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琳琳、陈国红
2019年11月7至8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储望华钢琴作品集》和《储望华钢琴作品演奏解析》(教学版,陈国红著)新书首发式”,并在两天时间里以六十年来鲜为人知的15首钢琴独奏作品为主题,进行了四场大师班、两场音乐会。此次活动也是2015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储望华钢琴作品选》音乐会暨大师班系列活动的延续。
《储望华钢琴作品集》是储望华先生六十年(1959—2019)钢琴独奏作品创作的集成。目录顺序遵循以奏鸣曲、叙事曲、变奏曲、组曲、随想曲、练习曲等无标题作品在前、标题性作品在后的学术惯例,其中包含了其改编和创作的全部独奏作品69首(4部钢琴协奏曲及20首四手联弹作品除外)。该曲集不但涵盖了“作品选”中的全部作品,更新增了15首鲜为人知的大、中、小型钢琴独奏曲,包括:《第一叙事曲》(1966)、《第二叙事曲》(1974)、《第一变奏曲》(1960)、《第二变奏曲》(1980)、《小松树变奏曲》(1975)、《江南情景组曲》(1959)、《随想曲第一号》(1980)、《随想曲第二号》(1990)、《豫乡情》(1965)、《音乐会练习曲——风雨归舟》(1961)、《织渔网》(1974)、《中国民歌简易钢琴曲19首》(1985)、《儿童小曲两首》[1.《小白兔和大黑熊》(1960);2.《逗趣儿》(2000)]、《星云颂》(2016)、《托卡塔》(2019)。
储望华创作的题材和体裁在变,但“储式语言”的民族风格却始终没有变。“储式语言”是什么呢?熟悉储望华作品的人们大概都能说出一二:运用民族调式;运用二度、四度、五度叠置音程及加音和弦、九和弦等加强民族调式感,弱化西洋和声功能;运用变奏、转调、模进、变化音域等手法发展旋律,塑造性格的对比,穿插复调对位技法;大量运用二度音程及装饰音等模仿古筝、琵琶、笙等民族乐器及打击乐器的音效,模仿两种乐器的对答甚至乐队的交响效果,模仿地方方言及戏曲声腔、民歌衬词,等等;擅长运用性格鲜明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奏,并运用这些节奏结合特殊音程、和弦表现热烈、欢腾的锣鼓场面;喜欢在乐曲中穿插戏曲的过门;表情变化频繁、且幅度大,使音乐充满戏剧性;运用变换节奏、节拍、变换逻辑重音的方法改变音乐性格,制造旋律发展的矛盾和动力,等等。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将民族音乐元素钢琴织体化的重要的、成功的探索。
自1959年创作第一首钢琴处女作《江南情景组曲》至今,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整整经历了一个甲子,又恰逢其参与执笔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五十周年。此时整体出版储望华创作的全部钢琴独奏作品,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献礼,也是完成了一个以钢琴创作为主的作曲家的心愿,更为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库增添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书首发式”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储望华、陈国红及出版社和东北师范大学相关领导出席。储望华说:“作品是文化艺术事业的根本,我会尽平生之心力,在钢琴创作的和声及织体手法的中国语境上,用琴声和这个世界对话……我这一生走过的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之路,这些产生于不同年代的、不同时代背景的、甚至不同地域国度的钢琴作品中,能看到我人生道路的踪迹,也许从某种侧面,反映了当时作曲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面貌,唯有其中的中国风格、中国语境及华夏情怀,都是显而易见和勿毋庸置疑的!”成稿时我们欣喜获知,2019年11月13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委约储望华创作的单乐章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套装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新书首发式暨全球首演音乐会。愿储望华先生创作出更多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愿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像中国钢琴教育和演奏那样,在世界音乐舞台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