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飞扬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高山上的寒梅在残雪中渐次褪去红妆,清江河畔的柳枝刚刚绽出新芽,恩施自治州400万各族人民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余兴之中。
2018年2月26日,按照中共恩施自治州委书记柯俊和州人民政府州长刘芳震签署的关于全面推进全州精准扶贫工作的州政府一号令,我和州中国银行派驻建始县长梁镇二台子村第一书记等3人,开着一辆越野车,向二台子村出发了。因山路崎岖,路途遥远,我们驱车5个多小时才到达村里。这个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贫穷、破败、落后。
我们到达驻点村后,长梁镇委书记、镇政府主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和二台子村支两委干部热情地接待我们,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个村的基本情况。
二台子村位于湖北建始与重庆巫山交界之地,是出入鄂、渝的门户,紧邻巫山抱龙镇,距建始县城60多公里。
该村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文化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科技推广,广大农户无其他经济来源。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303户,1006人,其中低保户就占70人,贫困人口多达121户369人,占比接近40%。群众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信难、看病难。群众意见大,上访成风,干群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我们来到村里时,发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全县总体水平,相比差距悬殊。按国家贫困标准,全村贫困户分布面广,属于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初进贫困村,万事开头难,我们首先认真分析贫困原因,一致认为,由于村民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资源匮乏短缺,发展后劲不足。耕地面积少,土层薄,坡度大、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农民脱贫致富难。生产结构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村民减产减收、生活困难,导致贫困加深。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质量难以提高,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生产投入不足,缺乏支柱产业,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
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扶贫工作队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开始进村入户展开走访,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扶贫工作队与村民的关系逐渐融洽了。2018年扶贫工作队先后进行了13轮走访,召开群众会60余场次。我所在单位还与二台子村结对开展文体联欢活动,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倍增,为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了精神动力。
2018年10月,按照恩施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单位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选派人员和长梁镇人民政府、二台子村支两委抽调的9名干部共同组成了“尖刀班”。“尖刀班”在扶贫工作中把群众当亲人,带着真情、带着责任、办实事解难题,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精准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劳心劳力,需要一件一件抓落实。“尖刀班”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施工工地,宣传讲解政策、指导农业生产、督办进度质量、协调处理纠纷。夜晚加班加点,学习研究政策、召开调度会议、安排布置工作、整理档案资料,每一天都处在紧张忙碌的状态中。他们虽然只是几百万扶贫干部中的一个缩影,但他们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尖刀班”战士不言苦、不叫累,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用百倍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如今二台子村一千多名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桃红柳绿,春暖花开,转瞬之间,又是新的一年。2019年春夏之交,我再次来到二台子村。走在村子里平坦的乡村公路上,从农舍边、小溪旁,再到茂盛的柚子林中,目之所及,每一处都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我在村子里见到了村委书记张美中,老张是一名复员军人,充满活力、精明干练。老张带我走上了新整修的水泥路,路面向山顶延伸,逐渐贯通了整个二台子村,村落和田地错落有致,使村子显得规范美观起来。老张兴奋地说,自从“尖刀班”进村后,在州、县、镇三级政府的全力帮扶下,成功争取到项目资金,支持修建了通组水泥路,拓宽硬化了通村公路。如今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畅通着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的血脉。
我兴致勃勃地走在葱绿的田野上,眼看禾苗青青,耳听溪水潺潺,春风吹来,惬意地呼吸着柚子林和庄稼地清新的空气。在二台子村,农业生产普遍恢复,已经到了山间无闲田的地步。穿过绿油油的庄稼地,站在穿村而过的小河边,便看到整洁的村舍倒映在水里的倩影。庭院错落,绿树掩映,农家小楼各具特色。
走在通村大道上,我看到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伫立在路旁,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地停靠在新落成的车站,道路两旁树木成行,沿着岸边的台阶向下走去,可以见到正在整修的河道,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如今的二台子村整洁规范,干净卫生,宽带入户,电脑进房,呈现出一派安泰祥和又折射出现代文明气息的农家新景象。
当然,我们现在感受到的乡村美景,无不浸透着扶贫“尖刀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从扶贫工作日志上看到,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全面开展乡村整治和建设,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和村民贫困落后的面貌,发展柚子林、生态园、粮食生产和油茶基地,引进小型加工车间,建成村里的产业龙头,寻找扶贫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使贫困户有脱贫的先决条件,并依靠这样的龙头带动群众,同时,把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实现可持续性地增收、脱贫、致富。逐步形成二台子村产业扶贫发展的链条。养殖专业户、种植专业户等许多贫困户以不同的方式开始走上创业脱贫致富的道路,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致富之路。
“尖刀班”工作在村、岗位在村、吃住在村,扎根基层、以村为家、在一线工作,坚持人到、心到、方法到,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新建了水池3座,铺设管道2万余米,解决了吃水难问题。实施25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和入户线路改造工程,解决了村民用电难问题。新建和改造公路6公里,全村入户路全面硬化,开通建始县首条乡村新能源电动车线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完成58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及拆旧复垦工作,为搬迁户合理分配了菜园地,建立了扶贫车间,达到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五是发展柚子产业700余亩,长期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村民实现长期稳定的脱贫。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村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安装120余盏太阳能路灯,完成红岩河治理消除了存在70余年的安全隐患,新建一座4G信号塔,实现了网络全覆盖。
尤其值得铭记的是,二台子村是时任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州长夏锡璠同志的扶贫挂点村,三年来,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建始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工作队争取政府各项资金投入约4000万元,村民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信难、看病难得到完全解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倍增,村容村貌为之焕然一新。
这些来之不易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扶贫工作队进驻二台子村的大作为,得益于“尖刀班”战士的辛勤付出,是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土地和农民紧紧扣在一起,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艰巨重任,全力拔掉这里的穷根,使二台子村焕发出旺盛的活力。在“尖刀班”战士的身上,我看到了扶贫干部高尚的人品,他们勇挑重担,用实干精神践行精准扶贫,使贫困村民逐步脱贫致富,彻底改变了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验收之前,我兴冲冲地来到二台子村与重庆巫山交界的地方,站在鄂、渝相连的公路上,仰望生机勃勃的二台子村,我的心里不由自主地涌现出许多感慨。是的,时隔两年,这里已经旧貌变新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贫困落后的二台子村从过去的产业凋敝、农田荒芜、村路不通、灾害严重实现华丽转身,蜕变为今日脱贫致富的典范,面对村里各种崭新的局面,怎不叫人心情愉悦、格外高兴?
2020年新年伊始,对于恩施自治州各族人民,乃至全国14亿人民来说,注定都是一个永生难忘的年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席卷湖北各地,并向全国蔓延,使得原本喜庆美满、传统的新春佳节蒙上了沉重而不详的阴霾。
面对这场重大疫情,中华大地上打响了一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豪迈战役。在我们单位对口扶贫村二台子村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战中,扶贫“尖刀班”成员闻令而动,从大年三十开始集结,奔赴一线带领村民抗击疫情。“尖刀班”队员从一个村组到另一个村组,一个屋场到另一个屋场,一条山路到另一条山路,他们按照州委和县、镇各级政府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乡村道路严格开展人员流动管控,对农家进行防疫消毒,对返乡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和监测劝阻等工作,最大限度切断和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渠道,最大范围降低和减少人员对新冠病毒的感染率,他们无私奉献,功不可没。
面对这场新冠病毒疫情,“尖刀班”队员像战士出征,他们不计报酬,始终奋战在防疫一线。他们没有将自身安危放在前面,而是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防止个别外来人员不听劝阻、聚众滋事等情况,“尖刀班”成员不畏严寒,高度警惕地日夜坚守在村乡路口,一旦有外来人员和车辆进村,便迅速制止或劝返,并对外来人员进行信息询问和登记。为了完成对本村人员的信息排查工作,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尖刀班”连续十多个小时没有坐下来歇一歇,没有顾得上喝一口热水,甚至还会受到村民们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尖刀班”成员背上喷雾器,成为全村义务消毒员,每日进村入户开展消毒工作;他们担任全村义务安全巡逻员,对全村开展防疫安全巡查。尖刀班队员全力以赴,任劳任怨,他们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遏制疫情蔓延,保护扶贫村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辜负上级党组织的重托。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
阳光总在风雨后。2020年4月,在“尖刀班”、村支两委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村零感染,渡过难关。更加令人激动的是,二台子村这个昔日恩施州、建始县的重点贫困村,也在这个节骨眼上,顺利通过县、州、省和国家四个层面的严格验收,终于宣告脱贫出列!
心在农村,才能扎根于农村。“尖刀班”成员的父母大多是农民,因此他们也是农民的儿子。“尖刀班”成员秉持了老一辈人的生活习性和精神风貌,勤俭、朴实、憨厚、脚踏实地。他们坚持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办事,能办到的就一定要办到,不能办到的也要想方设法尽量办到。
从2018年到2020年,将近三年的时间,伴随着“尖刀班”进村入户的脚印,对各家各户民情的了解,对各项扶贫工作的谋划和落实,伴随着一千多村民的期盼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尖刀班”已经融入了这个小村子,已经成了广大村民中的一份子,村民们已经把扶贫人员当成了他们的亲人,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感情加深了,扶贫大事也办好了。为了实现村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为了实现“尖刀班”对群众许下的诺言,为了能让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尖刀班”全体成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付出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2020年金秋时节,我再次来到二台子村,徜徉在涅槃重生、羽化蝶变的村庄,秋风从成片的经济林边吹来,柔和舒爽,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撩动我的情思。头顶上是一片瓦蓝瓦蓝的天空,点缀着洁白的云朵,不远处的红岩河,波光粼粼,清澈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金鳞般的光芒。郁郁葱葱的森林里,飞过一群喜鹊,此时此刻,喜鹊们也像我一样,尽情地欣赏二台子村美轮美奂的秋景。
我站在二台子村新落成的村委办公楼上,极目远眺村外烂漫的秋色,二台子村秋天的原野恰似一幅清新雅致的水墨画,广阔的原野一望无际,大片大片成熟的庄稼,硕果累累,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头。
村子里醉人的金秋,拨动了我的诗情,我禁不住即景赋诗一首,脱口吟出:脱贫攻坚谱新篇,村容村貌换新颜;风雨之后见彩虹,幸福花开鄂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