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
(中国电子学会,北京 100036)
当前,大数据技术已经逐步融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引领社会治理能力创新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科技支撑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技术可在舆情监测、政府事务、公共服务、治安管理、医疗卫生等社会治理各维度广泛应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将显著提升。
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集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度的海量数据资源,并开展深入挖掘和有效分析,强化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数据技术可提升动态采集和分析研判能力。政府决策者可通过大数据技术采集社会治理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与精准分析,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面临的各类社会治理问题较为全面掌握和研判,从而做出相应科学决策。大数据技术将强化治理决策的前瞻性和预测性,社会治理重心逐步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跨越,为统筹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指引。
(2)大数据技术可加强政府科学决策的精准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社会治理的灵敏度和精准性显著提升。例如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疾病信息、生物信息、天气信息等数据,深度挖掘关联性,实现对疫情等卫生事件的精准预测。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将成为常态,使“经验治理”向“精准治理”跨越,有效避免传统治理的经验依靠和缺位越位[1]。
(3)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治理体系的治理对象、治理方法和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各地区、各领域、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将实现整合与共享,政府可联合动员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公众等各个主体参与治理决策过程,构建多元共治、全面覆盖的治理体系[2]。
通过建立“政务云”“政务大数据平台”,将各地区、各部门分散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统一整合,对证照、法人、信用等政务服务数据进行挖掘并共享,辅助政府决策和创新政务服务。利用数据驱动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建设满足公民需求的数字化、高效化、便捷化政务服务体系,为各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提供支撑,大大提升行政效能,改善政务服务水平。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网络平台和网络信息进行分析,有效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塑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传统的舆情监测手段难以应对互联网中海量信息和快速传播速度,大数据技术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有效甄别信息真伪、识别敏感信息、挖掘核心观点,对重点领域的苗头性舆论进行重点监控和有效引导,显著提升网络治理水平。
大数据技术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的监管和预测,有效破解传统应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被动性,大大提高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化应急管理系统可以为应急管理人员和公众提供实时获取、查询监控和预测分析等功能,并且结合多维度地理空间数据对自然灾害事件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灾害事件的动态模拟模型,推进应急管理模式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防范转变,为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决策支撑。
在目前经济社会生活中,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法人、社会组织法人等主体产生大量多样的信用数据,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大数据技术可整合汇聚分析多来源渠道、多类型的海量信用数据,搭建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平台归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准确识别各主体信用水平,根据数据预测信用风险,快速识别风险较高的信用主体并提前预警,为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保障。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公共医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有效改善医疗资源紧张、服务效率不足、公共卫生响应等问题。在临床诊断方面,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提升医疗诊断效率,节省医疗资源,弥补了基层医疗经验不足的问题。在疫情防控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生物信息、天气信息、人员流动信息等数据,通过分析多来源数据关联性,对疫情发展扩散趋势进行有效预测,有效提升了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大数据技术在治安防控、打击犯罪、处理案件等方面能够有效支撑,弥补传统治安管理面临的效率不高、执行滞后等问题。在建立了智能化信息采集渠道后,通过对人员、车辆、群体事件等数据进行实时搜集和分析,城市治安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对具有治安风险的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预测,有效提升区域内的治安事件的动态监测和预警能力。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治安的广泛应用,将在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打造平台型数字政府。数字政府是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抓手。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模式难以实现跨部门协同,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扩展社会参与公共治理的规模和深度,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利用水平,打造业务协同、整合高效的平台型政府样板,为政府转型发展指明方向。
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治理能力的转变离不开新技术的赋能作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政府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支撑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石。目前,新基建在社会治理领域尚未形成成熟应用,各地政府在新基建浪潮中应合理布局,开展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前沿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步伐,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能力转变中的数字效能。
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治理。数据是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资源,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将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抓手。应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融合共享和流通制度建设,引导各类主体健全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流通过程安全可控,推动政府各部门业务流程变革。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目前各国逐步重视数字治理能力,正在建设和完善数字时代的治理规则。为应对新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应推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研制和出台,完善互联网平台责任落实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破解数据孤岛、服务割裂等问题,以制度法规制约新技术带来的社会风险和伦理冲突。
加强数字政府人才体系建设。人才是数字时代发展的核心要素,全球对数据科学领域的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数字时代人才质量、存量竞争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数字人才建设,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培育复合型人才梯队,为社会治理数字化发展注入智力资本。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助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也是我国应对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项重大任务。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改善治理决策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