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2020-12-01 03:17黄广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平均数错题错误

黄广华

对学生的“错误”,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应该充分地挖掘其间隐藏着的教育价值,重点抓住学生犯“错”的契机,把学生的“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发展。但是,真正要利用好学生的“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遭遇“错误”伏击,教师心中的痛

在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处理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形。

(一)有意回避,刻意掩盖“错误”

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错误”是上课不听讲或不认真思考数学问题造成的,导致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更多地预设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他们对出现非预设“错误”不知该如何解决。因此,教师或将学生出现的不符合标准答案的观点视为“错误”,采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做法;或以优等生的学习成果为全班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意回避其他学生的学习“错误”。特别是在教学研讨课或公开教学课上,教师刻意掩盖“错误”的现象更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在同行面前“出洋相”,获得更多的夸奖或鼓励,千方百计地打造一个个精彩的“无错课堂”。这种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而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无奈。

(二)简单粗暴地严厉批评“错误”

因为备课时预设不到位,当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了打乱自己教学预设、影响课堂进度的“罪魁祸首”。这时,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表现出的是闻“错”色变,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语,阻止学生继续发言,并严厉地批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或不认真思考问题,甚至斥责挖苦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战战兢兢,生怕出错。

(三)不负责任地一味赏识“错误”

新课程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日常评价中注重激励性评价。但由于一些教师不会正确评价学生,走入了评价误区:怕对学生的言行加以否定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于是对学生的“错误”不负责任地一味赏识。在课堂上,教师不管学生说得有无道理,轻率加以鼓励。这种不负责任地一味赏识“错误”,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一味地不适度地赏识会造成学生知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差,模糊学生的认知和视听,甚至会成为其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挑战。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要一改以往对待“错误”像“敌人”一样的态度,而是要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究。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积极挖掘“错误”中蕴藏的教学资源,捕捉“错误”中的亮点。但是,真正地利用好学生的“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处理学生“错误”的策略。

二、利用“错误”资源,成就精彩课堂

(一)引导“错误”,探究新知

在教授《面积单位》一课时,因为学生在前一节中已经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物体或图形的大小,所以上课一开始,我故意设置“陷阱”:把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判断谁看到的长方形面积更大一些。游戏规则是:男生看的时候女生闭眼,女生看的时候男生闭眼。结果男生数出24格,女生数出6格,所有的學生都认为男生看到的长方形面积大。但出乎意外的是,我拿出来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这时学生大呼“上当”,于是我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刚才你们都判断错了?到底该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立即明白:“由于方格大小不同,所以没法比较,要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用统一的方格。”面积单位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没有啰唆细碎的讲解,也没有教师近乎武断的“国际规定”,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陷阱”中,自己领悟出了“规定”后面的“道理”。这样学生走进了教师布置的“陷阱”中,又从“陷阱”中走了出来, 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到底有哪些面积单位。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氛围中,主动地投入探究新知的学习之中。

(二)故意犯“错误”,引起质疑

教授《平均数》一课时,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这节课还未结束,学生还需在此基础上,知道平均数的范围,这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难点。有的教师采取在课堂上简单地采用让学生观察图,思考平均数有没有范围的方式讲授。学生通过观察能清楚地看到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这样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他们的印象不会深刻,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时,会出现“错误”。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在思考:能否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主动地关注平均数是有范围的呢?经过考虑,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在女生跳绳统计图中,伏玲114个、刘砚秋141个、陈思思152个、郑云121个,施安标为女生计算出平均每人跳110个,王陈宇计算出女生平均每人跳160个,你觉得他们两人的结果合理吗?为什么?为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生1:“我觉得两个结果都是错误的,她们当中跳得最多的是陈思思,跳了152个,平均数怎么可能有160个。同样,跳得最少的是伏玲,跳了114个,平均数怎么可能是110个?”生2:“我用移多补少法来想,她们当中跳得最多的是152个,要移几个给少的,所以平均数肯定比152个少,跳得最少的是伏玲,跳了114个,但是有多的移过来,所以平均数会比114个多。”大家频频点头。接着,我用媒体演示“移多补少法”,证明了大家的想法是对的。通过引导学生对错题的分析,使学生主动探究出了几个数的平均数应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平均数范围的合理性。

三、师生研究“错误”,促进共同成长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数学错题本,记录教师要求记录的错题或自己平常学习中比较典型的错题,也就是建立错题档案。收集原始的错题案例,并且对出现的错题进行分析、改正纠错,是常规的纠错方法。教师在平时的作业批阅中,面批面改时,可让学生手拿错题集,自我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方法,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及时知道学生的漏洞在哪里,并可及时补上,让他真正弄懂题目,扎扎实实纠正“错误”。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那些有效的“错误”教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积极对待、细心呵护、用心挖掘,及时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善待“错误”,正是教育最大的技巧和教师最美的智慧!

猜你喜欢
平均数错题错误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