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味打底,还会沉迷网络吗?

2020-11-30 09:17徐飞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好书趣味

徐飞

学生时代,一定要养成一项爱好或特长,或书或画或琴或棋或球或歌或诵或诗文。

学习累了,弹弹吉他,画一幅素描,打一会儿羽毛球,看一场足球联赛。这样的孩子,你还担心他会沉迷网络吗?

长久以来,老师和家长往往谈“网”色变。为杜绝孩子接触网络,学校与家庭联手想出各种办法。听说南京有所学校的一大管理特色,就是让孩子告别电子产品。

他们的初衷不错,可谓用心良苦。但一味地堵,将网络隔绝在外的同时,也会将这个时代隔绝在外。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原本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教育者可以耐心说教,可以适度引导,但更重要的是,用丰富的生活,将孩子从他迷恋的网络世界引渡回来。

做孩子的玩伴与“网伴”

有一个让人思考的现象: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是互联网的活跃用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21世纪,学生们最重要的是管理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不是知道知识,而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知识。网络是训练孩子们管理知识、筛选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们不反对上网,反对的是沉迷于网络而不可自拔。

孩子为什么会一“网”情深?除新奇事物的刺激,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及时性奖励等,我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家人陪伴的缺失。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作家的孩子迷恋上网络,而且陷得很深。这位作家反思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于是特地带孩子去山里玩了几天。后来又经常陪伴孩子,孩子的网瘾慢慢戒掉了。

还有些孩子上网是出于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需要。孙云晓主任认为,未成年人热衷网络社交,源于他们对认同感的需要,“到10岁左右,孩子对同伴认可的需求已经开始强于对家庭成员认可的需求”。有孩子告诉我,不玩游戏、不上社交网站、不懂网络新词语,会被同龄人视为异类。那么,家长何为?骑车、爬山、放风筝,带孩子到自然的怀抱中去放飞心灵;和孩子一起跳跳绳、下下棋、跑跑步、玩玩游戏,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做点家务,享受做家务的乐趣。甚至还有一位家长,干脆陪着孩子一起上网玩游戏,在同玩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将孩子拉回现实生活。

在孩子枕边放几本好书

网络小说,也是孩子形成网瘾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网络小说内容新奇,情节曲折,牢牢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现实的欠缺。但网络小说毕竟是一种快餐文化,读时投入,读后即忘。这类读物读多了,对孩子的精神发育极为不利。因为青少年时期的阅读,直接影响一个人精神胚胎的形成。經典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能真正烛照人性。

爱读网络小说与爱读经典好书,是趣味的差异。梁启超曾强调,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整天价乱碰乱进;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

作为语文老师,如果班上有孩子沉迷网络小说,我总惴惴不安,因为我没有尽到语文老师的责任。在我看来,语文老师应该负起一种责任,就是将孩子牵引到一些优秀的文学大师面前,待他们相互介绍之后再悄悄离开。让孩子被伟大作家、经典好书的魅力所吸引,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小说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但孩子们往往缺少甄别能力,加之读书时间有限,因此,与其放任在网络小说中游逛,不如在孩子枕边放几本经典好书。

人生要有趣味打底子

比迷恋上网更可怕的是,一个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的爱好,对万事万物均提不起兴趣。

古人云,不要友无癖者。因为有癖好,才会有真性情、真趣味。

学生时代,一定要养成一项爱好或特长,或书或画或琴或棋或球或歌或诵或诗文。

学习累了,弹弹吉他,画一幅素描,打一会儿羽毛球,看一场足球联赛。这样的孩子,你还担心他会沉迷网络吗?

梁启超先生倡导“趣味主义”生活美学,他在给子女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趣味的形成,比如他嘱咐儿子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他建议女儿梁思庄“专门科学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

人生要有趣味打底子。

编辑 东篱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好书趣味
推荐一本好书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好书共享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