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色化主持人现象盛行
①卡通型主持人。卡通型人物主持人是角色化主持人的一种重要类型。卡通型人物主持人主要面对的受众是低幼阶段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儿童没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只对色彩鲜明、造型夸张的卡通人物形象具有稳定关注性。
②哥哥姐姐型主持人。哥哥姐姐型主持人实则也是一种角色的塑造,哥哥姐姐与爸爸妈妈相比在心理上更加接近儿童,缩短了距离感,具有更加亲切自然的感觉。这种主持形象的塑造主要面对的是4—6岁受众群体。这一时期的儿童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意识,更加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因此,哥哥姐姐型主持人可以更好地与孩子沟通,通过游戏或聊天的形式达到精神共鸣。
2.少年儿童小主持人现象兴起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少儿主持节目。进入21世纪之后,很多电视台也开始有了儿童节目主持人,但是具体的制作编辑都是由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的,这一操作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主要是主持人和观众是同龄人,有那个年龄阶段的共同话题,没有代沟,因而各个电视台纷纷选择儿童来进行儿童电视节目的主持。
1.语言表达与形象有出入
儿童主持人进行主持时,很难有创新,通常是对著名主持人进行模仿,缺乏自己的主持风格,部分儿童主持人经常使用很老套的语言,使得节目枯燥无趣,没有鲜明的特点。
2.缺乏足够的应急能力
电视节目会提前进行策划和彩排,但是还有一些是进行直播的,这就有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主持人就要发挥作用,要能够救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一些儿童主持人在节目中会遇到孩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回答,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很容易出现慌乱的情况。部分儿童主持人还会出现忘词,导致现场很尴尬。
3.形象设计不够合理
如今,很多儿童主持人在进行形象设计时,都会陷入误区,比较常见的有:
第一,过度在意年轻漂亮的妆容,没有自己本身的特点;
第二,一些人热衷追求新潮,审美出现问题。
1.增强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主持人来说,一定要注重音韵和谐。一定要确保语言规范,才能在主持界长久生存下去,并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形成自己独特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无论是声音的大小,还是说话的语气,无不需要主持人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儿童主持人的主要观众就是少儿,所以一定要有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这对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救场能力的练习
因为节目现场面对的对象是儿童,所以主持人在主持时很容易会遇到突发状况。主要是因为儿童思维没有成型,所以很容易出现语言不连贯性的情况。
以《小喇叭》这一节目录制为例,有的小朋友录制节目时想要吃零食,有的则是突然困了想先睡一会,还有的必须带着自己的玩具进行录制。对于儿童主持人来说,一定要时刻集中注意力,随时控制现场的节奏,如果出现突发情况要立即进行处理。
3.外在包装要符合角色定位
电视是视觉艺术,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很重要。
少儿节目主持人应遵循主持人服饰TPO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Time,意指服饰要与其当前阶段的时代特点、季节特点及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Place,意指服饰务必要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并且要符合自身的具体角色;
Object,意指服饰要为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服务。
由于主持人是电视媒介人物,应当确保其自身的整体服装搭配与其职业相协调,能够达到当前阶段媒介平台的一系列标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提升自身整体形象的重要性,展现出优雅大方的整体气质。
4.使用恰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在接触广大少儿群体时,主持人要有合理的姿势和体态,尽可能避免距离感的产生,不应当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沟通和互动,要确保体态的规范和语言的柔和,同时灵活运用一系列有声语言。鞠萍曾说过,对少儿节目主持人来说,童心、关爱、容忍、包容都是非常关键的。鞠萍在主持《七巧板》节目时,带领着孩子们在演播厅中一同玩耍,陪着孩子们唱歌谣,场面温馨暖人。
少儿节目主持人与一般节目主持人不同,除了具备一般主持人应有的素质之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有一颗童心。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受众是一群天真的孩子,对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心,而且孩子们的求知欲也是众所周知的强烈。由于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的是如此特殊的一个群体,电视荧屏上的主持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这群小朋友,有时他们会模仿某个主持人的动作、语言甚至神态。
少儿节目主持人除了具有一颗童心之外,还要有爱心、耐心加诚心。儿童是纯真无邪、活泼好动、爱提问的。对待小朋友有爱心和耐心也是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不像大人的生活环境那么复杂、难以理解。孩子的质朴可爱,决定着大人在与其沟通时很自然就拿出诚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小朋友。
少儿节目主持人作为重要而特殊的信息传播者、孩子心中的榜样,对少儿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