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雯
摘 要:新时代,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些都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新挑战、新任务。要成功抵御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要坚持国家粮食安全观,主动迎接新挑战、解决新矛盾,适应新变化、新要求,加快构建完善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观 粮食安全 保障能力
中图分类号:F7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01
一、坚持人民至上,种“高质量”粮
人民至上发展理念,是我国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观,是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的新调整。我国的粮食要满足人民对食品营养、绿色、多元等具体需求,让人民吃得起、吃得饱的同时,也要让人民吃得好。
1.产量要足,让人民吃得饱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碗里要装自己的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目前,我们粮食连年丰收,我国三大谷物的粮食自给率充足,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世界前列,中国人吃得饱的目标已然完成。
1.1严守耕地红线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中国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200万亩的速度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地少更要保护好、利用好,防止土地撂荒,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要足,首先要严守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1.2做好粮食储备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00公斤,如不加调控,产需矛盾积累两至三年之后,就可能存在库存压力。可以探索藏粮于民,在粮食主产区各个乡村就地建立标准化小型粮仓,配置储粮器具,培训农民进行科学储粮。藏粮于民,可以减少粮食运输中的损耗,减轻国家储粮压力。
2.质量要好,让人民吃得好
从“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到“餐桌”工程,政府从注重解决温饱到解决食品丰富性问题,再到关注食品安全。时代在变,人民的需求在变,政府的服务也在及时跟进。质量强国,要求粮食安全不仅仅在数量上安全,更要在质量上安心,让人们吃得好。
2.1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从生产到食用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粮食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监管,推进无公害认证改革。增强种粮农户质量安全意识,做好粮食生产过程的检测工作,用专业化的检测水平和无缝的监管链条为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2.2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农业生产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对于环境的依赖度极高。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是对农业生产的最好诠释。绿水青山,就是绿色农业生产的金山银山,是金字招牌。在粮食主产区,要整顿化工等高污染产业,还农业生产一个绿色清洁的生态环境。
二、落实“两藏战略”,“高科技”种粮
粮食是弱质产业产品,受到自然、经济、生物等影响。在大灾大疫面前,粮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储存的复杂性都考验国家的粮食储备水平。我国提出的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就是很好的战略安排。
1.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藏粮于地
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地制宜,农林牧合理分配,让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1.1高标准农田建设
过去粮食种植,大水大肥、农药使用不加限制,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建立高标准农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有效涵养。对于有污染的土地,要进行集中整顿,可以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通过还田的方式改善土壤状况。对现有耕地可尝试通过深耕、轮耕、使用生物有机肥等方式涵养土壤肥力。土地肥力上来了,产量也就有保障。
1.2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达到资源利用最大,效益产出最优。玉米、小麦、稻谷的秸秆可以还田涵养土壤肥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食用、原料等功能的基础上开发粮食的观光、生态、文化等特色功能,带动农业农村资源统筹利用、协调发展。
2.现代科技种粮,藏粮于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善于运用高科技向生产要产量、要品质。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培育专业化、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现代科技武装农民头脑,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2.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粮用中国种。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农业生产用种的更新换代,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稳定在96%以上。粮食品种的提升,带来的是产量和品种的双提升。粮食种植要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种植、管理、收割、加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2打造新型职业农民
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最大的不同就是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组织化运营。首先,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粮食种植,通过质量检测管理平台,对高质量的粮食品牌和地区进行全国范围的免费宣传,调动农户积极性。其次,要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來,各尽所能,根据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粮食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
三、倡导爱粮节粮,“高效率”用粮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仅要在种、收、管的粮食产业链条上做足做好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在消费链条上做好文章,高效率利用。
1.加大粮食精深加工
我国粮食产量多、库存多、进口多、浪费多问题,反映出我国粮食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利用率低。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大对粮食的精深加工力度,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山东滨州中裕食品公司,对小麦进行精深加工,生产出面粉、酒精、液体蛋白饲料等500多种产品,实现资源利用和产业价值最大化。
2.杜绝餐饮浪费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粮食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价值高达2000亿元。加快立法,要加强粮食安全教育,培养国人的粮食安全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
参考文献
[1]朱湖英.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N].湘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