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青年官兵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战新要求。
当前,00后官兵已逐渐成为兵员主体,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和新媒体创新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完全受益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网络烙印。
一是更加注重自我设计。调研感到,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裕、网络信息时代的视野拓展,以00后为代表的青年官兵,对自己的发展有着更为清晰的思考和规划,更加渴望成才、展现才华,超越自我、赢得认可。43%的官兵认为入伍是为了锻炼自己,不再把转士官、考军校、学技术作为唯一的方向,他们的人生追求呈现出多变性、功利性等特点。
二是民主意识比较强烈。青年官兵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民主意识相对较强,对保护个人隐私、维护个人权益看得较重。受自媒体时代交流传播方式的影响,他们热衷于网络空间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在问题面前喜欢讨论,不满足于简单获知是非对错,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喜欢讲“凭什么”,敢于对干部骨干的管理模式、组训方式表达个人看法、发表不同意见,对事关个人利益问题不再被动接受,而愿意主动参与、积极争取。
三是网络印记十分深刻。网络信息时代,青年官兵思想前卫开放,追求与时代“合拍”、与地方“接轨”、与流行“同步”,官兵用网热情高、求知欲望强,“交友靠微信、购物上淘宝、心情晒微博、出门打滴滴”已成为日常所需,个别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直播等虚拟生活不能自拔。调研发现,81%的官兵有刷抖音、刷微博、刷知乎的习惯,56%的官兵在追网剧、看直播时有发弹幕的习惯,73%的官兵上网主要用于玩游戏,13%的战士入伍前经常通宵玩游戏,个别干部甚至表示每晚睡觉前必须在床上刷抖音,刷到困了才能睡觉,宛如中毒。
四是内心相对敏感封闭。大部分青年官兵既是“独生一代”更是“网生一代”,他们习惯通过网上发自拍、晒朋友圈、发评论表达自己的心情,不情愿在公开场合吐露内心真实想法。有的在人前沉默寡言,在网上滔滔不绝,角色“反转”明显。调研发现,某连队57%的战士有5个以上老乡群、同年群、培训群等微信、QQ群,在这些群里发言踊跃,但一有干部骨干参加的群则长期冷冷清清。部分00后官兵自尊心强,更多地希望被重视被关爱,习惯于鼓励表扬,受不得委屈、听不得批评,对“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管理模式心存抵触。特别是个别单亲、离异家庭和隔代抚养的战士,由于关爱缺失、家庭缺位,导致性格内向、自卑敏感、感情不易外露,遇到挫折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
信息大爆炸、网络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网情”越来越杂,部队的“网虫”越来越多,官兵的“网瘾”越来越大,加之很多单位地域广、分布散,官兵日常娱乐生活不够丰富,手机网络不可避免地成了官兵放松心情、调节自我的主要手段。原因主要有:
一是虚拟世界带来的精神沉迷。对于“网生一代”“拇指一族”的年轻官兵来说,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角色、神幻故事、社交游戏等常常令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是沉迷网络游戏。以王者荣耀、“吃鸡”为代表的网络游戏风靡青少年。调研发现,69%的官兵将其作为课余时间的最大消遣,时间花得越来越多,长时间不能上网玩游戏就会感到坐立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二是沉迷网络文学。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年的阅读习惯、思想成长、价值构建。部分官兵追捧武侠、玄幻类网络小说,因场面宏大,想象力天马行空,战士一接触便爱不释手、为之着迷。三是沉迷动漫空间。很多年轻战士入伍前就与“二次元”文化亲密接触,追动漫剧情、扮动漫人物、买动漫周边,一些经典动漫片段和语言更成为日常聊天的梗。对于他们来说,“二次元”世界就像一个温暖的虚拟港湾,没有现实的羁绊和烦恼,能够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二是碎片文化带来的浮躁心态。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时间碎片化催生了快餐文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浮躁的心态。一是短视频“成瘾”。调研发现,48%的官兵课余时间会利用抖音、快手、微视等APP刷短视频,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对此有轻度上瘾表现,有的甚至一天浏览上千条短视频。不少官兵坦言,本来刷短视频是为了打发时间、排遣寂寞,可每次刷完反而更加空虚无聊,感觉不仅被短视频偷走了时间,也偷走了健康正常的兴趣爱好。二是微阅读“成风”。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主动化的传播特征,根据用户上网习惯精确推送相关信息,官兵往往静不下心来进行深入思考、辨析真伪,容易被发布者所持态度及思想观点左右。官兵遇到不清楚的问题、解不开的谜团,更信奉找“度娘”、上“热搜”,对干部骨干不信、不问的情况有所凸显。三是标题党“成势”。网络让学习进入了知识的“快餐时代”,打开手机各种资讯铺天盖地。调查显示,仅有22%的官兵在浏览网络新闻时会有目的性地选择内容,58%的官兵会关注手机推送的社会热点,把时间花在“标题党”文章上,被动接受网络信息,不可避免陷入“信息茧房”。一些官兵坦言,“一旦手机在手,感觉天下我有,不自觉地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兴奋、不断寻找新鲜刺激的状态”。
三是网络社交带来的隐蔽生态。当前,网络社交已成为互联网发展最火热的“风口”。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逐步进入基层,为原本封闭的军营生活打开了通往网络世界的大门。一是网上交友多。探探、陌陌、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斗鱼、虎牙等直播软件,让智能手机成了不折不扣的“社交神器”,给官兵提供了以网寻“爱”、以网交“友”的平台。据调查统计,74%的官兵与陌生网友聊过天,13%的官兵有与主播互动、为主播送礼物的经历。二是圈子新建多。以前官兵大多是老乡圈、亲友圈、同学圈、战友圈,现在又多了游戏圈、购物圈、兴趣圈,等等。抽样调查显示,官兵微信或QQ里至少有上述1种群的占100%,有2种群的占73%,有3种群的占56%,有4种及以上群的占49%,“圈子”成员逐渐由亲朋好友转向陌生网友,大量的无效社交甚至有害社交不断侵占官兵的时间和精力。三是评论转发多。网生代官兵有委屈不愿当面说、有意见不想当面提、有诉求不屑当面讲,更习惯于指尖的交流、小屏的沟通。79%的官兵谈到,置身“虚拟世界”敢言敢行、无拘无束,可以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不敢提及、不愿谈及的话题,交流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直言、不便倾诉的想法,避免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络成了情感交流的集散地和主阵地。
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和阵地也变了。教育者不能坐着“绿皮车”去追赶时代发展的“复兴号”,绝不能埋怨时代、抱怨网络,而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更加有温度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打通心灵情感隔阂,教育才能产生共鸣。青年官兵富有思想、情感丰沛,见多识广、思维活跃,主体性和参与度更强,靠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难见成效。只有找准战士们的“燃点”“痛点”“笑点”“泪点”,才能让教育有温度、有实感。一要注重欣赏官兵。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欣赏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推动人向着期待的方向和目标努力。要真诚与官兵交流,平等与官兵对话,引导他们将个人梦融入强军梦,欣赏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个性特点,表扬他们的积极上进、朝气蓬勃,鼓励他们努力奋斗、建功军营。二要注重讲好故事。教育没有好故事,就没有感染力。故事是情感的结晶,要善于从书本、网络上收集故事,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挖掘故事,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引发共鸣,让教育充满温情、感动,在无波无痕之中影响官兵、感召官兵、带动部队。三要注重运用仪式。一场刻骨铭心的仪式,胜过教育课堂的千言万语。要充分利用部队军史场馆和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好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和升旗、授装、授衔、出征、缅怀革命烈士等仪式,营造具有仪式感的教育氛围,以强烈的情感冲击,点燃官兵胸中的火热激情。
二是激发官兵参与热情,教育才能形成合力。信息网络时代是团结协作、集智攻关的“众筹”时代,思想教育也需要“众筹”,才能冲破原有思维的束缚,真正走近官兵、引领官兵、赢得官兵。一要众人参教。教育者要从“主讲”向“主持”转变,为官兵递上话筒,请他们上台成为“主角”。设置大家普遍感兴趣的话题,采取道理大家讲、是非大家辨、难题大家解等方法,鼓励官兵敞开心扉谈心得、话体会,形成互教互学、共同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二要因人施教。教育若搞“齐步走”,必然导致干部“吃不饱”、士官“吃不消”、义务兵“吃不了”。要落实“标准分餐”,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差异科学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将教育引导由“漫灌式”变为“滴灌式”、由“标准化”变为“差异化”,确保滴滴浇在根子上、珠珠落在心坎里。三要聚人促教。一个人的教育力量是薄弱的,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教育面向官兵更要依靠官兵。要善于发挥网络群聊的优势,运用“从众心理”搞引导,让思想心理骨干利用好自己的网络身份,在网络群聊中发挥好舆论喉舌的作用,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润物无声,在网言网语、网来网去中搞好官兵思想引导。
三是紧跟网络时代步伐,教育才能富有生命。官兵在哪里,教育就要延伸到哪里。为思想插上网络“翅膀”,为生命线加装“数据链”,从平面转向立体、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向转向多维,构建多维一体、多方用力、多点互动的“大教育”模式成为迫切需要。一要向网蓄力。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交互性凸显,需要教育者密切关注网上官兵的所思所想,加强与官兵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教育者要多上网用网,运用网络问兵情、解兵忧、办兵事,与官兵打成一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兵情搭上直通车、解难驶入快车道。二要借网发力。用好主流网络舆论平台的引导功能,理直气壮传播主旋律、宣传主旋律,网聚起广大官兵的战斗力、凝聚力。运用信息网络时代的新技术新形式,挖掘和宣传部队先进典型,树起身边榜样,让广大官兵在网上点赞、评论,不断弘扬网络正能量。用好网络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向官兵推送高质量的学习材料、视频、动漫等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寓教于乐。三要用网助力。用好“学习强国”“军职在线”APP,通过日学一段、周议一题、月品一课等形式,广泛开展网络答题、专题PK等活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探索建立思想教育云平台,融好文推送、在线考试、弹幕评论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后台对内容的点击量、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精准掌握分析官兵的兴趣点、薄弱点,形成用数据分析、靠数据备课、凭数据抓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