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志愿服务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2020-11-30 05:09汪嘉晴李肃长春师范大学
侨园 2020年9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精神

文 汪嘉晴 李肃(长春师范大学)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在志愿活动实践中彰显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志愿服务精神一脉相传,在一些传统文化思想中体现着志愿服务的精神因子。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志愿服务精神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及道德标准都与当代志愿服务精神有着密切联系,把传统文化中对人的思想、行为、道德等内容融入到志愿服务中,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志愿服务中得到继承,并且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志愿服务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志愿服务的精神因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许多人只记得志愿服务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有爱、互助、进步”,而中华传统文化其实与其中的精神一脉相传,就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以及“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体现出来的互助、互勉、互慰的诚挚感情,这些都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一致。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中都对现代志愿精神有所体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孔子的儒学思想早在当时就大放异彩。在当今社会的志愿服务中也充分体现了“仁者爱人”中的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仁者兼济天下以及博爱众生。墨家的“兼爱非攻”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爱天下所有的人,这也是志愿服务中我们需要做到的要真正融入到志愿服务中,一视同仁怀有着奉献、友爱之心。道家的“上善若水”和水一样奉献于万物但不求回报,也正是志愿服务的最本质的内核。包括在《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都为青年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这些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引领着青年志愿服务,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志愿服务精神因子。

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继承志愿服务精神

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把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操塑造等内容融入到志愿服务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继承志愿服务精神,彰显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志愿服务精神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让志愿服务精神拥有了发扬光大的传统文化土壤,在这片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不断吸取精华,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一代又一代传承下下出,使志愿服务通过实践拥有理论性意义的指导和指引。传统文化是厚重的,追根溯源可以发掘出很多意蕴深远的东西,与我们血脉相连。我们传承了文化中的志愿服务精神,使文化养育了我们。传统文化里蕴藏了我们的根、我们的本质,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等形态,也是对人的品质、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的培养。随着时代变化,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将传统文化铭记于心,并且继承和体现在志愿活动中。

三、在志愿服务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青年志愿者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活动引领方面。而青年人在志愿活动中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传统的志愿服务精神,也应该在志愿服务中更好发展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基因也被更多人知晓。在开展青年志愿服务中,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将“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兼爱非攻”等传统文化内化成志愿者的认知。

志愿服务培养青年的人格素养和人格精神,志愿团队里的每个志愿者都各司其职,除了志愿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是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的过程,也是不断虚心请教、更好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呢?青年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活动中志愿者本人应该从个人角度先认识和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志愿服务精神,明确志愿服务活动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只有志愿者本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另外,也需要志愿者在传统文化的世界里多一双发现的眼睛,主动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因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文化在志愿服务中不断发扬、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