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中国与东盟冷链产品贸易量的不断攀升,统筹自贸区各国的冷链物流标准尤为重要;比较而言,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相对比较完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现阶段面向东盟各国推广中国的冷链物流标准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研究认为,首先要对接国际标准,完善中国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其次,要设立冷链物流标准推广基金,加大宣贯力度;最后,还要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标准化管理的协调机构等,才能更好地把中国冷链物流标准向东盟国家推广。
关键词:东盟;双边贸易;冷链物流标准;农产品;自贸区;西部陆海新通道
根据海关总署2020年1月14日的消息,东盟正式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了14.1%,总额高达4.43万亿元。统计数据表明,东盟既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9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双边贸易总额高达2800亿元,增长率超过了14%;同时,中国与东盟都期望在2020年两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随着《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落地,以农产品为主的冷链产品贸易只会越来越大,因此,解决自贸区内各国冷链物流标准参差不齐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冷链物流标准日臻完善,走在东盟各国的前面
《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9年)》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正式建立,打下了面向东盟推广的基础;手册包含了283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基本上实现了对冷链各类产品和各个物流环节的全覆盖。
(一)标准制定融入到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
《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9年)》既包括各类农产品冷链标准,也包括各类常见的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如此全面的冷链标准是在东盟国家看不到的。并且现有的中国冷链物流标准从生产管理、包装标识、保鲜贮藏管理、仓储作业规范,再到运输技术要求、运输服务规范、配送服务管理规范和追溯技术平台等都有对应的标准,涵盖了冷链物流产品的每个作业环节。如《鲜活海产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WB/T1100- 2018,明确规定了鲜活甲壳类海产品冷链物流中包装材料的要求、装载的指标、运输配送的标准、货物流交接流程,直至服务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等;为冷链物流作业提供了规范与保障,对于减少物流损耗,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保障作用。
(二)实现了对冷链产品的全覆盖
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的覆盖面广,基本囊括了东盟各国的冷链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的标准范围更大。已出台的标准有《食用农产品保鲜贮藏管理规范》,GB/T 29372;《芒果贮藏导则》,GB/T 15034;《荔枝冰温贮藏》,NY/T 1401;《龙眼、荔枝产后贮运保鲜技术规程》,NY/T 1530;《黄瓜贮藏和冷藏运输》,GB/T 18518;《花椰菜冷藏和冷藏运输指南》,GB/T 20372;《畜禽肉冷链运输管理技术规范》,GB/T 28640;《新鲜蔬菜贮藏与运输准则》,GB/T 26432,《黄瓜流通规范》,SB/T 10572;《青椒流通规范范》,SB/T 10573;《芦笋流通规范》,SB/T 10966;《茄果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NY/T 1203;《豆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NY/T 1202等。其中,食品冷链标准16项,水产品标准17项,肉类冷链标准23项,果蔬冷链产品69项,饮料冷链标准4项。在《食品冷链物流第3 部分:果蔬储存、运输、销售作业规范》,DB3502Z 030.3,规定了果蔬在储存、运输、销售关键作业流程与流通加工的基本要求。《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GB/T 31080,规定了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接收地作业、运输、仓储作业、加工与配送、货物交接、包装与标志要求和服务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此类标准囊括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等冷链产品,是自贸区11个国家中标准覆盖范围最广的,也为物流标准的推广打下扎实的产品基础。
(三)系统规定了冷库的安全规程、设计规范和技术规范
中国冷链物流标准对冷库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规定,出台了《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规范》,DB12T 557;《低温仓储作业规范》,GB/T 31078;《冷库管理规范》GB/T 30134;《低温食品储运温控技术》,DB12T 564-2015等17项标准。这些标准系统规范了冷库的方方面面,既规定各种类型仓库的冷链主要性能参数,也规定了氨、氢氟烃等压缩制冷系统的设计规范,还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冷链的结构设计等内容。在《冷库安全规程》标准中,详细规定了冷库的基本要求,制冷设备及附件安全要求,冷库设施安全要求,冷库设计安全要求,冷库建设与施工安全要求,库内贮存货物安全要求,冷库管理安全要求,制冷系统的调试、操作、维护安全要求,安全标识等。仅“库内贮存货物安全要求”中就有7项规定,实现了对冷库设计、管理、作业、安全等全方位的标准化规定。如此全面的冷库标准既为冷链物流产品的仓储等设施设备提供了基本的建设参照依据,又为东盟各国冷库的建设树立了标杆。
(四)全面规范了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和能力要求
《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能力要求》和《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质》等3项标准首次全面地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和资质条件进行细致而明确的规定。规定了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等级、主要职责、职业能力、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资质划分。对于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录用、考核和评估等有了参照依据,可以有针对性对冷链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再培訓。既有助于优化企业的冷链物流人才结构,又能规范各类院校制定相关冷链物流课程,为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培训提供指导意见。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标准的规定,为冷链物流人才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推广中国冷链物流标准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推广冷链物流标准面临的挑战
(一)对中国冷链物流标准认可度不高
东盟各国由于资源要素禀赋不同,加上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冷链产品也各不相同,所以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不一样。以经济比较发达的新加坡为例,由于土地的局限制,并不向中国出口冷链产品。因此,对于新加坡而言,主要以国际标准为参照或直接套用国际标准,导致对中国的冷链物流标准认可度比较低。而像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则会高度认可中国的冷链产品标准,也希望引用中国的冷链物流标准。由此可见,东盟各国对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的看法不一样,导致认可度的差别也比较大,从而拖慢了中国冷链物流标准在东盟各国的推广速度,影响了推广的步伐。
(二)东盟各国冷链产品差异性大
由于中国南北差异很大,以农产品为代表的水果和蔬菜种类繁多,相关标准丰富,且自成体系;而东盟各国农业土地都不大,冷链产品多种多样,各国的产品差异性也比较大,各有特色。以越南为例,腰果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而中国进口的火龙果99%来自越南;越南还有荔枝、芒果等热带水果。文莱主要水果有香蕉、西瓜、菠萝、榴莲等;菲律宾盛产椰子、香蕉、芒果、凤梨,其中椰子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60%以上;泰国水果主要有龙眼、山竹、榴莲、菠萝、红毛丹、荔枝、芒果;马来西亚则盛产榴莲;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则是棕榈油生产大国;缅甸西瓜、芒果产量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东盟各国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冷链产品差异比较大,标准需求也不一样,也是影响冷链物流标准推广的重要因素。
(三)东盟各国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差异大
由于自贸区11国历史背景不同,经济发展形态也不一样,导致物流基础设施规格不一样,也造就了不同的物流设施标准。以铁路为例,中国铁轨是1435mm标准距,东盟国家的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的铁轨则是以1000mm米軌为主,印度尼西亚的铁路又是以1067毫米轨距为主。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高速公路、桥梁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以限高为例,中国为4 米, 而国际上通行的是4.5 米,东盟各国兼而有之。物流基础设施标准的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自贸区铁路冷藏列车的发展,也不易实现中国东盟冷藏列车的无缝对接;既降低了自贸区内各国铁路运输的便捷程度,自然也就增加了中国物流标准的推广难度。
(四)东盟各国缺少统一的标准认定机制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不平衡,对冷链物流的认定也不一样。以越南为例,2019年猪肉产量280万吨左右,但越南国内市场的需求约200万吨,猪肉过剩严重,主要依赖肉品出口。但是,由于自贸区各国对标准的认定不同,中国至今不允许进口越南生猪;原来柬埔寨主要依靠从越南进口生猪,但是非洲猪瘟发生以后,柬埔寨转而从泰国进口,每日达1000至1500头肉猪,导致柬埔寨生猪养殖户每年估计蒙受高达3亿美元的损失;而中国2019年生猪市场缺口超过1.1亿头。可以看出,东盟10国内部对标准的认定也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缺少统一的标准认定机制,无法进行有效的统筹协调,大大降低了物流的推广效率。
三、推广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的建议
(一)对接国际标准,完善中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据《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部长表示政府将同各渔民协会配合来提升渔港码头作业设施,建设符合欧盟海运标准化作业,从而把马来西亚打造成为具国际水准的渔港码头,提升以后出口海产品到东盟国家甚至全球的能力;而新加坡各项物流标准也是向国际物流标准看齐的。因此,要向东盟推广中国的冷链物流标准,必须引进、吸收国际冷链物流标准,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这样不但有助于消除中国冷链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也有利于提高东盟各国接受中国冷链物流标准。
(二)利用东博会的影响力,建设统一的冷链物流标准化管理协调机构
在“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重庆-东盟物流公路大通道建设的大背景下,还要充分利用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力,呼吁定期举办中国-东盟南向通道生鲜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论坛,加紧与亚太物流联盟的合作。在东盟标准与质量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把这个松散型的地区性标准化组织,改进成为紧密型的标准化组织,并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准委员会协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标准化制定和推广,并在此机构基础上成立标准的分委会,如中国-东盟冷链物流标准分委会,定期举行会晤,统一冷链物流标准化宣贯与推广。
(三)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冷链物流标准推广平台
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要求加大建设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的新通道,加强建设与东盟国家衔接的铁路、公路、港口和口岸的互联互通的物流基础设施,最终建成有东盟等相关国家参与的陆海贸易新通道和交通物流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新通道。而互联互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势必需要统一的标准;鉴于中国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正是宣贯中国物流标准的好时机。若以此为基础,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以标准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共建共享的物流标准化平台,顺势把冷链物流标准引入东盟国家将会更易实现。
(四)针对东盟各国冷链产品特点,渐进式推广中国冷链物流标准
推广中国冷链物流标准,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针对产品出口到中国的东盟国家,可以先行推动共用性的标准,这样才易于被接受。如:《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GB/T31086- 2014;《果蔬冷链物流操作规程》,DB12T561-2015;《热带水果和蔬菜包装与运输操作规程》,SB/T10448-2007;《质量追溯管理规范》,DB3502Z030.8-2016;《易腐食品控温运输技术要求》,GB/T22918-2008;《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GB/T28843-2012;《食品农产品保鲜贮藏管理规范》,GB/T23972-2012;《水产品航空运输包装通用要求》,GB/T226544- 2011;《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基本要求》,GB/T22502-2008等标准。这类标准通用性强、普适性高,又是东盟各国都能用得到的标准,还可以为被推广的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针对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大量出口到中国的现实,可以先行推广中国冷链物流标准中的具体的果蔬类标准,如:《芒果贮藏导则》,GB/T15034-2009;《鲜食葡萄冷藏技术》,GB/T16862-2008;《花椰菜 冷藏和冷藏运输指南》,GB/T20372-2006;《黄瓜 贮藏与冷藏运输》,GB/T18518-2001;《洋葱 贮藏指南》,GB/T25869-2010;《龙眼、荔枝产后贮运保鲜技术规程》,NY/T1530-2007;《黄瓜流通规范》,SB/T10572-2010;《胡萝卜贮藏指南》,SB/T10715-2012。由于这类标准详细规定了如何堆规范操作才能更好地保鲜、贮藏和运输,能够提升冷链产品的品质,降低损耗,推广起来会比较容易。
另外,解决现实问题的标准也容易被推广,如新加坡农粮局表示,自2016年开始有400起左右的食品标签不合格,针对新加坡发生的食品标识出现的问题,可以推广:《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GB/T24616-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GB/T24617-2009。因为这类的标准解决了被推广国家的食品标志不清晰而导致的食品安全的現实问题,也容易被接受。
还有,针对马来西亚、泰国出口猪肉到文莱的现状,可以推广中国的标准有:《鲜、冻片猪肉》,GB/T9959.1-2001;《分割鲜、冻猪瘦肉》,GB/T9959.2-2008;《冷却猪肉加工技术要求》,GB/T22289- 2008;《猪肉及猪副产品流通分类与代码》,SB/T10746-2012;《肉与肉制品物流规范》,GB/T21735- 2008。这类标准既对猪肉流通进行了分类,又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其加工的技术规范要求更是为进出口国家带来效益,保障了食品质量与安全。
总之,针对东盟各国冷链产品的特点,优先推广普适性强的冷链物流标准,再推广针对性强的农产品的冷链标准,才会降低推广难度,也易于被东盟国家接受和认可。
(五)设立标准化推广基金,引导冷链物流标准的宣贯
中国与东盟每年都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但是既没有物流方面的联席会议,更没有冷链物流标准的协调机构。虽然在2017年9月东博会期间,在南向通道生鲜冷链物流发展论坛上,中国、泰国、越南等国的120名企业代表围绕“共享冷链 孵化创新”的主题,探讨南向通道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思路。但是,此次论坛仅仅是局限在业务层面,没有涉及到标准化,也没有标准推广的议题。标准的推广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要想推广中国的冷链物流标准,较好的办法是设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冷链物流标准化推广基金,进行顶层设计。中国不但要在东博会进行大力度的宣传,还要鼓励东盟国家引入中国冷链物流标准,使之加强标准的宣贯。如东盟国家推广每项中国国家冷链物流标准都给予具体的扶持资金的额度。同时,既要定期开展“标准日” 宣传活动,普及中国冷链物流标准,还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多种物流标准论坛,推动冷链物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和冷链标准的应用。长久下去,冷链物流标准的推广不但可以减少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中冷链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实现全程温度控制,保障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实实在在为东盟国家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还能提升中国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砚峰.规范物流标准,提升CAFTA物流水平[J],对外经贸实务,2012(1):43-47.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9)[Z],2019.
[3]杜凤蕊. 中国-东盟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3(2):89-92.
[4]杜凤蕊. 广西-东盟农产品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发展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9(10):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