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与健康安全问题的思考

2020-11-30 08:54张波马晓伟方涛
中文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问题策略

张波 马晓伟 方涛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学校育人目标更加偏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领域的地位更加突出,各级院校已然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目前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若是不能将这些隐患消除,必然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重点研究体育教学与健康安全,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健康安全 问题 策略

中圖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地位有了明显提升。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合格,同时因存在安全隐患,体育教学往往也会面临停课的困境,这种情况下很难落实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如今如何消除安全隐患,打造体育高效课堂已然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1.缺乏专业指导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将体育视为简单的锻炼课程,只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完成指定的运动项目即可。在这一过程中,缺乏更为专业的指导,有的教师只是根据教学经验给予学生单一的指导,使学生可明确课堂训练要点,根本未能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安全,留下较多隐患。

2.学生态度不端正

学生自身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决定着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指数。通过调查可发现,多数学生运动意识较为淡薄,常常会做出逃课行为,学习态度极其不端正。加之教师对这种行为也是放任不管,未能给予严厉的约束与惩罚,导致学生更加忽视体育学习,也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基础设施不到位

现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分配项目资金的过程中侧重于信息技术教学、文化教学等,并没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学改革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应资金,这种情况下校内体育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换代,本身就充斥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若是课堂上以这些设施为主,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必然大大提升,学生的安全无法得以保障。此外,在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体育运动中,如跳高、跳远等,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护垫,还有的未能建设塑胶跑道,以传统跑道为主,若是跑步途中摔倒,极有可能出现骨折,学生后续的训练、考试也受到直接影响。

二、新形势下消除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有效策略

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引导者,他们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由于部分教师安全意识不足,应对能力较差,面对体育课堂上突发事故,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对学生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要想消除一系列安全隐患,在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则必须注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首先,加大针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促使教师及时更新理念,立足于教学根本,提前细致分析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万全准备;其次,鼓励教师进行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模式,将安全教育贯彻落实到体育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运动技能。

2.着重强调因材施教

分析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可知,不同阶段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相似之处,但相似的内容面对的学生在思想、认知方面也有着明显差异。因此新形势下教师应当着重强调因材施教,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情,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项目,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例如,高职学生已经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规划篮球课程,将学生科学分组,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关注各小组训练活动情况,发现不正确的行为及时指出,引导学生加以改正。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3.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认为相较于专业课程而言,体育课程就是一门“辅助性”课程,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即可,不用学习体育知识,抱着这样错误的想法,学生做出逃课、不服从安排等行为。新形势下,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课堂上可列举生活实例,给学生讲道理,耐心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取各个细节,不会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大的失误,大大降低体育课堂上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打造协同体育课程

教育改革背景下,多种新型理念的涌现为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从本质上分析,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现如今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特点,加强重视安全健康教育,将其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打造协同课程。首先,在全面了解高职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计,设置更为适宜的体育训练项目,增强学生体质;其次,具体教学课堂上留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安全教育,以游戏互动的方式为主,使学生可了解更多的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5.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课堂上,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可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而且可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科学地安排运动强度,同时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吸收更多知识,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除此以外,体育课程最为根本的组成元素为器材,这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应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突出学生的课堂地位,要求学生轮流分组检查运动器材,提高安全指数。例如,训练投掷铅球时,教师必须做好示范,负责器材的学生认真检查,着重强调安全教育,纠正学生的动作,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已然成为如今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现阶段应当充分把握教学现状,并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着重强调因材施教、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打造协同体育课程等多个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消除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运动空间,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招莲.高校体育课学生健康安全教育意识培养的意义及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2013,34(06):94-97.

[2]杨马华.学校体育教学与健康安全问题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01):83-84+86.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问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