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莲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在融媒体时代,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实验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满足了学生多学科学习的要求。因此,本文立足于信息化技术,阐述构建传媒类实验平台的具体措施。
(1)培养具有融通思维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传媒人才的要求不再以简单的传媒技能为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人才融通思维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对多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人文学科知识。(2)培养具有优秀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各种媒介平台广泛应用的环境下,面对当前传媒行业复杂的环境要求,高校要培养政治素养高、具有传统优秀文化内涵的高端人才充实到一线队伍中,摈弃当前残次不齐的传播。(3)培养具有综合传媒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要围绕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面向基层和文化传媒机构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的人才,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传媒+技术+艺术”融合特色[1]。
基于人才要求的提高,传媒类实验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虚拟仿真和场景化教学的必然载体。其重要职能是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传统的实验平台侧重于对学生单一技能的培养,缺乏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认知理解。实验平台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化和场景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2)是提升传媒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传媒类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随着社会对传媒类人才要求的提升,高校只有依赖实验平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效地融合其他文科专业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是构建开放“教学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举措。跨学科教学是培养新时代传媒类人才的重要举措,实现资源共享是保障传媒类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通过实验平台的构建,可以融合不同专业的知识,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为深入推进高校传媒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融媒体实验平台。融媒体云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实现了教学、实践以及科研等一体化教学目标。融媒体云平台是高校传媒类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包括以下3个服务架构功能[2]。
(1)软件服务平台,是实验平台的应用层,主要是为实践教学提供各种传播软件系统与工具。例如,对于播音主持实践教学而言,其提供了各种播音的软件系统,便于学生实施自我播音效果诊断;融合了课程内容发布平台、实践平台以及互动平台等。在互动平台中,学生可以将学习成果传输到系统中,教师对其评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媒体混合云管平台,是整个系统平台的枢纽,是通过统一服务管理的支撑,为系统的二次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功能拓展服务。
(3)媒体云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是整个服务平台的基础层,主要是为系统的运行提供相应的环境,例如,安全防护、通用资源等。
3.2.1 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虚拟教学
传媒类专业实践操作所需要的设备较多,受限于高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高校要利用虚拟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实现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有效解决高校传媒类实验教学场地少、设备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实训场景的限制,高校可以利用虚拟技术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动态仿真,提供播音主持的场景,增强学生实践参与动力。另外,高校实训平台教学切实侧重创新,利用各种技术丰富教学模式。为了避免传播类专业实训教学陷入应试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相关的学习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
3.2.2 创新教学内容,提供共享学习资源
传媒类专业侧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由于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传媒类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教学必须突出以传媒理念为主导、传媒知识与文科知识融合发展的模式。因此,融媒体平台作用主要包括:(1)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化、网格化。传媒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不同,感兴趣的知识不同,学习侧重点也就不同。融媒体平台的构建则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处理,结合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为其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以有效地结合文科知识,将人文素养知识融入传媒类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2)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共享性。运用融媒体平台实现与优质高校的合作,引入优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学习内容。
3.2.3 校企共建,增强实验平台的实用性
传媒专业实验平台的构建与运维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高校教学工作相对比较封闭,学生通过实训平台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与社会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传媒类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增长经验。因此,高校要抓住“双一流”高校构建的契机,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实验平台的实用性,避免因高校运维资金不足造成的实训平台功能成效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1)高校要与社会传播机构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实训平台共建共管既能为机构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又能增强高校实训平台的功能,切实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2)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深化实训平台功能。对于学生的评价,社会传播机构具有很强的发言权,因此,通过校企共建,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校传媒类教学的针对性,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
3.2.4 侧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
融媒体平台实现了多元化、多主体的教学考核模式:(1)实现了对传媒类专业教学的多元化考核。传统的教学考核难以检验学生的人文素养,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媒体平台则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学生在日常实验操作中的各种表现进行汇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跟踪及其学习行为、过程的把握,有效提升了教学评价考核的针对性。(2)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参加的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实验成效等信息,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2.5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传媒类专业融媒体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实验平台存在硬件设施老化、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因此,高校要基于实验平台的建设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力度,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升级实验设备;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工作,尤其是要配置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融媒体平台的安全运行。
基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实施,高校传媒类实验平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专业操作性的关键载体。面对新时代对传媒类专业人才的新要求,高校传媒类要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以融媒体平台为载体的实验平台,培养行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