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在科学课堂的应用

2020-12-01 03:17陶洪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玻璃片生活教育水滴

陶洪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归国,发现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实际生活联系甚少,于是提出了“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的思想。陶行知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生活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结合生活教育,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去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要让学生爱上科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果所述的教学情境或知识脱离生活,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进而提不起兴趣。在教学中,笔者通常会从生活入手,寻找趣事导入,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还可与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并进行延伸。本文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儿去了》为例,说一说笔者是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实施生活教育的。

一、把趣味故事巧妙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导入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在课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期待。在课前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趣味故事,并利用其进行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水到哪儿去了》一课中,笔者以《消失的古玩》作为课堂导入,增加课堂悬念,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情境,想要去找到答案。

《水到哪儿去了》导入部分教学设计:

师:今天乔治先生遇到了大麻烦,你愿意来帮帮他吗?

讲述故事:乔治先生是位考古学家,家里收藏了许多古玩。一日,乔治外出做学术报告,叫邻居希尔帮忙照看一下家里。但等到乔治回到家里时,发现家里被洗劫一空。报案之后,希尔对科勒探长说:“当时下着雪,我突然发觉乔治先生家里有异响,于是赶紧去一看究竟,谁知玻璃上结了冰,于是我呼了几口热气把冰融化。透过窗户,我看见一个黑影正在翻东西,我本想上去与之搏斗,可最终还是让他跑了!”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找到小偷了吗?为什么呢?

生猜测。(此处学生猜测较多,重要围绕异响和下雪两个问题。)

师:如果你想知道答案,请在本课中找找线索。

笔者在故事中设计了一个破绽,让学生在课堂实验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带着疑问,实验中特别认真,最后终于找到。原来水蒸气冷却会凝结成小水滴,在故事里,邻居是无法从窗户外面抹去水汽的。像这样设计小故事联系生活,并在课后尝试解决问题,前后呼应更具有启发性。

二、在生活场景中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老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引领学生来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多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焕发课堂活力。

《水到哪儿去了》凝结部分教学设计:

师激趣提问:水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入空中。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大海河流里的水会不会越来越少?水蒸气会变成水吗?

学生讨论交流: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水还会变成雨水落下来……

追问:水蒸气真的会变成水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解决。

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两杯温水,我们用两只相同的烧杯装了两杯相同的水,所以这两杯水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一模一样。

谈话:我们在一只烧杯上盖上一块冷的玻璃片,一只烧杯上盖上一块热的玻璃片,将两只烧杯放在桌子上,小组成员仔細观察玻璃片上会有什么现象。

小组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请小组代表说说,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冷玻璃片上有水滴,热玻璃片上没有水滴。

提问:你知道水滴是从哪里来的吗?为什么热的玻璃片就没有水滴呢?思考一下冷的玻璃片和热的玻璃片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谈话:从水里蒸发出来的蒸汽遇到较冷的玻璃片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如果在课堂中直接问学生:既然水能蒸发成为水蒸气,你见过水蒸气变成水吗?相信这样学生会很疑惑,无法解答。在这里创设一个江河湖海是否会因为水蒸发而枯竭的问题,让学生更能深入生活进行思考,为下一步的探究建立台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冷热玻璃的制取难度较高,笔者设计使用培养皿分别装入冷、热水,形成与烧杯接触的冷、热面,学生操作更为简便。所以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使用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与器械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融入生活、学会生活,更具有启发性。

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科学来源于生活而终将服务于生活,课本上的科学知识基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老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问题。如,在《水到哪儿去了》一课中,学生通过实验,清楚了凝结的概念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时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水到哪儿去了》凝结部分教学设计:

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如,冷玻璃窗上的水滴、眼镜片上的“雾气”、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雾”、从冰箱中取出的冰镇汽水瓶外壁上的“泪珠”……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凝结的现象吗?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总结出一些凝结现象。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可以深入课本,与学生探讨一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问题,比如,温室效应、人类乱砍滥伐的后果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作为老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责,深入课本,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成才。

猜你喜欢
玻璃片生活教育水滴
“水滴”船
让冰花从手中绽放
透过水滴看世界
水滴瓶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玻璃片
倒立的水杯
好鬼的“大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