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海
摘要:针对教材中淀粉水解实验方案操作繁琐、耗时过长、成功率低等不足,基于实证研究,设计了快速演示淀粉水解的实验新方案。新方案在2mm内即能完成,成功率高、效果明显,可为同行在原教材实验方案教学时提供补充素材。
关键词:淀粉水解;实验;葡萄糖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9-0097-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淀粉水解实验是高中阶段用来探讨和说明淀粉化学性质的重要素材。现行苏教版新教材《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提供的操作方案是: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入约0.5g淀粉,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的硫酸溶液和蒸馏水各5mL,将两支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加入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另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配制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将上述溶液分别加入到试管中,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我们认为上述方案存在如下问题:①两次水浴加热、中和硫酸(需用pH广范试纸多次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等步骤耗时较长,完成整个水解实验至少需10min,不适宜课堂教学的开展;②试管等仪器使用量较多,操作步骤繁琐;③现象不明显,实验成功率较低。
基于教学演示时实验快捷、效果明显等角度的考量,在反复实证研究基础上,笔者设计并实践了快速演示淀粉水解的实验新方案,保证在2min内即可完成整个实验。现作如下简介,以供同行教学时作为教材实验后的有益补充。
一、实验操作要点
(1)向盛有约0.5g可溶性淀粉的试管中加半滴管水,振荡,形成白色悬浊液。
(2)快速加入一滴管98.3%的濃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内液体变为无色澄清;持续振荡(室温不高时也可用酒精灯适当微热)片刻后,溶液变为(淡)黄色。
(3)然后向上述溶液中再滴加40%的浓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管壁发烫且溶液黄色逐渐褪去;继续快速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直至溶液再次变为深黄色(注:整个过程共需消耗浓氢氧化钠溶液约3mL)。
(4)再滴入3~4滴2%的CuSO4溶液,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蓝色絮状沉淀,稍振荡后静置,浊液即会快速呈现“蓝色一黄绿色一黄色一土黄色一砖红色”的颜色转变。
二、实验相关说明
(1)在温度不是太高的情况下,浓硫酸并不会炭化淀粉,而适当加大硫酸浓度对淀粉水解反应的快速发生又是有促进作用的。
(2)本方案选择可溶性淀粉固体、浓硫酸、浓氢氧化钠等作试剂快速实验,旨在控制混合液总量较少前提下,通过浓硫酸稀释、中和等操作释放的热量使混合液获得较高温度,因而免去了用水浴加热。
(3)葡萄糖溶液在强酸、加热时可缓慢变黄,因此操作(2)中可通过溶液颜色变黄来判定淀粉已发生水解。当强碱性介质加入时,葡萄糖溶液会脱水形成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简称5-HMF)并快速聚合为一种树脂状的有色物质,导致溶液变棕黄(褐)色,变色速度较酸性条件下更快。因此,操作(3)通过混合液再次变黄来判定溶液已呈碱性,而无需使用pH试纸来检测。
(4)操作(4)在加入CuSO4溶液时,因水解液已是强碱性,故会立即产生大量蓝色絮状沉淀,无需再另配碱性Cu(OH)2悬浊液并混合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