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竹坡诗话》记载,一位官员办公时收到一封家书,为查看信件,他专门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了自家的蜡烛。“公烛”“私烛”之别仿佛一个隐喻,照见的是公私分明的精神境界。
如果说公私分明是古代官吏倡导的人品官德,那么克己奉公、公而忘私则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刘少奇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杨业功身为军队高级领导干部,父亲在部队医院治疗花费4200元,他一分不少交给医院……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还是砥砺奋进的新时代,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在公与私面前正确抉择,用行动践行了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铮铮誓言。
反观个别党员干部,摆不正公私关系,把公私混为一谈,有的喜欢“搭便车”,花公家的钱办自己的事;有的热衷“找门路”,为了成长进步想尽办法寻求所谓的“关系”;有的习惯“钻空子”,利用制度漏洞为个人谋利;还有的总想“搞特权”,在组织赋予的权力之外弄点小动作。这些不良心态和行为,最终让他们一步步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教训深刻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做人为官干事,必须把“公”字刻印在心、付之于行,任何时候都不能放纵私心杂念、违背良心良知。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一事当前选择为公还是为私,折射的是政治觉悟,彰显的是党性修养,反映的是人品官德。老一辈革命家陶铸在给妻子曾志的信中写道:“心底无私天地宽。”一名党员从政秉持公心,为人处事的眼界、待人接物的格局、干事创业的视野就会开阔,进而“马不扬鞭自奋蹄”“千磨万击还坚韧”;反之,如果私欲占据了上风,眼睛就会被蒙蔽,心胸就会狭隘,脚步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当前,党、国家和军队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多、现实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为公、夙夜在公、廉洁奉公,一以贯之弘扬和践行“三种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首要的是坚定政治立场、加强思想改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下功夫解决好“总开关”问题,练就思想政治上的“特殊材料”。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所作《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颇有感触:“了解自己,不是容易。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侦察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这启示我们要经常反思自省,看一看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立起来了没有,法规制度掌握了多少、有没有违规违纪的行为、是不是把纪律规矩挺在了前面;问一问有没有“我将无我”的崇高追求,工作中是不是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吃苦在前;想一想工作重心是不是真正放在了基层,有没有真心实意为官兵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找一找党性修养的差距在哪里,有没有表里不一、明哲保身、好人主义的现象,不断清扫心灵上的灰尘、清理思想上的垃圾、清除灵魂上的污垢。
公私这道“选择题”,是党员干部时时、事事面对的从政考题,只有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正心修身律己,带头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交上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合格答卷,才能无愧于组织、无愧于官兵、无愧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