以多元化板块模式设计。也就是说,应注重协调艺术理论课与艺术技法课二者的衔接,艺术理论教学服务于艺术实践、艺术创作,真正从理论高度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民间艺术文化资源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构建中国艺术理论的本土话语体系成为当下艺术理论界的主流学术动向,自信、自觉地面向传统,重新挖掘本土民族艺术文化话语,并使之与世界性艺术文化话语对话。

高校艺术理论教学应注重优化教学结构,充实教学内容。尤其是随着近些年随着对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艺术理论教学应积极吸收民间地方特色艺术文化资源,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增加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时代感。中国艺术学科的成长和中国特色艺术理论的形成,必须植根于中国艺术文化自身的核心理念,必须建构于中国本土的艺术理论,必须建基于中国本土的艺术文化资源。悠久而丰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理论本土文化构建的重要文化源泉。就河北省本土文化情境而言,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独特的燕赵文化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多元而丰富,目前河北省所收录的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仅仅艺术文化资源就有290余项,民间艺术是燕赵文化传承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河北省艺术理论文化区域性特色形成的重要资源。河北民间艺术以其朴实、本真的特点呈现出区域性的独特魅力,是河北省艺术理论建构的重要本土文化资源。

总之,打造本土特色的艺术理论建设,以之为学术支撑,从而能够切实促进我省艺术创作实践的积极发展。

三、打造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艺术教育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些年,几乎每一年度艺术类高考报名的人数和录取的大学生都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艺术人才的培养是我国艺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后,艺术学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管理制度等问题也成为学界关注的对象。结合国家所需艺术人才的不同特点和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应重视艺术教育中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积极培养文化建设所需之高端新型人才。

目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艺术理论课程一般包括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和设计概论等。随着艺术市场、美术馆、博物馆等美术文化传播机构在民众生活中普及,可以尝试开设视觉文化、艺术管理、编辑与出版、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学、收藏与鉴定等艺术理论新课程,从而打造出立体化且多元化的艺术理论课程体系。艺术管理、艺术科技、艺术人类学等新兴交叉艺术学科在艺术学学科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艺术管理在当代文化建设和艺术产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发展的高端需要。随着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艺术与科技的融通与碰撞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焦点,艺术科技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将成为艺术学科中的独特领域。艺术人类学所探索的“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和系列田野调查,大大充实了艺术学学科的研究视域,具有时代性的实践意义。

四、开展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性化,使学生对于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混合式教学则是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积极发挥出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共同优势,将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艺术理论教学中应积极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将艺术考察、实物观摩等实践教学与文本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从而切实强化艺术人文类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艺术理论课程的人文价值,提高普通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传统知识传递以教学课堂和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案和教学大纲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被否定。艺术理论课程应注重打破单调的课堂讲授,多元化地设计授课方式。综合运用比较教学、专题化教学与课题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增强知识传达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注重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多媒体、图像和音频数据、或微信等信息资源,将MOOC、翻转课堂、雨课堂、视频公开课等一些新型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构建艺术理论教学的智慧课堂新模式,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面对面教学旧模方式的创新性突破。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二者的共同优势,将其互补,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二)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忽视学生的个性,艺术理论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应推荐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单,供学生课余阅读。例如美学、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学等人文艺术类的学术著作,从而拓宽学生的人文学识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达到辅助艺术理论课堂教学的实际目的。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教学二者紧密结合,艺术理论课程教师应带动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注重艺术考察、艺术调研、艺术观摩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带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历史古迹等,熟悉原作。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方式具有翔实、直观、形象等特点,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五、结语

在培养“双创”人才的教育理念下,高校理论教学工作应积极改变高校艺术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注重多元教学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进一步体现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

猜你喜欢
双创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