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市畜牧总站
主要完成人:路永强,李秀波,郭江鹏,任康,杨宇泽,王俊,张建伟,刘国世,王天坤,刘彦,丁双阳,倪和民,侯引绪,刘芳,陈历俊,刘林,王九峰,王栋,马慧,赵春颖,付瑶,王瑜,王艳,姜小平,董晓霞,刘义明,徐飞,常卓,王瑞,刘继超,陈孝杰,郭雨佳,李冰心,唐宇,李辉
2012年夏季以来,一批来自不同单位、不同领域,自称为“奶牛保姆”的人,以需求为导向,以“保姆”式服务为宗旨,采用“成熟、高效、实用”的技术推广模式,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技术服务方式服务于北京奶业的发展,这就是由北京市畜牧总站牵头,依托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创建的新型畜牧技术推广模式——“奶牛保姆行动”。
“奶牛保姆行动”是以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为切入点,针对奶牛产业中存在的从业人员业务素养不高,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应急保障能力缺乏,推广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以需求为导向、以“保姆”式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北京奶牛产业技术提升的实践活动的统称。“奶牛保姆行动”联合了在北京的39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推广单位及相关企业,融合其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促北京及周边奶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奶牛保姆行动”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广大技术人员服务于基层的重要桥梁,是畜牧技术、科研成果(产品)突破“最后一公里”,实现“技术落地”的重要途径。其工作目标是全面提升北京乃至全国奶业的核心竞争力。
“奶牛保姆行动”创建伊始就制定发布了《奶牛保姆行动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指导下,经过7年多的积极实践,“奶牛保姆行动”已经发展成为“成熟、高效、实用”的技术推广模式,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技术服务模式,通过 “整资源,组建人才队伍;定方案,做到依规推行;重培养,提升人员素养;搞科研,理清主攻方向;促研发,占领产业前沿;建基地,筑牢立足基石;重示范,凸显带动效应;搭平台,共享行动信息;重评估,确保工作效果”等工作方法,以“职能、人员、推广、资金、管理”等为模式创建基础,融合了“动态考评管理机制、推广路径调控机制、合作带动协同机制、基层服务保障机制”等多种形式,构建了“政产学研”相结合、“科教推”一体化的高效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了“创建模式、打造队伍、提高单产、提升能力、打造品牌、建立基地”的目的。“奶牛保姆行动”在服务于北京奶业的过程中,体现了“管理精、培训专、服务亲、交流广、科研实”等特点,实现了模式与品牌的协同创新。
“奶牛保姆行动”的一大特点是“接地气”。
一是在培训与技术指导方面,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掌握了当前养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将过去专家有什么讲什么养殖者就听什么的传统培训方式,转变为养殖者想学什么知识专家就讲什么内容的新型培训方式,组织了“奶牛繁殖技术培训区县行”“京津冀精准服务牧场行”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广大养殖者的一致好评。
二是在技术推广方面,养殖生产中需要什么技术,就组织专家研究什么技术,然后进行推广,近年来研发出一大批实用技术和产品,有力推动了北京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如在解决奶牛场污水处理方面,针对牛场周边没有农用地可有效消纳污水的问题,项目专家在北京市密云区某牛场建成了以“连续回分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为核心、全自动无人值守的奶牛场废水处理示范线,将化学需氧量(COD)在20000毫克/升以上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处理降低到50毫克/升以下,并实现了场内回用,真正做到“零排放”,彻底解决了影响奶牛场生存的废水处理难题,同时解决了夏季奶牛场的臭气、蚊蝇等相关难题,为奶牛场废水处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北京方案”。在服务过程中始终遵循“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需必到、有难必帮”的“四有四必”工作原则,真心实意服务于养殖者,深得广大养殖者信赖,“有困难,找保姆”已成为许多京郊奶牛养殖者的口头禅。
三是通过培训指导,改变了养殖者的观念。如在青贮饲料制作方面,过去养殖者大多关注青贮玉米的收购价格,每吨能便宜几十块钱就非常开心,而对收储的青贮玉米干物质及淀粉含量并不关注,这恰恰是影响青贮饲料质量的关键所在,项目专家通过大量的培训和科学实验数据告诉养殖者事实的真相,彻底改变了养殖者的观念,现在一提到青贮饲料,养殖者一开口就是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籽粒破损度等专业术语,青贮饲料质量大幅度提高,为奶牛的高产提供充足的能量。
如在奶牛卧床舒适度方面,过去养殖者为节省开支,不舍得投入改善卧床的舒适度,项目专家通过培训及实验数据告诉养殖者,同一头奶牛吃同样的东西,每多躺卧1小时,奶牛的产奶量可以提高1.5~2千克,这样的培训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养殖者的观念。现在到了京郊的奶牛场,场长不再说每年奶牛卧床更新垫料需要多少钱,而经常会说自己的奶牛每天躺卧多少小时。“奶牛保姆行动”的实践,改变了养殖者的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对产业最大的贡献。
“奶牛保姆行动”推广应用7年来,共开展各类实践与服务活动3761场次,在全国各地培训各类技术、管理人员7.2万人次;共建设示范基地45家,开展试验研究722项,形成“奶牛繁殖调控技术”“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技术”“犊牛早期培育技术”“奶牛围生期保健技术”“奶牛场废水回用技术”等新技术174项,开发产品76个(套),覆盖牛群116.5万头次;示范推广主推技术(产品)455项,覆盖奶牛178.7万头次;获授权专利167项(发明专利34项),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11项,制定省部级以上技术标准21项,发表研究论文663篇(SCI文章124篇)。
7年来,“奶牛保姆行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经济效益方面,经第三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测算,通过成乳牛单产水平提高,繁育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精准饲喂技术等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7.09亿元。2018年,北京市示范牛场成乳牛平均单产达到10.31吨,比2012年的6.67吨提高了54.42%。
在社会效益方面,“奶牛保姆行动”整合了在北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市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相关企业以及大兴区、房山区、昌平区、延庆区、密云区、顺义区等郊区396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不仅提高了服务对象(牛场)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也使参与“奶牛保姆行动”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奶牛保姆行动”团队成员中,技术职称由副高级升为正高级的有15人,中级升为副高级的45人,初级升为中级的78人,在为广大养殖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也是大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奶牛保姆行动”中来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奶牛保姆行动”的实践,让北京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养殖场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北京奶牛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鼓励饲草与农作物秸秆相结合的粗饲料高效利用模式,促进了饲料转化率的提高,降低了饲料中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构建并推广应用了北京规模化奶牛场应激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推广夏季奶牛环境综合控制技术,在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方面较好地改善了牛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乳品加工环节,设计制作的处理量为1吨/小时CIP废酸碱液分离净化回收设备,有效提高了乳品加工厂加工污水中有机物质回收的效率;在节水方面,加强养殖场节水培训,节水意识贯穿了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奶牛养殖业逐步向“节水高效”转变;均衡饲粮饲喂技术、新型高效沼气发酵工艺对奶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等技术的应用,累计减排化学需氧量(COD)140余万吨,氨氮约7万余吨,有效改善了牛场周边的生态环境。
经过7年多的实践,“奶牛保姆行动”已成为服务北京奶牛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初步实现了创建活动的初衷,“首席保姆”路永强表示,今后还将按照“立足北京、引领津冀、辐射全国”的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工作,当好奶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中国奶业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