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群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文化生活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原本属于“精英教育”的中国艺术教育内容逐渐转型成为“大众教育”,其实际转型过程中,会表现出片面的了解教育理念、群体意识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艺术教育的进步。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结合钦州本地的地方戏曲艺术着重探究中国艺术教育转型中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艺术教育 转型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目前,我国文化传承与教育正处于极为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文化与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使其能够与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匹配,使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形态不断进步。作为转型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文化传承是必须要关注且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修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作为东方大国,应当重视本国文化的传承,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心,传承我国文化的净化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必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使其能够更好地成为一个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与人群需求,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钦州本地的地方戏曲艺术
笔者所在地区为钦州市,本地有着较为浓厚的地方戏曲艺术氛围,本地区的地方戏曲艺术剧种有粤剧、海歌、鹩剧、采茶戏、木偶戏等,这些剧种因为如下五个原因,已经成为濒危剧种。
1.技术失传
很多地方的戏曲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绝活难以继承,进而导致出现失传的问题。
2.人才缺失
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地方戏曲艺术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这些地方戏曲艺术从业人员较少,而且行当不齐。
3.缺少场地
由于受众群体较为狭窄,几乎所有的钦州本地戏曲艺术均没有固定的表演地点,对于地方戏曲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新剧目匮乏,资料散失
传统剧目大量失传,文字、实物、音像资料等得不到妥善保存,流失情况严重,导致在对其进行传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多问题。
5.经费不足
地方财政对戏曲艺术方面的投入偏低,民间剧团财政扶持经费很少,民间剧团只能靠商业演出形式来维持剧团的发展。
三、中国艺术教育转型中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
生態式文化传承,就是指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人文地理、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多元化的内容,以融合的方式寻找出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承的具体渠道和正确途径,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带来有效动力。
1.生态式文化传承的多元化
中国艺术教育转型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问题,其中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有效提高文化的继承性。若想要解决该问题,必须重视文化传承的生态化发展模式。这种传承模式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客观思维规律的模式,能有效促进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完全性与全面性。这种传承模式非常重视文化与艺术、学科、民族、社会等的对话、重视对文化的维度进行深入的拓展。该模式重视传统文化脉络的分析与梳理,重视对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强调人们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引导人们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兼容并包,要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但是由于传承文化的过程中,部分人群犯了认知性错误,未能及时分清文化中的净化与糟粕,反而影响到人们文化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到文化艺术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因此,在利用生态化传承模式完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应当养成良好的哲学思辨意识,正确分清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精华与糟粕部分,有效提升艺术文化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加快其转型速度,使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不断提升,真正做到“大众教育”。
2.生态式文化传承的借鉴与创造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多元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使我国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继承文化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并在传承我国文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文化的民族独特性不会受到动摇,以此为基础结合多元化文化的精华内容对其进行再创造。这种多元化并非是指不加挑剔随意的多元化,而是指形态上的多元化。我国艺术教育在进行转型过程中,也要重视艺术理念的借鉴与创造,使我国文化传承能以本民族文化精华内涵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与创作,以便于积累更多的文化艺术内容,引领我国文化的传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生态式文化传承的多维化
为了保证中国艺术教育的转型顺利,应当重视文化继承的全面性、完整性,因此,原本的集成模式基础上,需要加入一定的思维理性观念才能满足其实际需求。首先,需要以文化发展的纵向具体脉络为基础,理清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范围与交织部分,这样的整理能为后续的文化传承找到正确的方向。其次,在纵向脉络的基础上,应当寻找每一个文化维度之间表现出的融合点与交叉点,进而形成块面状结构的传承模式。最后,以此多维化传承模块为基础与中国艺术教育进行对接,进而实现其转型要求,有效满足转型背景下不同受教育群体对于文化的需求。
4.生态式文化传承的承接
将生态式文化传承模式应用到艺术教育领域之中,将其演变成为生态式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本身具有较强的目标性,能够更为客观、理性地分析教育发展的具体方向,能以当下的教育情景为基础发展教育的特色内容,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进而提高中国艺术教育的质量与效率。能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对于思维模式的要求,能有效提高其教育理念,也是对中国艺术教育的一种现代化、创新性的探索。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艺术教育的方式也从原本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为大众化的教育,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较多缺陷和不合理现象,从教育思想与教育对象思维方式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摄入探索与研究。文化传承问题作为我国现代艺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应当重视使用多元化的传承模式,促进艺术教育转型,使其能更有效促进艺术教育与社会的对接与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袁恩培,文静,庞杰.论中国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