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磊
小学美术手工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阶段得到充分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孩子,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特别强调分类垃圾的回收利用,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技术性的动手实践操作。在垃圾分类前提下,美术手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进而取得创造性的教学业绩。因此, 教师在美术手工课课堂上传授技能的同时,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的具体指导。应巧妙运用课堂的自评互评环节,有效互动,让环保理念浸润学生的心灵,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垃圾分類背景下色彩缤纷的纸材游戏
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美术手工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可回收资源——纸材。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个有心人,把平时随意丢弃的各种报纸、包装纸、泡沫纸、复写纸、废旧彩色纸等收集起来。可别小瞧了它们,各类丰富的纸膜作品都可以用其来创作,例如,平面的折纸剪纸和撕纸作品、立体的编制纸膜和浮雕作品等。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回收纸材”进行教学,充分让手中的“回收纸材”活起来。
例如,教师在进行《节节虫》的课堂教学时,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昆虫世界,鼓励其进行一场有趣的昆虫救援。他们会特别积极地参与营救活动,主动观察“可回收纸材”的特性,分析探究节节虫的制作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节节虫作品,让学生通过观赏激发热情,进而对纸材展开丰富想象。刚开始其想法会很多,可能很多创意也不太成熟。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一点一滴的想法,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多做来践行自己的想法。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累积创意,掌握技能。这样,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展开自评互评环节才会更有质量,更有效。学生有话可说,争着抢着想要分享自己如何将各类可回收纸材进行组合,再创造成节节虫的方法和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当一条条既有趣又富有创意的节节虫完成后,一场昆虫营救大战就拉开了序幕。学生在游戏中分享着创意思维和环保精神,是他们展示个性的美妙时刻。
二、垃圾分类背景下多彩的综合材料游戏
垃圾分类新时尚让学生可以收集到许多综合材料,诸如旧布料、塑料瓶、冰棒棍、废旧电池电线、废旧光盘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可回收垃圾”进行手工制作,开启多彩的综合材料游戏之旅。
在辅导学生进行综合材料的游戏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各种材质的组合。教师应该先了解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才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启发其选用1~2种材料进行同题的创意联想。例如,教师在进行《快乐的人》创意表现课教学时,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用形状多样的塑料瓶子制作瓶子娃娃;中年级学生用废旧电线缠绕电线小人,这种材质色彩丰富,可塑性强,还能长时间地保存;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用废旧布料来创作布贴人物画。在综合材料的天地中,他们的创意思维萌发。通过动手又动脑的游戏,小手变得灵巧起来,人人都是快乐的小主人,而一个个有趣又生动的快乐小人形象就在他们稚嫩的小手中诞生。
三、垃圾分类背景下形色各异的石材游戏
现代化生活让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如果学生不找时间和机会,他们根本见不着这世界上许多美丽的“可回收垃圾”。教师可以利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入自然,多观察自然,多锻炼小眼睛。让更多的学生发现自然给予的可回收石材。这些形色各异的石材中蕴含着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让他们在游戏中释放艺术的天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卵石动物造型》一课教学时,要求学生去寻找发现“可回收石材”。他们可能还不认识它们,其实石材就在我们身边,在花园里、草地里、沙滩上……当学生有了一双发现世界的眼睛时,它们就能很快被找到了。各色各异的卵石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它们形状大大小小,经历风霜雨雪来到了美术手工课堂,成为学生最好的玩伴。教师带领学生从美的角度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受石材之美。学生会被石材不同的外形、色彩、花纹所吸引,欲改变石材的想法就会油然而生。教师通过教授基本技法,辅助学生进行一场有趣的卵石游戏,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锻炼手、眼、脑协调配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多向创意思维能力。当一件件卵石小动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师生眼前时,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垃圾分类的新生活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质和创意思维发散的游戏天地。他们正是在一次次的游戏中积累起动手的经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以一个创新者的姿态把环保精神带入美术手工课堂,提升美术手工课的内涵和价值,用真诚的心照亮学生的艺术创作之路。教师立足美术课程核心素养不懈努力,一定能培养出兼具环保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手工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