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冠疫情培育学生科学素养

2020-12-01 03:17刘仁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口罩培育

刘仁路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暴发后,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领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谱写了抗击疫情的壮丽篇章。科学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地设计教育内容,切实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人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总目标。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了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产生的影响;掌握科学方法并能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且能在参与公共事务中科学处理实际问题。科学素养需要在长期的、分阶段的系统教育中培养。抗击新冠疫情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关注新冠疫情,引导学生在抗击疫情的日常生活中提升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学校教育中关注疫情防控,培育科学素养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小学科学课中针对教材内容,结合新冠疫情展开教学设计是培育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见手段主要有:佩戴口罩、加强锻炼与合理营养等。这些防控手段都可以与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抗击疫情的真实情境下设计教学,凸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如表1所示,以教科版科学教材为例,列举了一些可以与新冠疫防控相结合的教学实例。

在《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提供的观察对象是校服和书包等常见物品,由于这些生活常见物品学生每天都接触,早已经司空见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继续观察这些没有“新意”的物品,学生难免没有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倦怠心理。如果结合当下新冠疫情防控,将口罩作为观察对象就是一个贴近生活的实例。医用口罩通常是由熔喷布、口罩带、鼻梁条等部件组成,在教学中设计学生观察口罩的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学生对一个口罩的不同结构所用的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发挥过滤作用的材料是熔喷布;挂耳朵的口罩带是弹性纤维材料;贴合鼻梁的横条则是轻便的铝材。引导学生自然生成物质科学领域中的主要概念“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顺利达成科学素养当中的科学知识目标。

科学素养除了可以在建构科学知识中培育外,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培育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仍然以疫情防控中的口罩为例,学生在观察学习了口罩不同材料的性能之后,教师可以将STEM理念引入实际教学。STEM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成。STEM理念倡导学科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疫情防控真实情境,设计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口罩的内容,在制作口罩的过程中渗透STEM理念,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表2所示,学生在准备制作口罩的材料过程中,会认识到“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在制作口罩的实际操作中,理解口罩是由外层、中间层、内层构成;最后面向实际应用,学生还需要测量不同人群面部轮廓的大小,然后裁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布料进行缝制。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结合疫情防控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建构,促进学生在关注新冠疫情的课堂学习中提升科学素养。

二、在家庭教育中关注疫情防控,培育科学素养

在新冠疫情期间,居家线上学习成为教学常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空间上实现了重合,教学环境的变化驱动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小学科学既是实践性强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将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纳入教学资源。

如表1所示,《营养要均衡》一课是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的内容,膳食营养的搭配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基于新冠疫情现实情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疫情防控专家张文宏教授提倡人们多吃鸡蛋和牛奶”,启发学生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角度,来为家庭成员设计“新冠疫期间情营养食谱”,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设计营养食谱时,还可以引入家庭亲子实践小活动,例如,在做以鸡蛋为材料的食物时,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在厨房觀察鸡蛋的结构,变食材为实验材料,化厨房为实验室,把鸡蛋打到碗里,非常方便观察蛋壳、气室、蛋白与蛋黄等结构。家庭成员在合作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中,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自然融合,共同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在社区教育中关注疫情防控,培育科学素养

认识科学本质并能在参与公共事务中科学处理实际问题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新冠疫情自暴发之日起,相关内容的谣言便风声四起,如影随形。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不信谣、不传谣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学生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主动参与社区辟谣宣传,就拓宽了科学素养的培育路径。

“禁食野生动物”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广东地区食材丰富,民间时常流传着“吃啥补啥”的错误观念。如表1所示,在《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放下课本,走进社区开展辟谣宣传,让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走进社区居民心里。例如,针对“吃穿山甲可以滋补身体”的谣言,学生可以通过查找科学资料,与社区工作者制作辟谣宣传单,传播 “穿山甲鳞片成分与手指甲成分类似”的科学知识,共同引导社区居民认清科学本质,破解民间谣言。学生在参与构建崇尚科学的文明社区活动中,彰显科学素养,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结语

面向未来,科学素养是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成为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难忘经历。生活即教育,在新冠疫情防控这部生动感人的教科书中呈现出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当前教育过程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小学科学作为综合性的基础课程,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与新冠疫情防控进行结合,引导学生从小就做个关注生活的有心人,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中培育科学素养,亲身参与建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良好生态环境。

在关注新冠疫情、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小学生尚处于心理完善成熟的过程中,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难免会让部分学生产生不安全感,进而出现焦虑恐慌情绪。因此在实际科学教育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选取新冠疫情素材时,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精心准备积极阳光正能量的内容。例如,可以通过观看钟南山爷爷的抗疫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成长志气;及时推送新冠疫情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提振学生信心;分享权威部门发布的疫情防控数据,化解学生焦虑。除此之外,在家庭亲子实践活动和社区宣传活动中,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家庭成员陪伴孩子在厨房进行科学小实验时,要注意用火、用刀安全;进入社区参与辟谣宣传活动时,要佩戴口罩,注意保持好社交距离,在安全的环境下,收获科学成长。

【本文为2019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创新之都的深圳中小学创新素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BZZ19116)和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融合的中学生创新素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HQNZZ1913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口罩培育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雾霾口罩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