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龙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充分认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内涵要求,多措并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加强党性教育,筑牢思想之“魂”。一体推进“三不”,根本在于筑牢思想之“魂”。要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在艰巨复杂的斗争中砥砺初心、勇担使命。要把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魂”,作为长期的党性修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融入血脉基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思想道德、党纪国法、校规校纪教育,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和政德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严守纪律规矩、严明公私界限、严格家风家教。
健全体制机制,扎紧制度之“笼”。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是一体推进“三不”的治本之策。首先,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要结合制度“废改立释”,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体系,确保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其次,要在“严、实、常”三个方面用劲发力,确保制度执行,防止“制度空转”。要严起来,把从严要求贯穿于制度执行全过程;要实起来,针对查摆出的涉及班子、个人和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确保整改到位;要常抓不懈,要多用、常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再次,要完善问责机制。用好问责利器,对履责不到位、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进行严肃问责。
完善监督体系,强化监督之“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做到全面覆盖,消除监督的死角。一要拓宽监督的深度,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进一步延伸,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解决监督“边缘地带”,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开展精准核查、智慧调查,为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工作插上“现代之翼”。二要提高监督的精度。紧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既管住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又管住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加大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从学校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改起,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于日常监督检查,坚守重要节点,紧盯薄弱环节,切实治理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不担当不作为、困扰事业发展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三要加大监督的力度。要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守纪律规矩、作风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
强高压长震慑,高悬纪法之“剑”。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面对腐败问题更加隐蔽变异的挑战,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断释放全面从严的强烈信号。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严查违反党的纪律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要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推动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同向发力,努力实现“三不”机制一体推进。
注重统筹联动,增强协同之“效”。统筹联动是一体推进“三不”的基本途径。在推进“不敢腐”时,要注重挖掘“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功能,从体制机制和制度漏洞中查找问题线索、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用理想信念和党的政策教育转化审查对象,使其真心认错悔错改错。在推进“不能腐”时,要注重吸收“不敢腐”和“不想腐”的有效做法,研究案件暴露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推动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法规制度和监督措施的针对性。在推进“不想腐”时,要注重发挥“不敢腐”的威慑和“不能腐”的约束作用,做好党员干部警示教育,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要完善制度体系,通过相关制度固化教育内容、方式和成果,增强全体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