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对科技期刊工作十分重视,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如2019 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要坚持质量为本、融合为要的方针,推动科技期刊转型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为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了策略、路径和保障体系;《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向网络空间延伸,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农业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期刊不可替代的一种类型,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学术交流、衡量国家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管理者缺乏品牌建立与维护意识,没有对期刊的品牌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甚至有些期刊名称近似,给读者和作者造成了概念混淆。同时,期刊缺乏自己的个性,栏目设置雷同,读者市场没有细分,缺少创新意识,期刊失去了自身特色,降低了期刊的价值,不利于保护和培育期刊品牌。
由于各种原因,期刊发表国家或市级基金论文少,学术指标不高,重复率高,他引率较低,单纯增加页码追求经济效益,学术不端行为严重,为了完成任务和评职称造成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居高不下,难以保证期刊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此外,由于学术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偏颇,单纯推崇SCI 论文,导致高水平科技论文大量外流,严重影响了科技期刊品牌培育工作和刊物学术水平的提高[1]。
编辑是一个集多学科、多专业于一体的职业,这就要求编辑是一个既专又博的复合型人才[2]。目前,具有复合型才能的编辑却不多,大部分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储备、文化积淀等都有所欠缺;创新意识不足,对新媒体应用技术不熟悉,宣传出版招法不多;有些编辑还兼职从事其他岗位工作,难以保证期刊的质量水平。
管理机制上,一些编辑部缺少严谨的工作制度和奖惩机制,分工不够明确,没有充分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对编辑准入门槛要求不够严格,对编辑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的正常发展和优势发挥。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给纸质期刊出版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由于纸质期刊有固定的出版周期,出版不够及时,读者查阅资料不便捷,读者主动订阅期刊数量日益减少,发行量逐年下降,广告收入也随着大幅下降。有些农业科技期刊原本广告收入就少,在发行量发福下降的局面下,基本没有广告收入[3]。因此,期刊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出版方式,寻求新的出路。
科学精准定位是期刊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科技期刊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科学精准定位,塑造良好的期刊品牌。期刊要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地域特点等,按照期刊功能、内容以及读者进行准确定位。另外,与科技期刊同行建立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紧密有效的沟通,建立各种交流机制和平台,通过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寻求共同发展[4]。
个性化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有效避免期刊的同质竞争,塑造符合期刊自身特质的刊物,削弱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吸引相关读者的关注,打造良好的期刊品牌,实现期刊自身的价值。打造个性化期刊,准确定位、科学选题是前提;期刊封面设计、图文排版要风格稳定;栏目设置要有特色、有深度,符合读者需求。期刊要密切关注农业领域的热点,找准自身优势,针对读者需求,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在期刊市场中脱颖而出。
期刊的质量是体现刊物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期刊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做到出版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期刊保证出版内容和质量,进行更加慎重的选题策划,注重创新内容,出版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作品[5]。期刊要随时关注农业领域重大课题、优秀成果、最新技术,及时报道农业领域的热点问题,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刊物结构。建立强有力的编委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对于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6]。期刊要积极发挥编委的职能作用,与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等研究制定选题计划,邀请编委和审稿专家组织或撰写高质量稿件,提高期刊的质量和稿件数量。另外,期刊要建立奖励机制,每年定期组织编委评选优秀论文,对作者进行奖励,从而提高作者投稿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质稿件,实现良性循环。
期刊主编要多关注农业领域最新动态,提高政治素养,科学制定选题,注重提升业务和管理能力,把握好期刊发展方向,创新工作方法,编辑内部要强化“按劳分配”的绩效考评制度,打破“吃大锅饭”的旧习,奖罚分明,充分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
一名合格的编辑,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互联网应用能力,因此要注重复合型编辑的培养。编辑要不断汲取各领域专业知识,提高选题策划和组稿审稿的能力;积极参加全国出版专业考试、编辑培训和学术会议,熟悉了解编辑业务知识;多申报参与编辑项目,提高科研水平,了解行业发展形势,有利于促进期刊的发展;要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运用创新性思维,为期刊的发展出谋划策。
期刊应与时俱进,在发行纸质刊物基础上,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推进数字化出版,丰富出版的内容与形式,实现在线投稿和查询文章,加强与读者作者的互动交流,增强期刊与读者的黏性,促进期刊的转型升级。另外,建立期刊网络出版应用系统,加大期刊审稿、编辑、阅读、统计系统的扩展应用,提升期刊编辑自动化系统的传播与应用[8]。期刊通过在其网站设置论坛、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仅可以通过良性互动提升其品牌形象,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期刊的品牌传播力度[9]。
一支优秀的作者队伍是保证期刊稿件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建立详细的作者数据库,加强宣传,吸引新作者,不断壮大作者数据库,并积极与优秀作者进行约稿,提高优秀稿件的数量。在全民自媒体背景下,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期刊要建立读者数据库,保持与读者的密切联系,为读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与支持,才能保持期刊稳步向前发展。
面对出版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农业科技期刊要增强文化自信,准确定位期刊,以学术质量为中心,严把上刊稿件的前瞻性、时效性、实用性[6]。根据优势专业调整刊物结构,设置特色栏目,不断拓展稿源途径,吸引更多国内外的作者投稿,做好读者作者的服务工作。要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化刊物的出版,开拓刊物宣传手段,通过互换刊物、举办交流会等方式,加强与期刊同行的合作交流,促进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良性竞争的出版业环境,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期刊的综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