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族村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2020-11-29 16:16:04张涛胡艳
民族大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秭归县石柱土家族

文/张涛 胡艳

石柱土家族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是秭归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共有745户2228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20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4.3%。近年来,在省、市民宗部门和秭归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石柱土家族村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着力在增强民族团结、服务统战对象、助力脱贫攻坚上下功夫,激发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克难攻坚,精准施策,实现了民族村人人脱贫的攻坚目标。2012年、2014年,该村被评为全省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7年3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多举措推进民族工作

强化资金保障。近三年来,省、县累计下达少数民族专项资金255.99,其中省级80万、县级175.99万元,用于支持石柱土家族村基础设施建设、九畹溪中学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等。2014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石柱土家族村发展各类资金达73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民族村的发展。

强化民族文化传承。石柱土家族村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集民族农耕文化展示、文化演出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土家特色民居100套,开办花桥人家农家乐。以深入挖掘土家文化,助推乡村旅游为抓手,组织开展了“土家赶毛狗、石柱闹元宵”“春漫花桥、诗画土家”油菜花节、“田园石柱、乐在骑中”自行车赛等活动,不断提升石柱土家族村乡村旅游知名度,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产业发展。

强化人才保障。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优配强石柱土家族村“两委”班子,现任5名班子成员中有土家族干部1名。县人大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1名,镇人大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2名,县政协委员中有少数民族代表1名,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参政议政权力。

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石柱土家族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440人,其中:2014年脱贫20户69人;2015年脱贫12户34人;2016年脱贫24户72人;2017年脱贫69户186人;2018年脱贫50户79人。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全村现有边缘易致贫户3户10人,脱贫不稳定户3户5人。镇村“两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政治责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激发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克难攻坚,精准施策。针对石柱土家村有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的远景,无优势主导产业的现状,拟定出了“沿河冷水米,路边桃和梨,半坡茶满园,山上猪羊鸡,生态旅游村,高举圣天旗”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在各种场合、各场村落会宣讲,让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指导村民自觉调整产业,采取“三个聚焦”,确保打赢石柱村脱贫攻坚战。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不断改善民生。该村实施危房改造188户,确保群众住房安全。落实易地搬迁政策32户,改善了交通不便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通过合作医疗报销、大病救助、精准扶贫医疗报销等政策,解决了村民看得起病的问题。通过签约家庭医生,解决了贫困户就医及健康知识咨询等问题。通过“三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助学计划,该村所有贫困户学生均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共有102人,无人辍学。

聚焦产业发展,保障脱贫增收。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以茶叶种植、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生产条件改善为主的精准扶贫到户项目的产业资金扶持,帮助127户贫困户建立家庭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及产业能人的带动作用,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132户,能人带动贫困户8户,促其产业巩固提升。落实金融扶贫,自2016年以来,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9万元,发放扶贫直补贷48.8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实施生态扶贫,通过村民代表选举,在贫困户中公开择优聘任了6名生态护林员、10名公益性岗位人员,通过参与公益事业管护,增加部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提升了村级管理能力。

聚焦扶贫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石柱土家族村共有公路45.8公里,目前已硬化35公里。建成集中供水蓄水池13个,架设引水管道22250米,二、三、四、六、七、八村落集中区域实现集中供水。针对集中供水无法覆盖的区域、严重缺水的农户实施单户建池,共扶持单户建池33口,通过政策扶持,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难的问题。完成农网改造增容工作,其中建设国家级标准台区1个,省级标准台区1个。建成占地5000平米的健身广场一座,丰富了村民业余活动,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典型代表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石柱村一批创业干事的“新农民”积极响应号召,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力量,他们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向长双,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族村人,县政协委员、秭归县著名企业家、湖北省秭归县圣天观集团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回乡创业,以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是他的目标,也是他的担当。自2014年起,向长双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石柱土家族村开发建设,新建4500平米的集茶叶制作、农产品展示、接待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楼,整治生态茶园250亩,建设冷水大米示范基地100亩,发展农家乐10余家,并且通过每年办油菜花节等节庆日招揽游客,为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了生态旅游扶贫产业的大链条、大格局,解决本村两百余名留守妇女老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4个村1000余户农户走上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老百姓有了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腰包鼓起来了,幸福挂在脸上。2019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公布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名单,湖北仅19人入选,向长双上榜。

刘洪荣,九畹溪镇九畹之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县政协委员。2014年刘洪荣结识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在专家的帮助下从韩国引进了多个高品质梨果品种,当年就种植了梨树155亩。之后省农科院又把九畹之源合作社作为山区特色产业基地来重点扶持。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有社员52户,其中有11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合作社销售了2.3万公斤泉水梨早熟品种,收入27万元,预计泉水梨晚熟品种有1万多公斤,可获得销售收入15万多元。刘洪荣说:“老百姓都还蛮积极,观点都转变了,看到我们都挣到了钱,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看到村民都积极踊跃地想要发展泉水梨,刘洪荣决定今年再发展45亩。7月底,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村的泉水梨成熟了,其早熟品种已销售一空。晚熟品种刚开园就销售火爆,小小的泉水梨为村民的增收致富贡献了大力量。九畹溪镇石柱村村民向长训种了6亩泉水梨,早熟品种已经卖了6万多元,预计晚熟品种还能再卖2万多元。秭归县政协主席尤庆虎在参观考察了九畹之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之后,对刘洪荣带领乡亲们发展泉水梨的做法表示肯定,鼓励她继续带领乡亲们把泉水梨做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刘洪荣表示,作为一名市党代表、一名县政协委员,有义务、有责任带动老百姓发展产业,为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向长双、刘洪荣,只是石柱村本土少数民族经济能人的其中代表之一,这一批代表人士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积极探寻文旅农产业融合路径,充盈了百姓荷包,扮靓了美丽乡村,有声有色地搅动起乡村故事。自2016年以来来,九畹溪镇、石柱村“两委”每年春节前夕,积极组织本本村非公经济带头人、返乡成功人士、异地商会代表、专业技术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乡土人才、村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等20余名乡贤人士欢聚一堂,话亲情、谋发展,聚集社会各行各业乡贤力量,为乡村振兴发挥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秭归县石柱土家族
石柱迷宫
土家族情歌
土家族
蘑菇石柱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秭归县努力破解农村群众出行难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2:00
做好精准扶贫的民生答卷——秭归县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0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亟待加强——以秭归县为例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4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
大众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