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公益行业的应用研究

2020-12-01 03:17王欣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9期
关键词:信息共享区块链

摘要:为了积极应对社会福利产业中信息不透明度的大规模疾病,实现公共事业体的资源分配效率、信息公开、财政公开的运用优化,对公共机构进行实践性指导和支援。分析了工业行业的区块链技术的实际意义,利用了匿名保护、安全可靠性和其他特征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形成包括社会公益的上流组织和下游组织在内的同盟结构,推进多个组织从独立的一般账簿向共有总账的转换,提高了社会公益行业的可靠性和运用效率。

关键词:区块链;公益行业;信息共享;社会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9-0246-03

1 背景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出现一种新的、更广泛的合作模式,被称之为区块链,它为传统分布式系统提供了以解决对等网络数据一致性问题的方式。区块链技术算法的客观性,使得网络上即使有恶意节点(byzaan time节点)的存在,它也能达成共识,确保完成商业的正确处理。这是被认为会给多个产业部门带来利益的区块链技术的重要价值[1]。

特别是,在拥有许多用户的企业应用情况下,在应用的情况下,必须完全验证并推进新技术。作为~个从事综合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服务集团,在某些成果和区块链的企业应用中取得了突破。因此,区块链技术在公益行业的应用中,有着可靠的基础[2]。

2 传统公益的弊端

多年来,各种社会组织通过对慈善事业的贡献,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援助和社会保障。然而,在捐款过程中,社会组织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金融活动不透明度和管理不善,欺诈性捐款和金融黑洞通常引起公众舆论的注意。损害公众对公共组织的信任,影响公众对其参与的兴趣[3]。

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公益慈善等公共部门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另外,区块链也是一个商业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来帮助人们。

那么,传统的社会公益产业的问题是什么?

第一,传统的公共组织收到的捐款数额很大,但这些不透明的资金流动往往是内部的,因为资金来往不透明,资金的用途被人诟病。

第二,由政府领导的社会组织无法竞争,民众无法理解管理这些组织的费用为何不明确,更有一些丑闻曝光,从而使慈善机构失去了公信力。

除此之外,大多数公众的捐款等都可以预先进入和操纵慈善机构内部的账户,且流程也很繁杂,增加了许多无形成本[4]。

区块链技术应为公众利益服务,通过提高透明度和条约的使用,增强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并且可以完全按照《慈善法》预先规定的条件,以知识为基础,提高客观性。我们相信,这个过程在未来,将会被利用为公众利益服务,为了使其更具操作性,并在许多方面优化透明度,关心公共福利,相信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这样一个可靠的公共利益体系[5]。

直至今日,在学术上区块链技术仍然没有权威的定义。但总的说,区块链技术包含着分布式数据存储,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和其他新的应用程序。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把这种技术平台作为一个交易场所,那将成为一个“公共会计账本”。这是最适合慈善各机构、基金和方案以及非政府组织,信息可以做到公开透明,且无人能够篡改。

区块链技术这一个新的应用模式,将计算机技术,如数据采集和分配系统,点对点传输,协商一致机制,即集中、公开、难伪造、可追溯和匿名的加密算法。

应用在公益中,该网络的技术包括整个捐助信息链,并记录整个链,直到该链被项目捐赠、评价,对特定对象进行追溯。由于这项技术有信息集中的特点,透明度和非约束性的特性,因而错误的信息是受限制的,如果有违规的现象出现,它会被迅速跟踪和惩罚。所以,慈善资金的用途是明确和透明的,可以减少公众对资金不明去向的怀疑,提高公信力[6]。

此外,在公共服务流程中使用自动反馈模式减少了人为地对过程的干预,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失误。这些特点,都是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面。

3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公益行业应用的优势

3.1 成本优势

在公共事业中,区块链技术的成本优势主要反映在交易成本和信息披露成本上。虽然金融交易的传统形式完全依赖于类似于银行交易平台的第三交易平台,但是这种传统的交易形式在资金的自由转移方面也伴随着困难,很难像一般信息那样自由传输。区块链技术是基于这些问题来构建分散和第三方的视觉。作为分散的信任桥、区块链技术本身,所有参与者都是监督交易的。事务可以在没有第三方方案的情况下完成。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福利事业的交易费支出。另外,区块链技术也具有降低信息公开成本的优点。

3.2 提升社会公信力

区块链是由分布式网络的所有节点维持的分布式数据库。该功能还确定添加块在删除、修改和查询特性方面与传统数据库不同。区块链技术抛弃了删除和改变的特性,以不可篡改的特性再利用它。在分布式信息存储中,块内的所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相等。系统中的数据块由具有整个系统维护功能的所有节点共享,并且第三方组织不需要维护管理。由于整个网络的数据和信息网络的备份,整个区块链网络可以改变节点的一半以上,可以整合捐款信息和资金流等信息。一旦这些信息在区块链上被记录下来,那就是“一言为定”,此外,参与的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监督对方,确保所有资金都能完成公益任务。信息的可靠性使得公共团体机构的资金筹措增加了人们的热情和参与,使人们增强能够对公益组织的信任。

3.3 信息安全性更高

现在,确保公益组织的资金信息的开放性和透明性,与特定的捐赠者和受益者有关的信息的机密性也是社会保障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匿名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块间节点间的数据交换不需要公开。因此,系统的所有参与节点都是匿名的。同时,锁定技术使用不对称的私钥加密方法加密操作。同时,为了理论上确保数据下载,使用工作负载检查是很困难的,记录可靠性高,破解条件非常严格。大大增大了想要非法获取某些数据的攻击者捕获量的难度,难以窃取公共福利参加者的隐私。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有所有数据信息,但是您可以在其權限范围内访问数据,但是您不能访问某些秘密数据。区块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益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4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公益行业的应用

4.1 公益信息安全上链

作为一种新技术,区块链实际上几乎没有被多个行业使用,但是由于高可靠性和存储数据的非接触性,它可以应用于社会公益产业。现在,公共团体最普遍的问题是,金融信息开放而不透明。然而,在区块链中,除了涉及交易的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之外,其他数据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并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开放接口查看数据。而且,之前的信息机制的不对称性也被破坏了。根据公共需求,区块链平台可用于加强公共支持,实现最基本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公益实施过程信息,如捐款项目、融资细节、资金流、收款人反饋等,可以存储在区块链中。在满足项目参与者及其他相关法令的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性地发布信息。同时,捐赠者和受益者的隐私权通过使用块链的不对称加密功能来适当地维护,所述块链被限制于一些公认的工作人员、捐赠者和公共福利团体的受益人。图中示出了在区块链技术之前和之后的交易信息的比较。

4.2 公益区块链助力公信力

单个组织的集群链的节点位于下游,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的透明度,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公益法人组织、支付组织、监察机关等为了从捐赠、支付、监察的援助中形成公共福利链,提高与区块链的共享信托的公益性而进行监察。这就使得将区块链设为真正的“被信任的机器”。

4.2.1联盟机构助力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机构是公益行业通常运营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福利设施社会支援的重要来源。但是,长期以来,公益法人属于“双重监督”。而且,那个不仅需要注册的管理,而且还要相关单位管理。而且,这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监督程序和不同部门的标准,而且,最终会导致失败的管理。如图2所示,基于是由政府机关、支付机构和监察机关组成的,合作形式支持公益组织从独立会计账户转移到分散共享一般总账。有关捐献者机构捐赠的信息、支付机构的基本信息、监察机关进行的审计结果。透明、开放的链和透明信息是在平台上提供的整体会计报告,这是方便、可靠的工具,可以提高外部监督。

4.2.2 资金溯源

如图3所示,一般平台的公共公益机构不能详细、准确地记录和变更各基金的流动。但是在区块链上,通过时间戳的交易信息,可以得到捐款量、援助状况、资金收支等交易信息。这是理解捐赠者对他们的爱的行为是否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的基金被捐赠给公共福利组织之后,避免特定的基金不流人受捐者的现象。

4.2.3 财务审计

社会公益组织为了实现网络共享社会的开放和透明信息,一般需要建立更为有组织、更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公开组织的财务信息。同时,像这样的宣传费用和办公用品等组织自身的运营成本,不单单是其他支出形式,而是应该通过区块链信息平台具体公开。

基于区块链技术与有社会基础的社会福利团体联合,组织的所有活动都在区块链进行。所以,采用区链解决方案无疑会加速第三方的审计业务。而且,这项技术中时间戳的不可逆性,可以帮助需要监察机构的企业或组织检查组织的区块链机器的所有交易信息。目前,一些组织有类似的审计平台,提供未来各种企业的审计业务。

5 结束语

变革不是区块链技术的本身,透明度、合作、共享模式和契约精神才是区块链技术的内涵,但只是作为工具使用区块链太狭隘了。区块链的精神需要应用于用户相关的方案,并相应地修改现有模式,为用户带来实际利益。例如,公益行业上的使用改变了公众的社会态度,不如把区块链在公益产业的应用比喻成“蝴蝶的翅膀”。这才是区块链真正的价值,科学和技术进步可以让世界更美丽。

参考文献:

[1]周平,杜宇,李斌.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R].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

[2] Swan M. J3lockcbain: blueprint for new economy[M]. GSA:O'Reilly,2015.

[3]许金叶,夏凡.区块链的产生根源及其本质[J].会计之友,2017(13):132-136.

[4]王丽霞,李伟,李广野,等.基于区块链的电网全业务数据分布式存储应用[J].信息技术,2019,43(1):151-156,162.

[5]龚鸣.区块链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6]张偲.区块链技术原理、应用及建议[J].软件,2016,37(11):51-54.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简介:王欣宁(1978-),男,北京人,网络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区块链、公益、5G、游戏。

猜你喜欢
信息共享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