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非遗——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去何从

2020-11-30 02:50王春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至爱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油纸伞视域文化遗产

文|王春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传承现状

(一)非遗自身特点的限制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文化性、不脱离民族与民间的民俗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当今社会,大众首先需要的是物质生活的保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物质生活尚未达预期。具有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基本处于精神层面,属于生活调味剂而不是必需品,很难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这就导致非遗的社会认知度不容乐观。

快节奏、高效率使得人们对于生活必要需求之外的信息与事物大多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而非遗所具有的文化性,要求大众深入了解其根源,方能体味其中的魅力与价值,这是一个需要大众主动的过程。因此,这一特点使得非遗失去了部分能动性。

非遗最大的特点是其不脱离民族与民间而存在的民俗性,是民族个性与审美的“活”的体现,正所谓从民间来,到民间去。在这里,人的传承尤为重要,只有代代相传,方能永久留存。2018年5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3.29岁,其中80岁以上有107人,40岁以下仅有7人。因此,继承人青黄不接与人才老龄化是非遗传播与发展过程中的极大障碍。加之在经济大发展的洪流中,非遗大都零星分散于山区与村落,进一步增加了传播难度。

(二)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

1 立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里程碑。

2 政策支持

非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其历史意义与作用,将其列入新时期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组成部分。总书记频频为非遗“点赞”,深厚的非遗情怀不仅给予手艺人极大的鼓励,更是带动民众关注非遗的积极性,为非遗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3 非遗组织层出不穷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着全国非遗保护的相关具体工作,同时由社会团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辅助推动其传播与发展。在国家机构与社会组织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各类非遗论坛、讲座、博览会、保护协会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举办的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机制逐渐完善,非遗保护与非遗传承人的各类培训班层出不穷,同时非遗项目、非遗专业走进高校、走进课堂,也为非遗的传承开拓出新的道路。

二、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机 遇

(一)传播方式多元化

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海量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因此,非遗传播的主体由单一性向多元化逐渐扩展开来。

短视频平台可以说是近年来新媒体发展中的历史性飞跃,其中以抖音最具代表性。非遗知识科普、非遗手艺讲解、传承人在线展示等等各类视频源源不断地推送给抖音5亿活跃用户,实现非遗由被动向主动不断转化的过程。活跃在抖音的非遗,同时活跃在新媒体的其他平台之上,面向的是不同平台所针对的不同群体,实现了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特点优势。

近年来,以《传承者》《非凡匠心》《跟着非遗去旅行》为代表的非遗题材类电视节目层见迭出。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精彩开讲,以专家讲授、非遗展演、嘉宾互动、现场体验等方式,将中国非遗传播与发展的优秀实践娓娓道来。与此同时,新媒体各大平台打造的“非遗音乐节”“非遗合伙人计划”“非遗线上影像展”等在扩大非遗传播范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与渲染力。

可见,新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之上,为非遗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路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仍为非遗的传播与发展保留着极为有效的基础手段。二者的巧妙结合为非遗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方向。

(二)走向跨界与融合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从音乐中来,到非遗中去,拿起新媒体的“大喇叭”,将非遗音乐传唱五湖四海。2020年4月3日,抖音发布全新音乐专辑《国韵潮声》。专辑中收录了《龙船调》《好花红》《村庄》《天河的彩桥》等10首融合非遗元素的改编歌曲,将流行音乐与非遗元素相结合,为受众群体打造颇具传统韵味与现代美感的全新音乐体验。借此契机,抖音以“非遗音乐会”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在持续性传播的基础之上再添即时性冲击,邀请抖音音乐人、方言音乐人、民族器乐演奏家等通过直播为受众群体带来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这一传承模式不仅以当代音乐元素为切入点,抓住青年群体的需求,为非遗的传播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而且通过新媒体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推陈出新,实现非遗再生产与再创造,推动其走向跨界与融合。

(三)交流互动促发展

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海量性等特点推动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非遗受众群体之间实现隔空对话,促进活态传承。

以目前活跃度最高的新媒体平台抖音为例,2020年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抖音发布数据报告,截至2020年5月31日,抖音相关视频涵盖了96%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共涉及1318项。共计超过4800万个非遗视频累计播放2000亿次,获得点赞数近65亿,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互动的氛围。

三、云上非遗:新媒体介入非遗发展的具体实践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正呈现“新传播技术不断更迭”“‘耳朵经济’迸发发展活力”“直播和短视频处于黄金发展赛道”“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超级App生态”等趋势。4大趋势为非遗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大范围的受众群体,同时新媒体的介入,不断加速非遗内容的再生产与再创造。在此,不妨以新媒体传播技术和短视频平台的介入为例,探索非遗在新媒体视域下传播与发展的实践情况。

(一)云上展览:线上平台齐开放,足不出户赏非遗

2020年6月13日,各省市纷纷结合本地情况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线下活动,而今年的全国主会场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酷狗、微博8大网络平台共同承办,全网联动,云上呈现。1000余部非遗传承纪录影像、非遗题材纪录片在线进行公益性展播,为受众群体展现优质的文化视频资源,是一场中国非遗文化大集结的视听盛宴。

与此同时,各平台推出“拥抱身边的非遗”系列专题片,发起“走近非遗”“我的非遗手艺”“我的非遗故事”“发现非遗好物”“我身边的非遗”等话题,通过新媒体的形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受众群体构建起“非遗论坛”,在话题参与、互动直播、故事征集,以及线上大师课等多样云上体验中,将以往非遗的单向宣传转变为与观众双向互动,共同关注非遗发展,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二)云上消费:助力扶贫攻坚战,飞入寻常百姓家

余万伦是泸州油纸伞的传承人,他的师父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和很多传统非遗项目一样,油纸伞当下同样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他表示,传统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包含穿伞头、网伞边、湿纸、糊伞面、顺伞、上油、穿线等近百道工序,如今全国只有不到10个人能整伞制作。 除了制作工艺复杂、周期长、价格较高外,油纸伞不能折叠、不便携带,仅凭成品伞的售卖收入极其有限。此前余万伦主要在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场地开设工作坊,为学校、企业开设油纸伞体验课程。但抖音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现状,从2018年11月开始,余万伦开设“油纸伞大师”的抖音账号,陆续发布超过50条关于油纸伞的抖音视频,并辅以直播方式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播。2019年,来自抖音的订单让余万伦的油纸伞销量直线上升,还出现了脱销的情况。余万伦通过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传播非遗的成功案例,让更多非遗传承人捕捉到新的机会,开始探索使用抖音记录、传播自己技艺的同时,获得了相应的物质回报。

2019年4月,在非遗传承人自行探索新媒体传播机遇的基础上,抖音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正式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提出在一年内帮助10位传承人实现百万收入或者收获百万粉丝。

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产物与诞生于数字时代的新媒体结合在一起,目前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若以形成云上文化消费市场为目标,具备持久的影响力,仍然需要时间的考验和运作模式的完善。

四、机遇还是挑战: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去何从

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的局限性也为其助力掀起的“非遗热”带来了部分隐患。

碎片化的特点助力非遗在新媒体平台走向高潮的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即:表达上的碎片化,存在形式深入、文化表面的问题,同时也不乏粗制滥造的情况出现;时间上的碎片化,很难保证碎片化时间内“速食文化”的传播质量与受众群体的消化质量;交流互动的碎片化,受众群体的参差不齐导致云上互动的价值含量有待考究。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保护、传播与发展的理想目的是将这一份博大精深完好无损地传承下去。因此,适当调整云上发展战略,及时止损,将“量多”转换为“质优”,保证每一条信息、每一个视频有亮点、有价值。摒弃一味追求传播形式的创新,致力于挖掘非遗内容的潜力,把好质量关,是新媒体视域下非遗进一步传播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抓住机遇的同时,非遗文化应当极力探索深入人心的传播方式与内容再创造,在非线性关系中开拓出适合自身的发展体系,方能将暂时性高潮转变为持续性发展。

新媒体介入非遗传承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绵延不绝,新媒体视域下非遗的下一步传播与发展该何去何从,尚不能下定论,仍然需要做出更多的探索与讨论。

猜你喜欢
油纸伞视域文化遗产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盛开在烟雨江南中的花——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