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新闻传播行业取得了极大的改变,广播电视新闻的主体地位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但是当前在我国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广电新闻仍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覆盖范围比较广,并且新闻内容的权威性也是其他新媒体平台难以匹敌的。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重视电视新闻记者工作的开展,对电视新闻记者自身的专业素质作更加深入的分析,从而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可以更具竞争力。
当前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多,而广播电视台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承担着一定的政治宣传功能,所以广电新闻记者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有大局意识,联系发展实际,为群众服务,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水平,主动进行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新闻记者的工作息息相关,可以说记者的采访素材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新闻内容的最终呈现,所以新闻记者要多采访报道大众关心的事情,加强和民众之间的有效互动。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宣传,并且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广电新闻可以进一步发挥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广电新闻仍旧依靠其高质量的内容输出而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广电新闻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抓好典型报道,发挥出典型报道的积极作用。
所谓典型报道,包括典型的人物、事件、经验等多个内容,通过典型报道工作的开展,能够在社会上起到弘扬正气的积极作用,并且有效提升广播电视台自身的影响力。
对于广电记者来说,做好典型报道是一个必备的素质。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典型,深入群众中,寻找典型事件。新闻记者自身也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进行采访报道。
广电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精品意识,记者的精品意识会大大促进新闻质量的提高。这对于广电新闻记者而言,是一项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是记者自身责任感的体现,广电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敷衍。
精品新闻内容的输出是对广电新闻记者的试金石,也是记者自身能力的直观展现。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精品意识并且践行精品意识,对于记者自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工作中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新闻写作需“胸中存大局,笔下有细节”,有声有色的鲜活报道,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近年来电视新闻面对的竞争越来越大,广电新闻记者的工作也面临更大挑战,只有坚持精品意识,才能确保新闻的高质量输出,使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有更大的竞争力,促进整个新闻行业更好地发展。
新闻是为大众服务的,电视新闻记者自身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广电记者在工作时,必须有“以民为本”意识,自觉履行新闻职责。能否写到人民心坎上,是决定新闻是否能成为精品力作的关键要素。
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能以完成采访任务作为唯一目的,而是要以服务大众为根本,将采访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大众服务。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广电记者应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借助新闻舆论的作用,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问题。坚持以民为本,将新闻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利用新闻为群众服务,这是广电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
对人的尊重与关怀,要求媒体报道能够惩恶扬善,能够客观、善意、建设性地引领舆论,能够帮助人们辨是非、知荣辱。从这个角度讲,报道立意就是要宣扬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力量的共同理想。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具有新闻眼光和智慧,以基层最鲜活、细微的事实充分诠释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诉求。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本身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并且其工作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广电新闻的输出质量,因此在当前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记者专业素质的重视程度,继续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努力创新传播手段,抢占媒体深度融合制高点;着力增强“四力”,锻造素质过硬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致力于夯实宣传阵地,不断拓展广电新闻覆盖面,扩大宣传报道影响力,推动广电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契合新媒体时代发展需求,使广电新闻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内容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