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财政对策研究

2020-11-29 15:10郭会芳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郭会芳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为中低收入阶层及小微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普惠金融则是为经济社会末梢提供充足的活力。普惠金融的核心是金融服务是公平与公正,强调每一个社会群体都应该享有公平的金融服务的权利和机会。

融资难、融资贵作为困扰着中小企业的难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伴随着小微企业甚至于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断增大,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金融服务呈现下沉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国务院于2016年1月15日下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给出了发展思路。在此之后,财政部门成立了普惠金融专项发展基金,通过财政政策以推动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

一、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底,在财政支持下,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增速比上年末高 8.2%,全年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多增 6143 亿元。(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

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为 9.8 亿人,同比增长 3.16%,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为 84.47%(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15 岁以上常住人口数);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企业法人数为 2582.8 万户,同比增长 2.84%。通过建设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已累计为261 万户中小微企业和近 1.9 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

有关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研究项目发布的《中国社会融资(企业)成本统计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0%。其中,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6.6%,承兑汇票平均融资成本为5.19%,企业发债平均融资成本为6.68%,融资性信托平均融资成本为9.25%,融资租赁平均融资成本为10.7%,保理平均融资成本为12.1%,小贷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21.9%,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均融资成本为21.0%,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平均融资成本为7.24%。

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普惠金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性金融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机构,为了维持其经营的可持续性必须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尤其是在金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配置给高净值的优质客户,即便是以金融服务公平为核心的普惠金融也不能例外。金融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向沿海地区、城市地区、高新行业、优质的企业集中的特征,而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普通行业以及普通的企业相对而言获得全面金融服务的难度较大。在推进的过程中,各级部门层层审批,更多的愿意把资金保补贴在高新产业或者政府力推的行业上。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金融机构及政府认可的优质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足,过高的授信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杠杆,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反观一些认为不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传统企业甚至是稍显落后的企业在市场中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却苦于无法获得资金。

(二)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不显著,总体融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普惠金融以门槛低、服务范围广作为经营理念,旨在提升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同时却增大了以普惠金融为运营导向的金融机构风险水平,尤其是其中的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作为高风险行业,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无法实现市场平均收益水平,严重制约了金融服务主体参与普惠金融积极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即使是政府建立风险代偿基金,分担了金融企业的风险,但是在普惠金融的强力推进过程中非银行类地方性金融机构普遍面临较大经营风险。因此,在考虑效应的前提下,金融机构仍然对普惠金融的开展抱着比较保守的态度,从不同方面要求小微企业提供各种抵押或者保证,导致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也增加不少,使得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需进一步丰富完善

普惠金融应注重体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全面性与多样化,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基本的信贷业务和客户其他方面的金融需求。目前,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体系却不能提供全面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微企业主们对保险、融资租赁、理财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旺盛;第二是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及其他涉农企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出现了围绕农业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金融需求。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逐渐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长尾化的金融市场未得到有效的开发,特别是涉农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满足性不强,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优化、支付方式创新以及服务便捷度提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作为金融服务长尾化产物的普惠金融,主要是为被传统金融排斥的城乡城乡贫困群体、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服务,帮助它们获得金融服务。虽然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众多,但是能带来的利润却是非常有限。通过建设信用体系,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资源的供给,并进行合理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因此,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既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助力。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信用信息记录不完善,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央行征信系统主要针对于曾经在银行有过贷款记录的个体或者企业有记录。虽然近几年互联网征信的快速发展,前后涌现了阿里的芝麻信用、腾讯的微信与QQ征信、百度联盟认证体系、沃信用、甜橙信用、京东信用等各种信用评级体系,但是仍然未能实现真正的互联共享,而且数据量、深度、广度都不够,无法对信用主体进行完整、真实的信用评价,限制了信用信息的开发利用,也难以形成有效的信用约束,从根本上制约了社会信用体系对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有大量的个人、小微企业因为缺乏信用记录,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特别是偏远城镇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农户的建档评议和技术工作较为落后。

三、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的落地实践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1、形成监督监测机制,实行循环额度,精准调控授信额度。对于符合条件优质客户以循环额度,资金量需求少的时候自动减少贷款量,资金量需求量少的时候增加贷款量,对于当年贷款量使用小于可授信最低值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在授信额度不足以满足需求的年度申请部分财政贴息贷款。

2、建立阶梯形的风险代偿机制,给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予以不同的风险代偿比例。对于民生领域、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目前覆盖比较少的地域或者行业给予较高的风险代偿比例,而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普惠金融已经覆盖到并持续比较好的行业较低的风险代偿比例。

3、鼓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普惠金融,并给予同等的政策优惠。目前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中,通过“政融保”“政银担”“险资直投”科创板等通过多种方式由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甚至于证券公司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普惠金融的工作中。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加大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譬如可以让融资租赁行业降低们,发展小型的融资租赁公司,专业从事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代替传统的贷款业务。鼓励保险公司可以针对普惠金融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

(二)建立普惠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目前,普惠金融面临着经营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问题,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为了促进金融机构增加普惠金融的供给,充分调动其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对普惠金融给予合理适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税收优惠、风险补偿、差异化监管等措施,并与促进“双创”等政策相衔接,发挥财政担保体系对发展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将形成发展普惠金融的长效机制,更能够让那些愿意干、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有动力、安心地去从事普惠金融服务。各项措施协同发力,共促普惠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自带有普惠金融的血统,有丰富的小额贷款的经验。可以尝试鼓励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到普惠金融的推进中去,探索服务于城市贫困人员、传统行业的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的互联网模式,给予其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风险代偿,还可以提供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服务。

(三)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

通过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多维度信用数据可应用。

1、在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数据的基础,接入现有的如芝麻信用、微信征信、京东信用、沃信用、甜橙信用等社会影响面比较大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企业征信体系,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可以丰富在电子商务领域活跃度比较高的普惠金融对象的征信信息,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

2、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于主要在传统领域活跃的小微企业,在无法借力的情况下则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的信用评价体系。如果处于有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上,可以依据其与核心企业的相关度、核心企业的征信情况等数据构建小微企业供应链式的征信评价体系;对于上下游企业均为小微企业或者个人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则依据政府服务平台采集的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主要负责人的居住状况、企业经营的水电费等政务信息作为主要评价因子进行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农民的信用评价可以整村授信,即基于农村“熟人社会”特征,通过关键人背景背靠背评议的方式对各位进行信用评价。

3、积极培育从事小微企业和农民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推广“苏州模式”,财政部门协同地方人行搭建地方公共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平台依法将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公共数据集合起来,进行整合筛选,形成企业的征信报告,为企业或者个人形成信用支持。

(四)继续稳步推进普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财政部门协同金融机构从多渠道、多维度加快普惠金融的知识普及教育,对增大对普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考核力度。一是发挥金融机构网点以及各级财政部门宣传主阵地作用,建立宣传普惠金融教育专区,向客户发放宣传折页,讲解普惠金融知识;二是组织财经类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在作为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乡村、山区等普惠金融覆盖比较薄弱的地区,讲解普惠金融的优势以及相关的财政支持政策;三是财政部门定期进行普惠金融的财政支持政策的解读培训,并要求财政干部定期到所辖范围内进行普惠金融方面的答疑解惑活动;四是组织公益活动,走进校园,向青少年普及征信知识,强化社会信用基础,从小做起,为以后建立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是积极在覆盖面比较大的媒体上投放普惠金融的相关宣传知识,利用媒体效应,扩大活动宣传面。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