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历 李云峰
摘 要:立足青海省情,结合青海实际,挖掘青海特色资源,充分运用青海特色文化资源,强化专属优势学科,培养社科人才队伍,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精品。
关键词:青海特色 优势学科 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青海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砥砺奋进抓发展,快马加鞭促繁荣,给理论创造、学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广阔的空间、优质的平台,为构建青海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青海特色学术精品注入了鲜活生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带着信念、带着使命认真研学马克思主义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掌握正确的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世界观、方法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领会能力。
二、强化优势学科发展
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放之全国比较,研究水平处于弱势有待提升。鉴于这一现状,认真检视面临的问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1.挖掘专属优势
青海的优势在于青海特色,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青海特色是造就学术精品的有效途径。引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扎根青海大地、立足青海实践、深耕青海省情,通过梳理青海文脉、解读青海现象、总结青海经验,强化独具青海特色的优势学科,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社科研究品牌。根据数据调查,近年来,我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屡创新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藏学、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生态文明建设、藏区社会治理体系、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项目立项率高,在所有申报学科中占据较大优势。2019年申报项目立项率在全国排23位,与以前相比,进步速度显而易见。由此可见,青海特色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巨大富矿,是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用之不完的灵感宝藏。用心淬炼“青色”,就能真正造就富有青海气派、青海风格的学术精品。
2.专攻特色文化
青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史诗,以昆仑神话为源头的昆仑文化,记录山歌艺术的藏族拉伊,发源于六世纪末吐蕃王朝南日松赞时期的康巴拉伊,充满神秘色彩的舍布齐岩画,以及喇家文化、唐卡文化、热贡艺术等。诸多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青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活的源泉。充分运用好文化资源,集中精力专攻研究这一领域,厚积薄发,夯实薄弱的研究基础,争取在这一领域取得成绩、推出成果。专攻特色文化这一举措很快看到了成果,青海省社科院的专家申报的研究昆仑文化的项目《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以来,青海省第一个重大项目。为今后专攻特色文化带了路、开了头,提振了士气,使后继者更有劲头和信心专攻研究特色文化领域。
三、厚植人才成长土壤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加快青海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关键在人才。关心好、培养好哲学社会科学大军,培养具有“青海特色”的研究人才,为人才搭建最好的平台,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提供最优的成长土壤,努力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1.完善激励机制
青海出台《青海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中共青海省委關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规范的奖励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形成合理的智力劳动补偿激励机制。对成绩优异、成果突出的工作者表彰奖励,增强其获得感、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近期,《青海省科学成果奖奖励办法》出台,哲学社会科学类奖项由原来的38项增加至50项,奖金总额从24万元增加至102万元,并且获奖者所在单位把奖项纳入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2.提供发展平台
提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评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参考,项目质量要求高、申报难度大、立项成功率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提炼、总结历年成功申报经验,优化申报学科资源,避免重复申报浪费机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积极指导申报人员避开雷区申报青海优势学科,争取申报成功,获得研究资金支持项目研究,力争出成果、出精品、出力作;提供省级规划项目平台。省级规划课题项目设置扬长避短,适当放宽申报条件,鼓励中青年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申报,针对刚就业的年轻研究人员单列课题项目,有针对性地予以重点支持,提高申报通过率,增加单项项目研究资助资金,调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提供智库课题项目平台。搭建快捷、便利、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畅通成果报送渠道,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应用性、研判性的研究成果报送省委省政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事项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成果有效转化服务社会;提供科学成果评奖平台。发挥评奖评审作用,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级评审严格评选参评成果,对独立开辟的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领域,对填补某一学科研究空白,对学科发展作出重要论述、有效观点,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贡献的参评人员给予一等奖奖励;对某一学科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对某一重要实际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理论阐述的参评人员给予二等奖奖励;对重大理论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述,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索的参评人员给予三等奖奖励。
参考文献
[1]韩学历.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青海日报[N],2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