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明 贾景云 廉政
1993年,梁从诫向亲戚借来300元做启动资金,在“中国文化书院”下注册成立了“绿色文化分院”,这是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想要加入“自然之友”,有一个首要条件“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他只要外出吃饭,就一定会带上一个大布袋,里面是不知道用了几年的筷子和勺子,哪怕是赶赴香槟酒宴,也会“寒酸”地拿出自己的筷子。更让他“格格不入”的是从不用纸巾,永远随身携带的一方旧手帕。
平日里,不管是上街买菜,还是去政协开会,梁从诫都会骑上他那辆老到掉牙的自行车。某次政協会议时,还被门卫给拦了下来,直到他掏出了委员证才给放行。
在海南,他跑到沙滩上捡了满满一袋的垃圾,并且一路随身携带。用餐时,当官员对着他夸海南水好、人好、空气好时,他把那一整袋垃圾从椅子下拿出来摆在当地官员面前。
曾经他跑到各个高校、各个企业去演讲,去告诉大家自然已经快要无法负荷我们的需求,他请求这个社会停一停,慢下来给土地一点修复的时间。在当时那个经济、社会都极速发展的大潮中,梁从诫的这种诉求,实在是不合时宜。
梁从诫曾在一次访谈里说:“从梁启超到梁思成,再到我,如果说我们三代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梁家三代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只能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但他后来又补充道:“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这句话背后的悲怆之情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得到。
(选自《记者观察》2019年第5期)
素材解读
位卑未敢忘忧国,善其身,更兼天下,梁从诫将自己的心血付诸于环保事业,为拯救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奔走呼号。这种根植于梁家血液里的执着、正直和敢言,是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该有的模样。
适用话题
环保 坚持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