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涌 徐强
“脱贫政策真是好,为民服务真周到。移民搬到新家来,亲如一家哈哈笑。”每天早上八点钟,贵州省凤冈县龙泉镇凤翔社区“大喇叭警务”准时开播。凤翔社区是凤冈县在易地扶贫工作中,从全县13个乡镇搬来的新居民。他们通过“大喇叭”了解政策、获得信息、感恩生活。
凤翔社区是2017年凤冈县委政府打造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区,搬迁居民来自全县13个乡镇,有6400多人。怎样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给大家创建一个安全、祥和的居住环境是关键,凤冈县公安局及时选派2名民警、2名辅警入驻社区警务室,以“大喇叭警务”为载体,让“枫桥式”警务在社区开花结果。
“大喇叭”警务让大家留住乡愁,建和谐社区
凤翔社区有人口6000多人,老年人就占3200人。他们对“微信群”“QQ群”等新型传播模式接受慢,很難让政策法规、信息通报及时传达到位。社区民警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多数人对20世纪农村乡村常见的“大喇叭”有感情,习惯了“大喇叭”形式的宣传,“大喇叭”成为他们了解信息最信得过的渠道。
为了让“大喇叭”在村民自治中发挥关键作用,民(辅)警主动对接社区,依托社区89名党员,在各小区设立党支部、选举楼栋长,组建义务巡防队、义务消防队、治安信息员,充实了社区警务治理力量,及时修订了《居规民约》《社区社会自治公约》,形成了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和管理规范。在村民自治实际工作中,民警及时将每次的会议内容、选举情况、民约规定、征求意见、工作进展等,及时通过“大喇叭”告知大家,形成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好理解的良好信息传达形式。
民(辅)警每天利用早上和下午人口相对集中的时间,通过“大喇叭”播放一些红色歌曲,让社区群众在红色旋律中获得正能量和感恩心。播讲一些励志故事和好人好事,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促进社区的和谐建设。还组织大家跳广场舞,形成喇叭响起,广场舞跳起来的新社区、新景象。让大家不但留住了乡愁,还享受了快乐生活,提升了获得感和满意度。
让“大喇叭”警务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中起到关键作用
社区民警按照《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让“大喇叭”警务与网格化自治管理相结合,将凤翔社区划分为“吉祥”“如意”“平安”“和谐”4个网格,实现小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构建问题在网格中发现、工作在网格中落实、矛盾在网格中化解、管理在网格中实现的网格化居民自治新格局。
社区民警还科学化设置“大喇叭”警务办公区,接待群众办事窗口、民调中心,凤翔社区还设置了警务图巡平台,完善各项功能,全力推动社区警务建设。有效融汇资源合力,深化警民融合、部门协同,发挥构建社会治安社会治的立体化社会治安新格局的作用。
社区警务室民警用“大喇叭”联系大家,了解事情、问询调查、线索搜集和进行法制宣传工作。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工作中,“大喇叭”作用更为重要。通过宣传,社区民警通过“大喇叭”,告诉大家社区与县公安局、司法局、黔龙律师事务所建立了联合党支部,设置了矛盾纠纷调解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服务,有效引导居民以法律方式和渠道依法解决诉求,让大家得到法律保障,放心住下来,安心留下来。
“大喇叭”带“小喇叭”,社区就是家
“大喇叭”警务室成为了警察与社区群众的情感桥梁,社区民警每天通过口播形式,开展感恩教育,道德宣传,引领居民树立道德意识,规范行为习惯,形成平安和谐的社区氛围。
警务室在社区采取“大喇叭”带“小喇叭”措施,在广场悬挂两个铝质的大喇叭,让大家睹物思昔,拉近距离,让警务人员和群众的感情通过“大喇叭”迅速交汇,融为一体。为了扩大喇叭宣传的覆盖面,还在凤翔社区29栋楼房、4个小区、71个单元安装“小喇叭”18个,达到让“大喇叭”宣传在小区不留死角,群众知晓率达100%。同时,还安装“智慧门禁”系统95套,安装公共监控点位70个,达到喇叭全覆盖,视频监控全覆盖。形成传统加现代的新型智能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对社区物业、人口信息、治安情况、特殊人群、流动人口等信息的时时掌控、时时管理、时时处置,促进了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精细化。
在传统结合现代,“大喇叭”带“小喇叭”的管理模式下,今年来,社区民警在凤翔社区查纠乱扔垃圾居民17人、找回迷路和离家出走人员16人、找回丢失物品24件、侦破案件3起、帮助解决矛盾纠纷61起。有效让易地搬迁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让他们在新家留得住,住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