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洛宁
传媒业既具文化属性,也具经济属性;既提供娱乐,也关涉政治。传媒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广的介入生活。但传媒平台在变,传播内容在变,传媒技术在变,传媒受众也在变。传媒业不断更新迭代,新旧不断变换已成基本常态。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借用湖南台曾流行的一句话:“宁可在创新当中犯错,也决不能犯不创新的错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电视近年遇到发展瓶颈,但传统电视行业在媒介进化图景中,仍具有自己的独特方位。2018 年以来,电视市场中视听技术长足发展,观众交互体验跨越式升级;电视与其他家居设备共生,未来形成智能、开放的家庭设备集合器指日可待;智能电视日益普及,观众回归客厅收视的同时,收视习惯也在向短快杂发展;5G 网络建设与商用助力广电融合,广播电视即将进入智能时代;广电业态跨界融合,供求多元化发展。
如此巨大的创新,离不开具体落地的科技进步,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全球风口,因科技形成的新一波创新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就像从电报到电话,这又是一次历史性的时代机遇。科技正在为产业和个人赋能。
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夕阳产业”,那么放眼望去,转型是持续性过程,传统媒体也在因科技而发生改变。虽然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如设立网络电视台、开通传媒媒体的公众号以及抖音等新媒体,但正因传播手段在变,变化的过程也是发展的过程和带有强烈不确定性的过程:过去的经验正在失效,未来的预测很难精准,人间频更替,而我们只有关注当下,聚焦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才能不被浪潮淹没。面对海量的信息,传统的传播渠道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与此同时,社交网络的兴起又迅速抢占了用户的注意力。谁都清楚,注意力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只有更好地吸引用户的一方,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引入虚拟现实等视频技术,带给用户更好的视听体验,激发新的活力。
在电视节目创编趋势上,当前离我们最近,而又没引起广泛关注的科技发展趋势,那就是虚拟现实。虽然像凤凰卫视、吉林卫视等都有虚拟演播室类节目,但在虚拟的程度上,还远没有达到其发展的潜力和商业机会。
虚拟现实,简称VR。就是把虚拟世界的东西呈现到你眼前,让你身临其境的以为近在眼前,只要让你以为是真实的,它到底真不真实,又是另外的讨论范围了。现实中,游戏世界就是典型的虚拟现实。
比虚拟现实更进一步的,是增强现实,简称AR。增强现实是把虚拟世界的东西叠加到现实世界里,也就是达到让人有一种假亦真来真亦假的错觉,在AR 里分不清真假。日本任天堂公司推出的“精灵宝可梦GO”手游,就是运用AR 技术,玩家可以通过手机屏幕在现实环境里发现精灵,然后进行捕捉或者战斗。
虚拟现实目前发展的最高程度,是混合现实,简称MR,相对于AR 把虚拟的东西叠加到真实世界,混合现实则是通过建模的方式,把真实的东西叠加到虚拟世界里,相当于把真实的东西数字化,把有限的世界无线化。
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发展成熟,在电视节目创编发展的维度,也会面目一新,利用新技术颠覆迭代传媒媒体的栏目编播。以电视直播节目为例,电视直播是一种新闻信息量与过程信息量相结合的产物,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信息传播的自由化。同时,它以最精确的传播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下,电视直播中的演播室要素,可实现较大落地应用。
传统媒体的常规演播室,电视台置景再怎么花心思布置直播间,都还是“一个”直播间,观众很容易审美疲劳,而一个精心搭建的小型直播间,搭建成本最低都要5 万元,成本高难度大。但如果使用混合现实对传统演播室进行“再造”,也许是新的发展与变革思路。
首先,电视台或专业的舞美团队负责开球,通过搭建大到剧场舞台、小到几平米如卧室一般的专业级演出场景,搭建场景不可不多,不可不杂。
场地布置好后,通过VR-3D 建模生成影像数据库,就可以不用考虑再次使用或频繁使用的场地成本,立刻拆掉搭建的场地并还原,这样在电视台制播分离的大趋势下,费用的使用明细发生巨大变化,由原录制场地费变成了短期演播室租赁费和长期的数据储存费,由此便大幅降低了成本,又可以让有创意的舞美团队有可能做出无限多的大小演出场景,供不同的栏目使用。而演播室的机位布置上,可实现多个机位同时开机加摇臂组合的方式,导播间实现实时切换,却并不需要多个摄像员的技术达成。
混合现实场景的收费形式,可以是单个场景一次性收费获得永久使用权,也可以是包月收费不限制场景数量。资金少的电视台甚至个人,可以用较少的成本把节目做起来,而实力雄厚的传媒集团,就可以拥有大量专业级直播环境,满足天天换新的播出环境,直播时甚至可以像换电视频道一样,根据内容要求,随时切换直播间的虚拟环境。如视频连线“九球天后潘晓婷”,不管她在没在赛场,都能通过混合现实的技术手段,还原她在赛场的场景特征。其中的技术价值和艺术创意价值,不可限量。过去的比赛直播都是通过摄像机的移动、跟随球和持球选手来切换视角。
其他体育节目中,在VR 和5G 技术的加持下,直播很有可能可以实现一个新的视角:以球员的第一视角播放,让观众获得最佳的临场感——就好像自己正站在球场中间一样。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视角,就能给场内场外的每一名观众,以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高质量的VR 视频内容,是VR 技术能普及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中VR 视频和VR 体育如出一辙,它不像今天的电影以及视频,受众将可以不被屏幕视角局限,任何角落受众都可观看,这也让VR视频具有巨大的信息量,同一视频可以多次观看,参与不同的互动,每一次都有新鲜感。
当然,从影视叙事的角度出发,这就意味着VR技术会带来影视整体表现方法的革命,因为观众的注意力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样,全信息展示无法精准地接收到导演要传达的信息,让最终的体验打折扣。此时如引入舞台剧的表现手法,还有待随技术的突破与普及后再做探究。如果说影视的目的是抵达受众的内心,那么由于个体的差异,是否可以直接对每个受众进行数据分析,量身定制节目剧情呢?科技的发展最终会给我们答案。
VR 技术加持下,我们再在屏幕上观看艺术作品时,不会再简单地展示艺术作品的图片本身,当戴上VR 眼镜时,便可以感知并置身于虚拟场景之中,感受作品所释放的情绪,甚至虚拟场景中的手势、眼神变化都能被感受得精细入微,仿佛真就在眼前。至于未来VR 节目该如何表现,现在仅仅有一些初步的尝试,还需要大量的探索,但随着推送算法的越来越精准化,小众文化将会迎来新的一轮风潮,技术的传播不断改变人类聚集,协作的效率,现在的VR 技术看起来是个很小的量,但随着传播面的不断扩展其基数就会越来越庞大,当智能推荐越来越精准了以后,传播的方式也会改变,原本那种需要形成浪潮的传播形式还将出现雨滴投放式的宣传,传播也要迎来一场维度上的技术变革。其实这也正是科技的魅力,未来具有无限可能。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与电视、PC 端、智能手机连接的谷歌、三星、HTC、小米的VR 耳机,再配合调节控制器,观众就能欣赏360°全景视野的游戏和节目。此外,再配合杜比功效,还可得到影院声效,增强观众黏性,将观众拉回到电视屏幕前。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的革新,均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带动视听技术的丰富升级,与以往的二维图像记录相比,其技术优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此我们期待有期。
新时代,风口在变。我们不能拒绝发展,更不能拒绝进化。在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中,要最大程度上把握好前瞻性和预判性,这样传统媒体才能具备相应的发展意识,才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个新技术发展加持的窗口期,让我们媒体从业者和科技进步一起,咬合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顺势而为的,站在风口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