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气象宣传工作的全面创新研究
——以中国气象局与新华社开展中国气象发展指数研究发布为例

2020-11-29 06:42肖红雷武蓓蓓
科技传播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国气象局新华社气象

肖红雷,王 晨,武蓓蓓

气象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气象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是支撑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全民气象科学素养提升的必要抓手[1],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展示气象事业发展成就、传播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弘扬气象文化精神等职责。深化对外合作机制,健全与中央和地方宣传、网信及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将气象宣传融入国家和地方总体宣传规划部署中,是提升气象宣传影响力、传播力的重要方式。

1 深化气象宣传合作机制须提升战略高度

新华通讯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新华社从诞生起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着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等重要作用[2],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6 年9 月22 日,中国气象局与新华社共同签署了《新华通讯社、中国气象局关于气象新闻信息共享与发布合作协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备忘录,建立气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3],及时向国内外社会公众发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预警、决策服务信息,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双方合作从气象新闻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向发展研究、智库建设等领域延伸[3]。

一直以来,新华社对气象事业改革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宣传,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气象局与新华社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探索推进宣传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定期业务合作交流机制、重要稿件推送转载机制及专题互相嵌入机制,积极开展联合访谈、联合专题、联合调查、联合栏目等,共享媒体资源,结合新媒体业务创新报道形式,不断扩大气象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1.1 聚焦气象热点,扩大宣传报道覆盖面

一是围绕防灾减灾等部门重点工作、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以及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厄尔尼诺等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和社会热点话题,及时开展联合访谈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二是围绕全国“两会”“世界气象日”等重要节点,“风云卫星”发射、“二十四节气”等重要专题,以及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联合开展专题,进一步强化气象工作宣传。三是围绕预警信息发布、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气候变化等热点话题,开展联合调查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对于提高宣传科普的针对性提供参考。四是以沙尘暴、厄尔尼诺、超强台风等热点天气气候事件为切入点,合作推出系列品牌栏目《聊天儿》,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出气象图文产品。

1.2 强化资源共享,提升宣传报道影响力

双方可实时、免费共享有关气象方面报道的文字、图片等信息,为提升传播力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中国气象局将新华社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宣传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单位,即时向新华社提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预警服务信息,重大活动、工程建设等的天气信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服务,同时为中央作出相关重要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1.3 创新手段形式,增强宣传报道传播力

一是创新活动方式。开展了“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活动,新华社作为重要力量参与活动,为扩大活动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创新报道形式,以“新华社”客户端为载体,通过用户推送、首屏推荐等方式向公众传播天气资讯、科普、品牌栏目产品等,解读防灾减灾、气象监测预报、科技创新等领域工作进展,累计浏览量超过数千万。三是针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情况,气象业务、服务、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新成果等信息,新华社及时组织采访报道,通过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新华内参《国内动态清样》等优势和权威媒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宣传,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气象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四是不断深化气象影视中心与新华社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合作。日均推出中英文天气预报节目17 档,时长154分钟(含重播)。其中每天出主持人节目6 档,时长约11 分钟。为进一步贴合新华社新闻电视网国际化的定位,中国气象局启用外籍主持人陆续承担2 档主持人出镜节目及7 档城市预报节目。

2 深化气象宣传合作机制须加深工作深度

新华社既是宣传媒体,更是重要智库。近年来,中国气象局与新华社的合作在不断深化,已从气象新闻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向发展研究、智库建设领域拓展。其中,“中国气象发展指数”的研发、编制和发布是一个典范。

指数作为现代经济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战略性工具,越来越成为衡量政府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而发展指数作为一种测评发展的战略工具和评价方法,在宣示发展理念、度量发展水平、探索发展模式、引领发展潮流、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市场建设、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管理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编制、公开发布中国气象发展指数,以指数化形式,综合评价我国气象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表征气象事业发展变化轨迹,反映气象预报预测、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展现气象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全福祉的价值贡献,展现世界气象治理的中国贡献、中国影响,有利于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气象发展的政策支持度,有利于提升全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新理解、新认知,有利于提升中国气象发展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影响力。

2016 年5 月,借鉴国家海洋局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合作编制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指数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华风气象传媒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合作开展了中国气象发展指数(MDI)的研发、编制并择机发布工作。自双方合作成立研究组以来,研究组对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发展类、创新类、竞争力类等不同类别的指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气象发展指数(MDI)的内涵特点、编制理念、设计原则、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把建立中国气象发展指数(MDI)指标体系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

2017 年7 月,中国气象局与新华社在京召开深化合作座谈会,双方就合作推进中国气象发展指数发布工作达成一致共识,强调要加快推进合作研究,尽快完成指数报告,于党的十九大前通过新华社发布平台向国内外公开发布。

2017 年9 月,中国经济信息社组织专家论证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来自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中国气象发展指数(MDI)报告2017》进行了充分讨论。专家们认为,中国气象发展指数(MDI)从治理保障、经济贡献、服务民生、生态服务、监测预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等7 个方面描述气象发展状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气象现代化的进步,用全球的眼光看待中国在国际气象界的地位、影响,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气象服务的作用和价值,运用统计方法全面客观评估我国气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展现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安康和世界气象发展的贡献。专家表示,编制发布《中国气象发展指数(MDI)报告》既是对气象数据综合开发应用的有益探索,为天气指数保险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更是为综合评价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态势,有效表征气象事业发展特征,全面反映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的贡献效益,展示世界气象科技发展的中国贡献,对推进各级政府的气象行动、引导社会公众的气象意识、促进社会各界的气象参与、助力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中国气象发展指数发布的社会影响

2017 年9 月26 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中国气象发展指数报告2017》,在新华社首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布。刘正荣、于新文同志分别代表新华社和中国气象局致辞。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致信中国气象局刘雅鸣局长,对这一创新举措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国气象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国际社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祝贺。塔拉斯在贺信中指出“这些指数展示了中国气象局近年来取得的显著进展和巨大成就,以及你们在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方面发挥的作用。你们所使用的方法是全球气象界用来展示气象服务的作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优秀典范。”

针对发布《中国气象发展指数报告(2017)》,新华社共播发稿件43 条。其中新华社手机客户端发稿4 条,浏览量总计超过100 万次。此外,新华社播发音视频报道2 条,新媒体、信息稿等10 篇,对外播发中、英、法、西、葡等多语种稿件6 篇。《经济参考报》《上海证券报》等社办报刊发稿2 篇。新华网、中国金融信息网、经济参考网、中国证券网等7 家社办网站发稿15 篇。中国经济信息社等微信公众号播发相关消息4 条。新华社广泛播发相关消息,引发全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中华工商时报》、人民网、央广网、求是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科技网、中国经济网、东方网、台湾星岛环球网等79 家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播发报道。北京卫视进行报道后,甘肃卫视等地方频道转播,并引发爱奇艺等网络视频转载。此外,“中国气象局等微信公众号发布报道。百度新闻、360 新闻等9 家手机客户端也对相关消息进行推送。

在境外媒体方面,《WMO Secretary-General sends letter of congratulations on China’s Meteorological Development Index release》在亚太地区、美洲地区、欧洲地区等近20 个国家以英语、日语、韩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波兰语等10 种语言同时发布,并在第一时间被当地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及重点新闻信息服务广泛转载落地,总量逾380 家次。其中,亚太地区:新闻稿由澳联社、日本共同社、韩联社等国家通讯社直接发布,包括《每日新闻》、《朝日新闻》、门户网站Excite、韩国Daum、NAVER 等52家网站刊登转载;美洲地区:新闻稿在美洲广泛落地,主流媒体包括《美国城市商业日报》、雅虎财经、道琼斯旗下MarketWatch、《匹兹堡邮报》、加拿大《全国邮报》等258 家网站刊登,并在美国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福克斯有线电视网旗下各电视台主页落地。欧洲地区:新闻稿在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捷克等国家落地,73 家网站发布,主流媒体包括俄塔社、德新社旗下news aktuell、意大利ADNKronos 通讯社、奥地利通讯社、西班牙Europa Press、捷通社、财经新闻服务商ADVFN 等。

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向海内外公开发布中国气象发展指数,客观评价气象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福祉的职能作用,展示世界气象发展的中国贡献、中国力量,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这是气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反映,也成为中国气象部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 年10 月17 日,原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在刘雅鸣局长呈送的《中国气象发展指数报告2017》、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贺信等报告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气象工作在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中迈出重要步伐,值得肯定,望继续努力。

《中国气象发展指数报告2017》发布,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之后,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继续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气象发展指数,使其成为准确反映气象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并推动气象发展指数在全国各省(区、市)落地。2018 年9 月,我国首个区域气象发展指数在深圳发布,有效评价并宣传了深圳气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

4 双方合作展望

中国气象发展指数研发与发布是气象部门与国家级宣传部门创新合作形式的有益探索,有效宣传了气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气象改革发展成就、气象在国际气象事业发展大局中的突出贡献,增强了气象国际传播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层次、扩大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不断提升气象宣传工作能力。

4.1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进一步加强资讯内容共享,将媒体数据资源、经济社会数据资源与气象数据互相融合、相互嫁接,共同策划制作数据可视化产品,交流数据新闻制作经验,并通过双方全媒体渠道传播,更加及时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气象信息。

4.2 创新合作形式

继续在报道形式、宣传科普活动策划等方面加强合作,联合推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好作品、好活动。联合开展媒体活动,支持“绿镜头•发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等气象部门品牌活动。继续加强深度策划报道,在汛期等关键时期、在气象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等,加强对于气象工作宣传的深度策划和系列报道,向决策层和公众传递气象声音,不断扩大气象工作国内外的影响力。

4.3 深化合作研究

不断从气象新闻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向发展研究、指数研究、智库建设等领域拓展,继续深化中国气象发展指数研究。探索共同开发气象金融类服务产品,推动气象数据资源与经济信息资源相结合,将气象信息产品与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大宗商品数据进行融合,研究气象数据与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关联关系,共同开发和设计金融市场主体参与的经济信息产品,以服务国家金融市场、保障国家金融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中国气象局新华社气象
气象树
再创新高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气候变化工作如何定坐标?
——解读《中国气象局加强气候变化工作方案》
视界
中国气象局2018年SCI论文产出首次突破1000篇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大国气象
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
美丽的气象奇观