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有形式、有内容、有社交的新媒体行业在迅速创新发展。据统计,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高达10.83亿人、微博月活跃用户数4.64亿人,当这些用户中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传播能力时,传统的媒体结构就开始逐渐瓦解,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再大幅度地依赖大众媒体,从此“自媒体”应运而生。
媒体融合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事实上,媒体的快速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也是新闻传播介质不断创新的一种必要途径与手段。从早期的广播、电视、报纸的发展,到如今的“自媒体”时代,让媒体行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当中。这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不同。传统媒体的发表形式过于单一化,使得传统新闻的影响力变得逐渐衰弱,而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媒体行业却开始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给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调整现阶段新闻媒体的传统传播渠道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报纸已经失去了对新闻发布、传播渠道的唯一控制权。想要去应对“新媒体”的冲击,需要把新闻内容融合,做到新闻内容的专业化。运用最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新闻的数据化,分析平台用户的个性化喜好,设立“视频”“财经”“订阅”“生活”“娱乐”等专栏,每个专栏设定不同的关键词,方便用户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迅速找到相关的新闻内容。此外,还可逐渐引导受众群体成为新闻生产者的主体之一,在栏目下方开设新闻评论、新闻追问等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发表自身观点,实现用户之间的实时对话。
2.改变现阶段新闻媒体的生产内容方式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的新产品出现了短视频、动图、动画等多样化的新闻呈现方式,让新闻变得更加生动化与可视化。融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进行高度融合,受众群体更加倾向于选择内容易懂、时间短、直观、互动性强的碎片化新闻信息呈现方式。这种内容生产方式使用户进入“读图时代”。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和交流的场所,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但是也要意识到新的传播格局下被各方利益主导的新闻舆论场的复杂性,除了关注这些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内容,也需要关注一些出于平台利益考量被遮蔽的内容,需要对此保持一种警惕。
如果传统新闻媒体行业想在这场变革中生存并发展起来,就必须进行自我创新,要发布用户想看的新闻,必须从他们的角度进行新闻的生产,改变传统新闻生产方式,运用动图、动画、短视频的创作方式呈现多元化的新闻,让新闻变得更有画面冲击力、内容简单易懂,迅速吸引用户关注,从而获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形成了冲击,也使得一些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会进一步改变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
1.新闻传播者的变革
在当今的新闻传播渠道中,当提到传播者时,大多数指的是新闻人。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种路面上的摄像头、无人机、传感器等高科技设备已经超越了人的空间限制与感官限制,其中一些具有公共价值的消息可以通过后台的智能审核、自动加工后直接发送给指定的用户,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者”。
在以往的传统新闻传播当中,新闻的产生与发布是基于媒体行业的单向固定的传播渠道,不同传播渠道之间是平行关系。而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渐发展,如今人们的社交网络成了新闻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一条微博的发送、一个朋友圈的转发都使得这种传播渠道变成了一种相互连通、纵横交织的关系。在互联网、5G技术及其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支持下,会带来无所不在的信息传播。
2.新闻传播者的创新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是新闻工作者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前传统媒体有着相当珍贵的资源,一是传统媒体的订户资源,二是已经开办的新媒体的用户资源。这两块用户资源都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效应,对于这些资源要进行深度挖掘。融合后的媒体,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自己开发或引进第三方工具,将这两方面的用户数据打通,对其进行分析、挖掘,通过融合后的媒体去吸引和服务用户,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传播效果与社会效益。
新闻从业人员还需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技能,要看到新闻工作者身上肩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走向的社会责任及历史使命。传统新闻媒体行业与自媒体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于新闻内容的把控,应以优质的新闻内容为落脚点,把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展现出来,为人民发声。
“全程、全员、全息、全效”这八个字,为深度融合划定了明确的目标。深度融合不仅仅意味着新闻行业平台升级、技术升级、人才升级、传播模式升级,更重要的应是如何使媒体与受众形成深度的情感连接,建立良好互动和信任关系。让更多人听得见、看得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是让新闻媒体的声音被更多人认可与接受。正所谓,深入人心的传播才是有效传播,深入人心的融合才是深度融合。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用真理去说服人,用真情去感染人、用真实去打动人。因此,深度融合的更深层次意义应是受众群体与媒体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