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晓曼 徐彩云
9月26日,第二届社会创业青年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论坛由公益慈善学园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承办,億方公益基金会特别支持。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20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硕博研究生。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阳教授的主旨演讲为“全数字技术—社会新范式:以区块链社会创新为例”,他以区块链社会创新为切入视角,阐述了全数字技术—社会范式的应用场景和周期特征。刘志阳教授表示,社会创业必须联动社会创新,必须和政府合作,期待更多的学术组织和期刊杂志共同推动美好社会的构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苗青教授分享了以“社会企业—想说爱你并不容易”为题的主旨演讲,他从有关部门对社会企业的重视程度、社会企业自身的表现和学界的理解等方面提出发人深思的疑问:社会企业是不是学界自娱自乐的东西?苗教授分析了中国情境下公共部门、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合作社4种组织在社会创业时存在的风险,其中非营利组织最需要转型为社会企业,学界需要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袁瑞军副教授分享的主题是:“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下一个主角是社会企业吗?”她认为,社会企业领域的学者主要是研究社会企业是否能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切口,她从“居家养老”这一领域着手,从问题的提出、已做的探索、服务主体的属性辨析等方面论证在居家养老领域社会企业是时候出场了。她表示,社会企业在中国养老福利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制度性嵌入的可能性与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寻。
1 分论坛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王健博士的研究是以190家社会企业为样本,从价值共创和组织合法性视角构建社会企业绩效的提升机制。同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余晓敏副教授的研究也关注社会企业的绩效,在全国社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绩效评估行为对我国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仇思宁利用元分析方法开展定量探究,以此构建社会创业过程影响因素框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毛笛的研究构建了基于TRIZ的社会企业治理方案,运用分离原理实现双重逻辑的转换与管理冲突的破解。
2 分论坛二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许艳芳副教授分享的文章探索了社会创业企业实现组织合法性的路径及战略选择。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麦映萍博士根据詹姆斯·奥斯汀(James Austin)的社会创业框架,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社会创业过程的影响因素。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副研究员李萍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索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对贫困生助扶的溢出效应的影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齐芹对我国社会企业2010年—2020年间相关的104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和综述。
3 分论坛三
论坛合影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柯湘副教授认为,相比于为社会企业创设专门的法律组织形式,赋予社会企业一个法定资格的模式更适合中国情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硕分析和提炼了公益创业者个体成长为“道德领袖”的关键要素。南京工程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志鹏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本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他资本不仅提供了创立社会企业的重要动力,也为社会企业的后期运行提供了机制保障。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鞠芳辉教授的分享是借鉴商业模式要素模型,开发了一个用于分析社会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的基本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价值创造模式与市场化程度的关系等。
4 分论坛四
成都市双流区委党校理论研究科徐阳副科长立足成都市社区社会企业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政府应从强化党组织引领、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加强工作推动等方面加强建设。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玉昭选取了在乡村振兴领域进行社会创业的4个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认为企业可以根据对社会创业项目的定位和满足的社会需求性质选择适合的社会创业项目。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彭梦研究了私营企业家地位感知和对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社会问题的认知对企业捐赠的影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杜德安认为,社会企业在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路径可以分为内部嵌入型、外部嵌入型、项目嵌入型和综合嵌入型,在此过程中社会企业面临着体制合法性和公众合法性阙如所导致的困境,也需要政府和社会企业自身采取行动。
5 分论坛五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又心分享的是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作为案例研究样本,发现混合社会组织的资源行动与制度逻辑存在紧密联系,混合社会组织在二者的动态交互过程中创造均衡型的综合价值。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黄英从比较分析视角解析了社会企业和共益企业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混合组织(包括社会企业、共益企业等)的价值和扩大商业向善的力量,需要更多地撬动商业组织的社会性维度和促进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许艳芳副教授以3家典型的社会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案例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如何选择创业策略,以平衡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冲突,推动企业的成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金仁仙副教授通过对比分析中日韩三国社会企业发展模式特征及经验,为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6 分论坛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田雪莹副教授对中国3家典型社会企业的成长路径展开了探索性的案例分析,提出了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成长路径的整合框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袁彦鹏通过对一家初创期的社会创业团队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团队内部因素及资源条件限制如何影响团队人选和团队韧性生成的过程和作用机理。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成鸿庚围绕“商业企业如何向社会企业成功转型”这一问题,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了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的多条路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宇凡的分享是以成都市朗力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为例,深入探讨了该组织采用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转型的分离式模式的原因,剖析了组织成功转型的经验。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健教授发表闭幕式致辞。他谈到社会创业青年论坛的发起初心是为了团结和凝聚青年学者,更好地为研究者相互交流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