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英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阅读内容、载体和方式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伴随着以印刷物为对象的传统阅读的逐渐式微,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渠道灵活等特点于一体的碎片化阅读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势不可挡,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碎片化阅读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发挥碎片化阅读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有效阅读的习惯,就需要对大学生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概念源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终端未大规模普及之前,碎片化阅读是指人们通过手边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进行片段式信息获取的阅读形式[1]。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办公、学习和娱乐,造成和培养了现代人类碎片化的时间分配和处理。因此,人们在阅读方面开始渐渐形成了碎片化的趋势和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目前,对碎片化阅读的概念较为一致的认识是,人们在非忙碌的状态下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iPad等)获取片段信息的一种阅读方式[2]。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现状,笔者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生为研究主体,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线上调查“问卷星”的方式,随机将答题二维码发放给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此次调查实际收回问卷345份,实际有效问卷345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在收回的345份实际有效问卷中,男生217人,女生12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62.9% 和 37.1%。在年级分布方面,大一年级 210 人,大二年级83人,毕业年级52 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0.87%、24.06%、15.07%。
本次调查主要获取的是大学生在阅读载体选择、阅读时长、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原因、对碎片化阅读的看法与态度等方面的信息。
1.阅读载体的选择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对于阅读载体的选择都倾向于智能手机和平板,使用手机、平板的高达88.12%,电脑使用率为32.75%,电子书阅读器使用率为31.88%,而传统纸质书一半都没到,使用率为47.25%。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加深,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而和以往的传统阅读相比,因其携带方便、工具性强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在被问及“你经常花大量时间在朋友圈、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上进行阅读浏览吗”,有44.35%的人选择经常在社交平台阅读,51.01%的人选择偶尔会浏览社交平台,有4.64%的人选择从不在朋友圈、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上阅读浏览。
2.阅读时长
在碎片化阅读时长方面,有 52.75% 的受调查大学生日均保持1—3小时,而日均保持3 小时以上的阅读用户则较少,仅为7.54%。
针对“什么时候进行碎片化阅读”这一问题,有77.39%的人选择想放松心情的时候会进行碎片化阅读,有56.52%的人选择在等待时,也有57.1%的人选择在课间休息时。不过,有15.94%的人会在上课时浏览信息。在被问及“在进行碎片化阅读与书籍深度化阅读的时间配比”问题时,58.26%的人选择碎片化阅读较多,只有8.41%的人选择深度阅读较多。
3.阅读方式的选择
有85.8% 的人碎片化阅读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仔细阅读,26.96%的人则选择不管什么都会大体浏览,11.3%的人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只浏览标题而不看内容。
在碎片化阅读方式的选择上,58.26%的人会选择从平台的头条开始,53.91%的人搜索感兴趣的人或事,44.06%的人会经常会无目的地浏览。
4.阅读内容的选择
从碎片化阅读信息领域的调研来看,阅读新闻的人最多,占到68.99%;其次,与美食、旅游相关的阅读量也位居前列,占62%以上,娱乐八卦阅读率达到57.68%,从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阅读更注重放松性、舒适性、时效性,以求满足自身的需求,缓解学习或生活中的压力。
5.阅读的动机
大学生选择碎片化阅读主要出于以下五个动机:无聊打发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阅读多样性能获取多方面知识、内容新鲜有趣、不知不觉习惯了。其中打发时间、获取多方面知识和内容新鲜有趣占60%左右,说明大学生在休息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及对新鲜事物的探索。
6.对碎片化阅读的看法
73.33%的人认为通过碎片化阅读可以获取大量信息,69.57%的人认为获取信息迅速便捷,也有不少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打发时间和培养兴趣。总之通过调查发现,大家对碎片化阅读还是持支持态度,认为其有不少优点。
但是,在问及碎片化阅读有哪些缺点时,大家的回答较为分散,较为一致的认识是:缺乏系统思考,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容易传播不良信息,分别占20.58%和19.42%。也有同学认为,碎片化阅读会对深度、经典阅读进行冲击,使人产生惰性思维,也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是文化快餐,没有营养。
7.对碎片化阅读的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碎片化阅读既有利也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68.41%的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利弊对等,22.9%的认为利大于弊,8.7%的人认为弊大于利。
但是,在谈到碎片化阅读的作用时,18.84%的人认为对学习非常有帮助,78.84%的人认为对帮助学习的效果一般,2.32%的人认为对学习没有任何帮助。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都有碎片化阅读的经历,并且在实际的阅读习惯上倾向于碎片化阅读,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发展,碎片化阅读业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何提高碎片化阅读的效率和教育价值,就需要搞清目前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阅读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传统的阅读模式相比,碎片化阅读大大提高了大学生阅读的效率,敲入标题、关键字就可以迅速获得大学生所喜欢的内容,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另外,文章的简短概述使阅读者更加容易接受,摒弃了传统的长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阅读更加快速、高效。
碎片化阅读给大学生阅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对阅读心理和阅读思维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快速阅读浏览信息会浅尝辄止,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会停留在表面,自然减少思考和分析,使思维固化,失去创造力。其次,碎片化阅读的内容范围广,且垃圾信息多,这也是网络信息化的困扰。垃圾信息使缺乏社会经验及逻辑分析能力的大学生辨识度大大降低,长期浏览会使大学生心理受到影响。最后就是长期使用电子产品阅读也会影响大学生视力健康。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阅读,我们始终坚持倡导传统的深度阅读,然而,也不否认碎片化阅读的积极作用。利用碎片化阅读的积极因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理想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教育者要与时俱进,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碎片化阅读,既要看到碎片化阅读的缺点,也要看到碎片化阅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3]。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辟以碎片化阅读为辅助手段的教育新模式[4]。比如,课堂上,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如微信、微博等方式来进行全员参与、讨论、互动;课堂外,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App等来推送课堂补充资源,使碎片化阅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双学堂。此次,教育者也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资源,创建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更生动更广泛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育工作者应抓住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飞速发展的机遇,因势利导,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现实感和吸引力。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网络时代,大学要优化网络育人空间,探索增强网络教育实效,与现实空间的课堂教育同向同行,搭建好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传输碎片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尽管传输的都是碎片化的知识,带来的是片段式的交流和阅读,但简短的内容更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微言大义能深入人心[5]。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网络思政平台的重视程度,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即时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传播发起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虚实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同时,要善于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数理方法,谋划思路、拟定制度、评价激励都尽可能以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为基础,合理安排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因此,认识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内在规律,可以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弹性和韧性。
多层次、多主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大学生恢复对纸质阅读的兴趣,确立纸质阅读、深度阅读的优势地位,让思考阅读而不是休闲阅读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实施“图书中转站”活动,设立流动图书站,让书籍走进校园各个角落。学校要善于利用校园资讯平台,提供科学图书知识,创建图书精品目录,打造书香校园,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将读书活动与形势政策教育完美结合,例如在课堂上可以交流一本时尚好书,树立新能源,传递正能量。学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电子媒介平台,给学生发布及时相关的图书信息,展示优秀学生的阅读心得、阅读成果,推动校园阅读氛围的形成。
信息是媒介的产品,在碎片化阅读过程中,由于各种媒介的质量有高有低,因此作为产品的信息总会有缺陷,一些假消息、假新闻会进入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大学生由于自身的信息鉴别力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阅读信息,迷失于混乱的阅读环境,丢失了自主的判断。大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加强对网络规律、传播法规等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防止被不良信息诱导,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抵制低俗阅读内容,远离不健康的阅读信息。为防止阅读缺失或者阅读成瘾,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学习、工作、娱乐与阅读时间合理分配,在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做到阅读思考和思考阅读的辩证统一。大学生要多思考自身的需求和现实的环境,为多样化、个性化的碎片化信息清理出一条线索,在阅读过程中,一边了解信息,一边观照自身的读者意识,使自己成为碎片化阅读的使用者,而不是消费者。
从传统的纸质阅读转移到现在的电子阅读,有利也有弊;应尽可能地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引导大学生,使其将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和新时代结合。只有两种阅读方式结合,大学生才能既高效地获取知识,又体验到舒适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