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思考

2020-11-30 09:15蒋方珍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新时代

蒋方珍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工作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要始终明确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能有效强化和推进高校人才教育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思路与对策

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严格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开展人才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在明确了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发挥其积极正面的影响力,强化高校人才思想教育,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是指引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借助基层力量,推进党建工作,这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机遇,也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推进高校基层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与时代要求不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是按照院系教职工党员人数和方便开展活动需要来设置教职工党支部,院系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工或编入各教职工党支部或独立设置行政党支部;按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或按年级、班级横向设置学生党支部。

(二)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不够多样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是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固化,常常仅限于单纯的学习文件、听报告、开展讨论等,内容也比较单一,针对性还不强,质量不够高,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而且党组织开展活动结合工作实际不够,有时流于形式,为开展活动而活动,主题还不够突出、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应有的活力、动力和吸引力。

(三)学生党员发展培训制度还不完善,对党员发展后的教育管理还有待加强

目前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只重视一般的入党标准:学习成绩好,学生干部,遵守纪律,人际关系好等,对学生的入党动机引导教育和理想信念培养停留于面上的说教,缺乏实质的考核评价标准;同时过多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的程序性工作,党员发展后期教育管理还不到位,也缺乏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对于预备党员、毕业生党员等更是缺乏有效的培养考察制度。

(四)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突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仍然主要是组织会议、学习文件,讨论发展党员等,导致师生党员参与基层组织工作和活动的兴趣积极性不高。同时党员教师多数是高校中的教学骨干,平时教学科研任务多,面临着业务考核、职称晋升等压力。而且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一般都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师骨干兼任,特别是一些业务强的党员教师怕影响业务,做党建工作热情不高、不主動,支部工作表面化,以致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很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不突显。

(五)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度不高

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职能定位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调“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但是高校的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普遍还存在融合度不够高的问题,党建工作还停留在表层内容,没有抓住和抓准高校基层党建的核心要点,也没有准确地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高校的中心工作有效融合,严重影响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推进。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思路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迫切。为有效推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理念

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已逐步转变为内涵式发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新思想、新理念强化高校人才培养新理念,有效融入到人才思想教育中去,以创新的思想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设置高校基层党组织

积极发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不断优化设置方式,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一是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相对独立且稳定的教职工党支部。以学科团队、教学团队、科研平台等组建的教职工党支部,将更易于贴近中心、围绕中心开展党建工作,更易于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院系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建立不分年级按专业建立本科生党支部。本科学生按专业设置党支部连续性和传承性好,有利于发挥高年级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同时探索以学生社团、宿舍为单位设置学生社团、公寓党支部或党小组,以期在学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区管理等方面依靠党组织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从而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三是探索建立“横纵结合”的研究生党支部,可按学科、年级设党支部,也可跨年级按学科专业组建临时党支部,或组建师生共建党支部,以利于研究生党员群体的教育管理。四是构建网络化党支部,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优势,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

(三)创新基层组织活动形式

高校基层活动是有效升华思想和提高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学习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手段,创新党基层组织活动形式能有效推进党基础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因素恰当准确地开展党建活动,其中的时间是在重要的节日,结合党的重要思想方针,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另外是充分利用地方特有优势,创新党建活动,将室内的活动向户外活动转变,走进革命遗址、烈士纪念馆,去亲身感受先辈们的壮烈,进而升华思想,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实现小我向大我的转变。高校党基层组织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思想觉悟,利用一切便捷有效的手段组织学习活动,如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党员微信群等,积极开展网络红色教育,充分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推进党建工作。也可以积极借鉴优秀的组织形式,并科学结合地区特色,很好地开展党建活动。

(四)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党建工作的核心,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充分突出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更多的学生向好发展。高校基层党建设是党建的核心,能切实从基层出发,从个人出发,影响人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发展,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应该充分相信党,学习党的思想,明确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学习优秀党员的英勇事迹,提高思想觉悟,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国家需要时,勇敢奉献自己,以国家利益为先,关键时刻冲上去,绝不退缩;做到言行一致,明确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耀,明确党员这一称谓背后的意义和重量。另外,要积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以达到学习先进和警示督促后进的作用。

(五)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章》明确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围绕这一基本任务和高校所担负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发挥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要强化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也是我们党战斗力的基础,加强政治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当前首要任务,高校的基层组织也不例外。

二是切实贯彻执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组织师生党员深入學习党的理论、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持续学、深入学上下狠功夫。

三是结合基层组织党员状况,创新工作方式,激发组织活力。开展组织生活要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四是发挥好师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鼓励、支持支部党员在学习、工作、教学、科研、管理中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五是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加大支部书记培训力度,提升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党支部书记最好由教学科研等业务骨干担任,这样可提高支部的号召力,防止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基层党建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高校为社会培养高思想高觉悟的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积极推进高校人才思想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景刚,施俊香.对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4):98-100.

[2]金红,郭爱民.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8(1):126-127.

[3]赵莉,田鸿儒.高校基层党支部优化设置与建设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6):89-94.

[4]杨雯雯.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创新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7(13):286-287.

[5]周连选.创新活动方式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力[J].北京教育,2015(3):47-49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