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菊玲 宫少波
摘 要:教育攸关民族的未来,创新引领时代的潮流,在这个网络、信息数据、自媒体高度发展的社会,全新的公益类创客教育公众号逐渐出现在大众眼前。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EduMaker”微信公众平台,就采取了基于公众平台开展创客教学的新鲜模式。作为高校运营,面向中小学生的创客教育线上基地,它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却没有收获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其时代背景与意义,分析运营现状和存在的困境,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改进策略,并形成经验总结,服务为此类平台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公益类创客 教育平台 公众号运营 高校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一、时代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强调青年人在社会群体当中的无穷创造力量。由此,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犹如一颗颗等待萌芽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大学、科研所等肥沃营养的土壤当中。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从高校开始,层层发展到国家级别的赛事也鼓舞了更多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客活动,而众多选题中,教育始终处于热门地位。
“EduMaker”等有识之士创造的新媒体公益类教育平台,承载在线上即时传播教育知识、咨询、理念,普及正确三观的作用,它们一旦得到正确的方式引导和健康的资源注入,就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贡献积极的力量,让心智尚且不成熟,容易被网络信息所迷惑的中小学生培养出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行事准则,并终将造福于整个社会的良性成长。
二、运营现状分析及困境
“EduMaker”创立于2017年,从6月13号发布了名为《进入结构搭建的平台》的教育图文后,便沉寂了3个月,于9月21日重新发布各类教育知识和咨询,但是更新频率不高,达不到日更的标准,在后期连月更都十分困难,阅读量也一直徘徊在百余人左右。但“EduMaker”一直保持更新,原创图文消息的数量也达到了56篇,直到2019年12月26日,在发布了《创客公益课堂(54)|智能感应灯》之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消息。当然,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导致高校开学推迟有直接的关系,但不是问题的全部解释。
其实,“EduMaker”成立的时机并不好,2017的微信公众平台经过多轮洗礼,无论是功能还是受众都已趋向成熟,但韶华盛极的花朵,注定面临枯萎。微博、抖音等新的图文、视频自媒体不断壮大,一跃成为新的意见领袖式平台,很多吃到了2015年前后公众号红利的人也转战这些平台,微信公众号已经稍显式微。同时,人们阅读微信图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快速获取信息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教育显然不是大多数人的爱好,该公众号的内容和功能也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EduMaker”的文章教育质量其实相对较高,但是平台小,手中也仅限于内部人员及其周围人群,始终没有突破宣传的瓶颈。
三、改进策略
1.内容改进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趣味性,不能一味侧重对活动的总结或教学流程的叙述,而是要侧重本堂课教学知识重点和学生成果展示。还要满足人们10分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定律,不要太过冗长,也不能短小而不精悍,避免给人看完云里雾里的迷茫感。
虽然最优质的微信图文就像PPT一样,讲究字数少而精,但正如PPT要有大量图表充实,并适当留白有艺术感才能吸引人一样,打开只有一两段拥挤文字和几张并不亮眼图片的图文消息,根本不会让人产生阅读兴趣。所以在排版上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用公众号后台直接排版,可以借助“秀米”“i微信”等专业的编辑器排版,并通过预览来观察效果。排版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需要通过图片、音频、视频让内容更加饱和,恰当的包装并不是媚俗和迎合,而是为了帮助人们阅读,让内容更好地进行推广。
发布内容后,需要搜集阅读人群的意见,才能查漏补缺,争取更大的进步。为此,可以在文章末尾或自动回复中发送微信群的添加二维码,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进行讨论和分享。
如果群里出现高质量的意见或者总结性发言,还可以定期制作成图文专栏进行展示,无形中累积了更多大众感兴趣的教育素材,也可以借机在群中发现新人才,邀请其加入运营者的团队进行创作。
2.功能改进
微信公众平台自诞生开始,后台功能就在不断地变化和丰富当中。教育也讲究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和普世的互助思想,让人变得更加具有温度,德才兼备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EduMaker”可以推广共享理念,添加捐赠模块,接收包括学生、家长、校友、教育器具公司和其他企业的捐赠,捐赠的物品可以进行线上流通,防止资源浪费,如同很多高校举办的“读书漂流活动”一样。也可以积攒到一定程度举办爱心义卖,或者直接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中小学生。当然,捐赠环节一定要公开透明,防止大众对这一爱心行动产生误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公众号虽然是线上运营的,但在线下也有着专门的工作室、办公室等承担线下功能处理的场所。在这些地方也要妥善分配职能,让每个人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服务于线上的发展。
例如,要合理运用设备的外借和出租,邀请专业教育人员录制优质课程、提供图片制作人员、视频拍摄和后期简直制作人员,管理设备维修费用、及时购买需要的新材料等等。当然,线下组织的运营需要费用,可以考虑与形象良好的商家开展合作,或者募集運营资金,很多大学里也有专门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只要活动的设计优质,或确取得了成果,就可以进行申请。
3.宣传策略改进
“EduMaker”运营惨淡的重要原因就是团队没有进行卓有成效的宣传。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及时内容再优质、功能再完善,知之者甚少,就不可能打开渠道、收获更多的阅读人群。
在发布图文消息后,团队成员要联合学校、社会上的相关人士进行转发、评论和宣传,让优质的教育文章得以获得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当然,宣传一定要有针对性,以“EduMaker”为例,最主要的受众肯定是中小学的师生和家长,所以要在这些人员聚集的社群里进行宣传,才能吸引到有需求的他们去关注公众号,继而获取珍贵的知识。
宣传要因时而变,找准机会立刻出击。例如,青岛某高校某天夜晚开展了宿舍楼之间的对歌活动,一个刚刚创立的微信公众号当场就把该事件录下视频,并做成图文消息推了出来。虽然该图文的内容并不优质,文辞也欠佳,但因其抓住了时效性而获得了数千名学生的转发,阅读量也迅速破万,可见宣传最重要的还是时效性。
教育虽然是严肃的,教育宣传的手段却完全可以是活泼多样、千变万化的。运营团队可以考虑用各种投票活动、转发集赞赢礼物活动先“吸一波粉”,再利用優质的内容和强大的功能留住这些粉丝。
结语
根据全文的研究,不难发现“EduMaker”乃至类似的大学公益类创客教育平台都存在通病,那就是:内容充满智慧性,却并不吸引人的眼球;功能并不完善,运营者缺乏管理乃至创作经验;宣传不到位,公众号的受众面积太小而安于现状。所以,需要对内容、功能、宣传三大方面开展改善,以期不断优化,借助大学这个很好的资源平台,烘托出面向中小学开展教育普及活动的公益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在优化和调整的同时,建议“EduMaker”等公益类创客教育平台的创作团队转变思路,不要安守微信这一个领域,积极走出去,融入时下正在流行的各大自媒体平台当中,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彼此成就的作用。毕竟自媒体千变万化逃不开一个“新”字,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涌出潮头被人发现,才不会消失在庞大的网络世界当中。
参考文献
[1]朱燕,段成章.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8(29).
[2]盛秋玲.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和运营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3]杨选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推广[J].当代教研论丛,2017(05).
[4]钱敏,姚程程,陈旭阳.微信公众平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优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7).
[5]王宾.当前高职院校微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7).
[6]柴颖,范晓伟,张立中.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状况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22).
[7]牛军凯.微时代下报纸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策略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8(10).
[8]魏华.关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现状的调查——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