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大风浪来临,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把平常的功夫做足
2020年到底有多长?是6个月、9个月还是11个月?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企业的答案并不一样。有的企业在今年前两个季度停掉了相当于一个季度的产能,还有的企业订单同比减少三四成。但同时,也有企业在疫情之下仍然获得了逆势增长。
显然,面对疫情冲击,企业分化严重,应对的招数也并不相同。而从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情况来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2%,高于预期,呈现向好势头。按照全年5%的经济增长预期,现在只剩下不到6个月的增长期,并且种种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将是非常严峻的一年。企业的土地租金、银行贷款都是按365天计算,如果前期收入减少了6个月,所有的成本就要拿后续6个月的收入来分摊。所以,在此情况下,很多企业要重新划起跑线,重新突围、重新进入竞争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调研,我最深的感受是无论多大风浪来临,企业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把平常功夫做足。
疫情期间,华兴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国的30多个工厂没有一家停产。它是怎么做到的?华兴玻璃的“独门功夫”是,让市场需求适应企业产能,而非产能变动适应市场。
企业发展几十年来,虽然市场需求在变、价格在变、对手在变、环境在变,但华兴玻璃始终坚持把分散的需求管理起来,每年做10~12个不同的需求,研究这些需求在不同季节、不同经济高峰低峰之间的对冲、平滑,永远不把自己的产能集中在一个区域,注重均衡管理,从而安然渡过疫情冲击。
所以,让企业陷入危机的并不是危机本身,而应对危机只有靠平常功夫,企业要在外部冲击没发生之前练好日常功夫,有机会就改进,把企业的健康运作融入日常管理中。
在疫情冲击面前,企业布局也很重要。“善阵者不战”,企业局布得好,仗不打就赢。比如投资,很多企业都是“热”起来时才去投资,但投资需要周期,可能钱还没赚到,市场就转“冷”了。选择在“冬天”投资,所有地方政府都欢迎你,各类投资成本都低,等到经济回暖的时候,如果企业产能已经上来了,马上就可以占领市场。
企业还要善于选标、对标、学标,这是企业做强的一条路。7月13日,华为公布财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 000多亿元。但华为的这一体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几亿元营收、几十亿元营收甚至几百亿元营收的时候,它做对了相应的决策才会有后来的发展壮大。企业可以照此对标,毕竟大家都是从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是技术含量较低型企业一步步改进才走到今天。只要企业善于对标,并且把自己放进去,想解决问题,那么就一定能在中国找到对应的标杆与榜样。
此外,企业还要时刻武装自己、装备自己,不要被动地等别人给你赋能,因为你不给自己赋能,别人就很难给你赋能。
比如互联网在一开始其实是免费的,但很多企业家认为这跟生意无关。因为他们不懂技术,也不知道信息成本的节约是什么意思。直到有一批人在其中解决了问题,并且打拼出来了,让产业界都能看懂的时候,这时企业却发现已经没法能追赶上了。
而我们错过了消费互联网,绝不能再错过产业互联网,尤其这次疫情带来最正面的效果,就是极大普及了互联网。现在没这个手段,很多事情做不成。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是你用上它可以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你不用它,就会没有立足之地。
从今往后看,虽然疫情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冲击,但是突围后,我们还要继续攀登品质革命的一个又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